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子的分级是目前研究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主要方法,但一般所用分级沉淀法费时甚久,往往需要三、四个星期完成一次实验,Fuchs用高聚物薄膜溶解分级的方法,可以在一天内得到分级曲线。本工作试用柱上溶解分级法测定了一个硝化纤维素试样([η]=379)的分子量分布,溶剂沉淀剂体系用丙酮-水,并与普通的分级沉淀法所得结果比较,两者是符合的如图1.实验所需试样约0.5克,可以在12小时内完成分级手续,分级损失极小,可以认为柱上溶解法是一个简单可行的良好分级方法。但是有一点值得指出溶解分级法所得最后几个级分往往[η]值较小,有次序倒置的现象,我们怀疑是否由于硝化纤维素含氮量不均一的影响,但  相似文献   

2.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甲醇体系的两次分相实验用θ-溶剂中的沉降速度法测定分相前试样和浓相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得到高分子在浓稀相重量分配的分子量依赖关系 f″_j=Qe~(σM_j) 证实Flory的溶度函数形式与实际相符,并适用于三元体系的相分离,但Q值与两相体积比R值并不相同。 2.再分级使级分的分子量分布宽度随再分级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通常认为到第三次再分级其效果已不显著并不确实。 3.建议一种用两次相分离实验和五次精密的特性粘数测定,结合从[η]_(■)和[η]_θ值估计分子量分布宽度,得出分子量分布曲线的简便近似力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作者等以前提出的应用溶度函数的简易分级法,和应用董履和函数处理沉淀分级数据作了进一步的简化和考验。用在良溶剂和θ溶剂中测定两个特性粘数值来决定 级分的分布参数,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不可能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因此改用分相参数Q=R的近似来决定简易分级法中两个级分的分布参数,实际的计算说明Q的取值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范围而对结果的影响不大,这样对简易分级法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权宜办法。对应用董履和函数计算普通分级法的分级数据时,除第一级分和最后级分外,其他各级分的累积分布均可采用直綫近似,此直綫通过M(I=1/2)=(?)_η,M(I=0)=1/2(?)_η两点,可以简省计算,而对结果的影响极小。本文中对一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试样的两种分级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说明上面两种方法都比习惯应用的Schulz-Dinlinger法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用沉降速度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自Baker和Williams提出梯度淋洗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以来,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聚合物的分级,包括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丁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等.梯度淋洗法是基于聚合物在柱上进行多次的溶解-沉淀平衡的原理使聚合物进行分级,故一般认为,此法是利用溶度分级中分级效率最高的方法.且方法快速,试样用量少,设备也不复杂,并能使操作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己内醯胺证聚合进程中各阶段形成的聚合物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变化。己内酰胺的聚合是用6-氨基己酸为引发剂在封管中氮气存在下230°加热进行的。将不同聚合时间(0.5,1.5,3,7,9,15,100小时)所得的聚合物,经苯及水抽提后,在苯酚-甲醇系统进行分级,各级分分别用端基滴定法测定其分子量,作出累积重量分布曲线和微分分子数分布曲线。结果显示,各个试样所得的分布曲线均有一较狭窄的高峯,此高峯随着聚合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向分子量较高的方向移动,反应至最后时高峯又向分子量较低的方向移回,并与数均分子量相重合。在九小时以前各试样的分布曲线,除有一狱窄高峯外尚有一分子量较低的宽广部分。这一部分也是随着反应进程向分子量增高的方向移动,而在九小时以后渐趋消失。从各级分计算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也随着反应的进程逐渐接近,分散系数趋近于1。这些结果使作者等以前所建议的己内醯胺聚合反应机构进一步获得证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以丁酮为淋洗剂,用SN-OIA型G.P.C仪和Waters公司的聚苯乙烯标样(PS),得到标样和各试样的G.P.C谱图,并以一无线性回归法用TR-S-80微机处理数据,得到聚苯乙烯的校准曲线logM-V。(见方程)以相关系数接近I说明方程的可靠性;以丙酮为溶剂用水作沉淀剂分级甘蔗渣试样,然后按同理求出分级甘蔗渣浆粕的校准曲线logM—V.(见方程)和相关系数。根据方程和G.P.C谱图的各级分的高度,用微机直接打印出不同筛分浆粕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使用国产SN—01型G.P.C仪和Watere公司的聚苯乙烯标样,以丁酮为淋洗剂,得到标样和试样的G.P.C谱图,并以一元线性回归法用TR—S—80微机处理数据,得到聚苯乙烯的校准曲线logM—Ve(见方程)以相关系数接近于1说明方程的可靠性,同理求出分级甘蔗渣试样的校准曲线logM—Ve(见方程)和相关系数。根据方程和G.P.C谱图的各级分的高度,直接打印出不同筛分浆粕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体积百分浓度为50%1,3-丙二醇、0.2 mol/L Na Cl和水溶剂条件下,消除疏水缔合聚合物(HAWSP)溶液中疏水缔合作用,屏蔽溶液中的聚电解质效应,使HAWSP分子在稀溶液中处于单分子分散状态.然后利用膜孔径分离原理,选择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用微孔滤膜流动实验装置对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分级,将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分离开来.用二次方程拟合滤出液质量-过滤时间关系曲线得到各级分聚合物溶液的质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级分聚合物溶液的浓度,根据质量和浓度计算得到各级分的累积百分含量.结合静态光散射和毛细管法标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Mark-Houwink方程[η]=0.182M~(0.586),用于准确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各个级分的分子量.选择四参数方程曲线,根据各级分的分子量M和累积百分含量W,得到分子量的分布曲线.与动态光散射分析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竹筷中铜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从不同使用阶段(分未用过的,用过10d及用过20d 3个阶段)的竹筷中采样,经预处理后分别称取一定量试样,置于1.0 mol.L-1盐酸溶液中浸泡5 h,过滤。所得滤液调节至pH6.0并使其通过阳离子交换柱,收集柱中流出溶液,用于测定稳定态铜。然后用1.0 mol.L-1盐酸溶液淋洗交换柱,在所得洗脱液中测定可交换态铜。将滤器上的残渣用硝酸-高氯酸(3+1)混合酸处理并蒸发至不再冒白烟,用稀盐酸溶解残渣,所得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测定残渣态铜。文中给出了不同使用阶段竹筷中3种不同形态铜的含量和分布以及在使用中不同形态铜的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方法对密度相同、熔融指数不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同、膜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撕强度有明显差异的2种低密度聚乙烯样品进行了分级,并利用GPC、DSC、SSA、13C-NMR等多种手段对原样和级份进行了链结构表征.由13C-NMR得到样品A和B总的支化含量分别为3.93 mol%,4.82 mol%,都既含有短链支化又含有长链支化;TREF-GPC交叉分级结果可以看出,2个样品的主要分级级份集中在较高温度区域,A样品主要集中于80℃的淋洗温度,分子量集中于3.2×105区域,而B样品主要集中于75℃的淋洗温度,分子量集中于1.8×105区域,样品A具有稍高的分子量且高分子量部分含量较多.由DSC结果得知,样品A的结晶度为34.7%,级份A1~A9的结晶度在26.0%~37.4%;样品B结晶度为34.4%,其级份B1~B9的结晶度在26.2%~34.8%.另外通过热分级结果得出,不管是原样还是各个级份,都具有约10个左右的多重熔融峰,显示出分子链内具有非均匀性,2个样品级份的数均亚甲基序列长度均随着淋洗温度升高而增加,分别为34~86和32~84.此外,讨论了它们的链结构特点以及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凝胶色谱柱在理想工作条件下单分散高分子组分的校准关系与多分散试样的实效关系之间的理论联系,建议了一种简单的觅数方法,同时作凝胶色谱柱的分子量分离和扩展因子的校准。用本法从窄分布的聚苯乙烯和宽分布的1,2-聚丁二烯级分的实验谱图得到的所用凝胶色谱柱的扩展因子与淋出体积间的关系相互重合,与试样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TREF)和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等方法研究了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共聚物(PLC)分子链结构的非均匀性.合成了2种不同摩尔比的PLC共聚物,用TREF的方法,将同一个共聚物分级出3个级份.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每个级份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洗温度的升高,共聚物级份中的ε-CL单元的含量明显降低,而且级份的数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指数降低.在SSA热分级研究中,发现PLC各级份间存在明显的分子链间和分子链内结构上的差异,这种链结构差异使得各个级份表现出不同的熔融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用配位聚合法得到的高等规度的等规聚苯乙烯(i-PS),一般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对其进行分子量分级是比较难的,迄今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其中包括采用热力学的方法,以及采用分子量降解的方法。为了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i-PS样品来研究单链单晶,我们也进行了i-PS的分级研究,我们选用了一种新的溶剂/不良溶剂体系对i-PS  相似文献   

14.
用GPC法测定硝化纤维素(NC)分子量及分布时,由于试样聚合度和取代基的多分散性,加以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未找到适当的方法以校正分子量与淋洗体积的关系曲线IgM——Ve。本文在普适校正基础上,选用与试样相同品号并用相同原料与工艺制造、用绝对法精确测定其分子量的NC作外标样,对GPC测定值进行校正,得到可靠的满意结果。与用不同溶剂粘度法测定的结果相对照,两法的结果也极为一致。同时还发现以前国内用普适校正法测得的重均分子量Mw,实际是数均分子量Mn的误称。  相似文献   

15.
用自由基引发的高转化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在25.0±0.1℃的丙酮-乙腈、一氯代正丁烷-环己烷中进行交叉分级,测定了所得到的35个级分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从实验结果可知,Stockmayer理论对低转化率共聚物及高转化率的MS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分布的计算都适用,计算所得分布与交叉分级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TiCl_3-Al(C_2H_5)_3聚合1-辛烯产物的双峰型分子量分布曲线用Schulz函数进行拟合、分峰处理,发现这种双峰型分布中的高分子量峰部分由一种活性中心生成,低分子量峰部分则由至少两种活性中心生成.将不同转化率时聚辛烯的分子量分布分峰拟合数据与聚合速率、活性中心数等测定数据相结合,得到了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部分产物相应的活性中心上各自的动力学参数(增长速率常数、活性中心数、链转移常数等)及各自的聚合速率曲线,从而证实了多种活性中心的存在、它们催化特性的差异及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增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材料的组成、 组分分布及链结构与宏观性能紧密相关. 因此, 分析多组分釜内合金材料的链结构特点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的方法对两种采用序贯两段聚合原位合成的等规聚丙烯/聚丁烯-1(iPP/iPB)釜内合金在-30 ℃~140 ℃温度范围进行分级,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等表征了级分的链结构及序列分布、 热行为、 分子量(Mw)及分子量分布(Mw/Mn)等. 结果表明iPP/iPB合金主要由5种级分组成, 高等规聚丁烯(iPB)为主要组分, 同时含有少量的丁烯-丙烯嵌段共聚物(PB-b-PP)和等规聚丙烯(iPP)等. 随淋洗温度升高, PB-b-PP级分中PP嵌段长度逐渐增加, PB嵌段长度逐渐减小; 在相同的淋洗温度, 合金B的嵌段共聚物级分中PP嵌段较长且结晶较完善; 合金B中iPB组分及嵌段共聚物组分含量较高, 使得合金B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优异的抗冲击性能、 较高的维卡软化温度及较快的晶型转变速率.  相似文献   

18.
以苯酚为溶剂,甲醇为沉淀剂将三个聚壬酰胺试样(??各为20400,12900和7100)分级沉淀.每一试样至少经过二次分级,共得到二十级份.取其中七个级份测定其数均分子量及特性粘数.粘度测定在25℃,溶剂用苯酚-乙酸(2∶1重量比).在分子量4300-20000内,得到下列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 [η]=7.52×10~(-3)M~(0.96)ml/g M=200[η]-360 苯酚-乙酸(2∶1重量比)混合溶剂容易纯化且不引起聚壬酰胺的降解,能溶解尼龙-6,66,7,9和11,可作聚酰胺粘度测定的普适溶剂.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对本体聚合的交替共聚物,聚[4-(4′-八甲基四硅氧基)二苯醚]作了重沉淀分级,再用粘度法、动态渗透压,光散射及GPC对级分和未分级试样作了分子量和分布宽度的测定。实验数据经多分散性改正后,得到该共聚物单分散的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式: [η]=2.33×10~(-3)M~(0.88)(毫升/克,25℃,四氢呋喃)该共聚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第二维利系数A_2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依从A_2=3.60×10~(-2)的关系. 该共聚物在水中加热后放置几天会产生降解。紫外和红外光谱说明降解后共聚物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议一种简单的用GPC曲线上淋出体积V_p;(V_(10)—V_p)及(V_p—V_(90))三参数来表征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其中V_p是GPC微分曲线上高峰的淋出体积值,V_(10)/V_(90)是GPC积分曲线上在累积分数10%及90%处的淋出体积值,V_p与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有关,而(V_(10)—V_p);(V_p—V_(90))则表征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尾端所延伸的宽度,分子量分布对于高聚物加工性能及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常与高低分子量的尾端部分有着密切关系。 应用此方法比较了几个国内外聚碳酸酯试样的分子量分布变化和性能的关系,说明这种表征方式能够反映不同GPC曲线上的差异(即分子量分布的差异),也能够明确地反映聚碳酸酯的冲击韧性和应力开裂性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