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醇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剂相比,在所有这些反应中SMAI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SMAI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还原度(零价金属百分比)。  相似文献   

2.
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Ⅱ.催化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昭彬  赵秀阁  辛勤 《催化学报》2000,21(4):305-308
对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双组分金属氮化物催化剂MMoNX(M=Ti,Co,Ce,Zr,La),在中压微反装置上进行了吡碇加氢脱氮、噻吩加氢脱硫、环己烯加氢及苯加氢反应性能考察。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元素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其中,CoMoNx催化剂在上述几种反应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另外,共沉淀法制备的双组分金属氮化物催化剂要比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SMAI和CI法制备的Ni—Ag/SiO2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相比,SMAI催  相似文献   

4.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摩尔比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XPS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零价Ni和Ag的含量均高于CI催化剂。SMAI催化剂Ni在表面含量高于体相,Ni在表面富集,而CI催化剂Ni在表面和体相的含量相同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固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Ⅱ.催化剂的催化性质吴世华朱常英王连邦张松桢(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镍,银,聚合物固载金属催化剂,加氢,燃料电池电极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技术是制备聚合物负载零价金属催化剂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不同金属重量比的树脂固载及活性炭负载Pd Cu双金属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 射线衍射(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 Cu已形成合金.合金粒度极小,平均直径小于5nm.树脂固载催化剂金属粒度远小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的金属粒度.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在4 甲基 3 戊烯 2 酮加氢反应中,树脂固载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相应的活性炭负载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不同金属重量比的树脂固载及活性炭负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Cu已形成合金。合金粒度极小,平均直径小于5mm。树脂固载催化剂金属粒度远小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的金属粒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在4-甲基-3-戊烯-2-酮加氢反应中,树脂固载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相应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沥青活性炭为载体的Ni-W催化剂制备参数与其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芳(HDA)活性的关系,并利用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金属原子的近程配位情况及金属的分散状况.发现金属原子比、催化剂焙烧气氛和温度等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浸渍液PH值与载体PHIEP的相对关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与浸渍方式有关.表征结果表明,“类WS2”结构的完整性影响了催化剂活性,焙烧气氛温度影响了金属硫化物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Y分子筛吸附Fe(CO)5、Co(CO)3NO和Mo(CO)6的温和热分解制备分子筛负载金属催化剂,从分子筛交换阳离子和吸附金属络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其CO加氢产物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内阳离子和吸附金属络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制得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的产物分布。由于金属络合物和分子筛内阳离子间的电子转移,使NiY附载金属催化剂显示出高的CO转化率和甲烷选择性。在CuY中,这种电子  相似文献   

10.
SMAI法制备的D-72固载Ni-Cu双金属原子簇表面性质研究吴世华,朱常英,杨秀檩(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聚合物固载过渡金属原子簇,由于可用作新型催化剂和各种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物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1]。目前制备聚合物固载金属原子簇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递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钻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高温还原和焙烧均使醇选择性下降,同时使表面低配位Co0中心减少.据此讨论了CO插入中心,活性结构及制备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浸渍顺序,金属含量和Mo前区体的Co/Mo/C催化剂并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O2吸附量,考察了催化剂制备,金属担载量,预处理条件,O2吸附温度,Ar吸扫温度等参数对O2吸附量的影响。常压微型反应器上测定了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钴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Mo含量、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对在无氧条件下HZSM-5负载的Mo基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及积炭和烧炭再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Mo含量为3.5~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生成苯的速率高达1.2×10-3mol·g-1·s-1.降低空速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甲烷的直接芳构化.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烯的选择性不断提高,苯的选择性则不断降低.XP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积炭,且研磨法制备的催化剂中Mo6+被还原成不具活性的金属态Mo0.卡宾中间体(Mo=CH2)可能是甲烷芳构化反应的起始物.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光谱测定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INDO/S)结果探讨了在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下以O_2作氧源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子O_2与催化剂分子的键合及荷移方式.循环伏安测定表明催化反应过程中O_2与催化剂分子结合,且被活化;ESR及IR光谱显示O_2被活化后的形式为;吸收光谱则表明催化剂在活化氧后其中心金属离子由M(Ⅱ)变为M(Ⅲ).INDO/S计算结果表明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具有两种稳定结构M(Ⅱ)Pc──PcM(Ⅱ)和M(Ⅰ)Pc──PcM(Ⅲ),且后者相对更稳定.分子O_2与催化剂分子的键合方式为端配位,就M─O键强度和对O_2分子活化性能的比较而言存在顺序:O_2─M(Ⅰ)Pc>O_2─M(Ⅱ)Pc>O_2─M(Ⅲ)Pc.  相似文献   

16.
将金属氧化物蒸汽合成法(MetalOxideVapourSynthesisMOVS)制各的Ni-Mo(MOVS)-P/Al2O3催化剂用于喹啉的加氧脱氮(HDN)。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同类催化剂相比,MOV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DN活性,主要表现在C-N键断裂和苯环加氢催化活性的提高。在负载高含量MoO3方面,MOVS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还讨论了制备条件(酸度,载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过渡金属M(M=Fe、Co、Ni、Mn和Cu)的同晶取代作用,制备了一系列β-氧化铝型复合金属氧化物BaMAl11O19-δ催化剂,用XRD、XPS和TPR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类物质的还原性和催化活性与其结构和晶格中过渡金属活性组分的性质密切相关。其中,Ni取代复合氧化物BaNiAl11O19-δ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780℃反应2h,CH4和CO2转化率分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不同金属重量比的树脂固我及活性炭负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Cu已形成合金。合金粒度极小,平均直径小于5nm。树脂固载催化剂金属粒度远小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的金属粒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示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极化曲线表明,树脂固载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接近于相应的活性炭负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6种单碳桥联的含芴(Flu)茂(Cp)基ⅣB族茂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催化烯烃聚合的能力。通过IR,^1H NMR,EI-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所合成的茂金属化合物与MAO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丙烯的聚合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为Ti的催化剂没有聚合活性或活性极低。金属为Zr的催化剂有一定的催化活性,用不同的催化剂得到的聚合物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提高茂金属载体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雷  陈金晖 《化学通报》1998,(10):50-52
茂金属配合物(Mc)是继Ziegler-Nata催化剂之后的最重要的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尤其是1980年Kaminsky催化剂体系Cp2ZrCl2/MAO的诞生,是均相聚烯烃发展史上一次大革命。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相对于传统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