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4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2388篇
化学   4357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1052篇
综合类   259篇
数学   758篇
物理学   298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研发联盟伙伴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突破性技术创新成败.本文将TOPSIS方法应用到突破性技术创新研发联盟伙伴选择过程中,并考虑到决策者对评价指标权重的不同,依据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对TOPSIS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构造出了"相对"贴近度,以此来折衷地衡量研发联盟合作伙伴的优劣.  相似文献   
992.
体全息对小粒子记录及再现的影响关系到体全息材料在粒子场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结合角谱传播理论与多光栅耦合波理论进行体全息图衍射分析的方法,并数值模拟了微米量级小粒子衍射光场的体全息记录与再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体全息理论并不能像薄全息理论那样精确的再现出原始物光。其再现光场的角谱分布相对于原始光场存在高阶衰减,这使得再现光场成像后的图像边缘模糊,而且模糊程度还会随着粒子尺寸的下降逐渐上升。虽然这一现象为粒子边缘判读带来困难,但是再现图像的径向强度分布可为提高判断精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A novel near-infrared (NIR) downconversion (DC) phosphor KSrPO4 :Eu2+ , Pr3+ is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Eu2+ acts as an efficient sensitizer for Pr3+ in the KSrPO4 host. With broad-band near-ultraviolet light excitation induced by the 4f→5d transition of Eu2+ , the characteristic NIR emission of Pr3+ , peaking at 974 nm and 1019 nm due to 3P0 → 1G4 and 1G4 → 3H4 transitions, is generated as a result of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Eu2+ to Pr3+ .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in both the visible and the NIR regions and the decay lifetime curves of Eu2+ prove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Eu2+ to Pr3+ . This Eu2+ and Pr3+ co-doped KSrPO4 phosphor may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modify the spectral mismatch behavior of crystalline solar cells and sunlight.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R3中一类(4+4+1)-体中心构型.利用中心构型等价类的性质及代数、分析方法,得到了该构型构成中心构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证明了对任意给定的质量比这类中心构型存在的结论,解决了给定不同质量比范围该类中心构型是否唯一的问题,推广了文[16]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残余灰度场是变形前后数字体图像中对应体素点的灰度之差。在基于有限单元的全局数字体图像相关(DVC)方法中,残余灰度场作为计算区域各体素点匹配质量的目标函数,可直接计算获得,并可用于材料内部损伤演化或裂纹扩展的精细表征。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基于图像子体块的局部DVC只能获得计算区域内各离散计算点的位移、应变和相关系数信息,无法直接计算区域内各体素点的残余灰度。相较于相关系数和变形信息,残余灰度场可实现逐体素的匹配质量评价,在内部损伤或裂纹扩展的可视化观测和准确定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能在局部DVC中获得残余灰度场信息,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残余灰度场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Delaunay四面体剖分算法,并利用有限元框架对局部DVC离散计算结果进行稠密插值,以获取逐体素连续位移场,并将其用于变形体图像校正。模拟和真实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DVC测量结果后处理计算获得的残余灰度场不仅可以实现精准的损伤定位,还能观测到裂纹形貌以及界面脱黏行为。所提方法弥补了当前局部DVC在精细化匹配质量评价方面的不足,有望拓展该方法在材料和结构内部损伤观测和定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化学链重整过程中LaFeO3载氧体的CH4部分氧化反应机理,通过系统研究CH4吸附活化、H2和CO形成以及氧扩散等基元反应步骤,构建了CH4部分氧化反应网络。研究发现,CH4发生逐步脱氢反应形成H原子,其中,CH3脱氢反应所需要克服的能垒(1.50 eV)最高,是CH4逐步脱氢反应的限速步骤。载氧体表面H2形成有两种路径,其中,H原子从O顶位迁移到Fe顶位,然后与另外O顶位的H原子成键形成H2分子是主要途径。由于其相对较低的能垒(1.27 eV),CO的形成过程较易发生。氧扩散需要克服1.35 eV的能垒,表明氧扩散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且扩散速率较低。通过比较各基元反应能垒,发现H2形成是LaFeO3载氧体CH4部分氧化反应动力学的限速步骤,而H迁移是限制H  相似文献   
997.
L-苯丙氨酸衍生物(L-18Phe6PyBr)的自组装体为模板, 在0.30 mmol/L的浓度下, 研究了pH值、 老化时间和四乙氧基硅烷(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pH=10.0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左手扭转的纳米带, 而pH=7.15和12.34时, 得到直线的纳米带. 遵循动态模板的方法, 老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直线纳米带的形成. 随着TEOS和L-18Phe6PyBr的质量比由2:1增加到15:1, 扭转纳米带的宽度增加, 螺距变长. 通过煅烧除去有机模板后, 得到带状二氧化硅纳米管. 将TEOS与L-18Phe6PyBr质量比为2: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 涂渍到毛细管色谱柱中进行对映体拆分. 结果表明, 该气相色谱柱可以拆分1-苯基-1-丙醇、 1-(4-氯苯基)乙醇和2-甲基戊酸3种外消旋化合物, 手性超分子印迹是拆分对映体的主要作用力. 对二氧化硅低聚物与小分子凝胶的协同组装行为以及将无机材料作为手性固定相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8.
将水分子视为由2个O—H键偶极构成, 再将水分子间的三体作用视为长程诱导作用和短程校正之和, 使用Thole模型计算长程诱导作用, 通过同时考虑不同水分子间的置换和同一个水分子中2个键偶极间的置换计算短程校正, 从而提出了一个可快速计算水团簇三体作用强度的新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12347个水三聚体的结构和CCSD(T)三体作用能, 确定了该方法所需参数. 将该方法和所确定的参数应用于67个水团簇体系, 计算这些体系的三体作用能, 并与CCSD(T), MP2, M06-2X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相对于CCSD(T)方法的总三体作用能, 本文方法的均方根偏差(RMSD)仅为3.32 kJ/mol, 平均相对偏差(MRD)仅为2.43%; 对较大水团簇体系, 该方法计算精度稍优于MP2方法, 明显优于M06-2X方法, 并且更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999.
1000.
以胍基取代的二甲基二氯硅烷与胺基锂反应合成了3种硅基化合物,使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挥发性、蒸汽压等性能。 3种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挥发性,无明显热分解过程,固体残留小于1%,接近纯挥发过程,最高蒸汽压在3600~5300 Pa,满足前驱体使用要求。 以二甲基-胍基-甲乙胺基-硅烷为前驱体,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HWPCVD)工艺制备了硅基薄膜,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薄膜的化学组成和膜表面结构,XPS分析结果证实该薄膜为Si、N、C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胍基硅化合物可作为硅基化学气相沉积(CVD)前驱体材料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