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3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61.
超深亚微米器件总剂量辐射效应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浅槽隔离(STI)结构辐射诱导电荷的分布情况,给出一种模拟超深亚微米器件总剂量辐射效应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栅附近沿着STI侧墙不加辐照缺陷,仿真出的0.18 μm超深亚微米晶体管亚阈区I-V特性没有反常的隆起,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在研究总剂量辐照特性改善方面,在剂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采用超陡倒掺杂相对于均匀掺杂能有效地减小辐照所引起的泄漏电流.如果采用峰值(Halo)掺杂,不仅有利于提高超深亚微米器件的抗辐照能力,而且在大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总剂量 超陡倒掺杂 Halo掺杂 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62.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中,考察了盐酸维拉帕米-Ru(bpy)32+体系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SDS对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测定盐酸维拉帕米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维拉帕米浓度在1.0×10-4~1.0×10-7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5.2×10-10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盐酸维拉帕米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1%。对样品进行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8.7%~106.5%之间,RSD为3.0%(n=5)。本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3.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计数=22.848×106 C+221.8(r=0.9981,n=12)。检出限为3.00×10-9 mol/L(S/N=3)。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的阿奇霉素标品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0%~102.0%之间,RSD为2.40%(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药物中阿奇霉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5.
为发现新型的美白活性化合物,以龙胆酸甲酯、卤代烃和α-羟基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羟基-5-烷(H)氧基苯甲酸酯类衍生物(3a,3b和6a~6h),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HRM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a,6b,6e和6f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一步药理实验表明经取代改造后的6a~6h,其毒性和光学毒性都相对龙胆酸甲酯和氢醌更低.  相似文献   
66.
基于蒙特卡罗软件Geant4,探讨质子与硅的库仑散射和核反应及中子与硅的核反应产生反冲原子沉积非电离能量的过程,建立质子和中子在硅中的非电离能量阻止本领计算方法。在此方法中,描述了原子间库仑散射的物理过程,模拟带电粒子与晶格原子之间的屏蔽库仑散射。计算得到不同能量质子和中子在硅中因库仑散射和核反应产生反冲原子的非电离能量沉积及阻止本领的等效性,计算结果与中子ASTM标准及文献计算得到的质子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和四氢呋喃(THF)对胃蛋白酶(Pepsin, PP)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本质, 测定了在这两种有机溶剂的作用下胃蛋白酶的催化活性、 动力学参数、 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差示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 体积分数为9%的DMSO使PP活性提高83.4%; 而体积分数为1%的THF只能使PP活性提高3.59%. 在盐酸溶液中, PP的动力学参数Km=2.22 mg/mL, vmax=1.1×106 U/mg Pro; 在9%DMSO中, 其Km=1.50 mg/mL, vmax=0.5×106 U/mg Pro; 在1%THF中的Km=1.91 mg/mL, vmax=0.51×106 U/mg Pro. 9%DMSO强烈抑制PP分子肽键的紫外吸收, 而对芳香族氨基酸无影响; 1%THF则对PP的紫外吸收光谱影响不大. 9%DMSO和1%THF都使PP的紫外差示光谱出现明显的负吸收峰和正吸收峰. 9%DMSO使酶分子的荧光发射峰向短波方向移动1 nm; 而1%THF则对其无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9%DMSO和1%THF中, PP分子的立体构象发生了变化, 使酶分子的Km下降, 酶分子对底物的亲和力有所升高, 从而导致酶分子的催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8.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Au/SAM/CM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罗红霉素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基于罗红霉素的存在可增大了联吡啶钌的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罗红霉素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罗红霉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107C+384.02, r=0.9977; 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连续测定1.8×10-5 mol/L罗红霉素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93% , 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并将本方法用于罗红霉素片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69.
The pattern dependence in synergistic effects was studied in a 0.18 μm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 circuit.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nder two SEU test environments:3 Me V protons and heavy ions.Measured results show different trends.In heavy ion SEU test,the degradation in the peripheral circuitry also existed because the measured SEU cross section decreased regardless of the patterns written to the SRAM array.TCAD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TIDinduced degradation in n MOSFETs mainly induced the imprint effect in the SRAM cell,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under the proton environment,but cannot explain the phenomena observed under heavy ion environment.A possible explanation could be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radiation-induced GIDL in pMOSFETs.  相似文献   
70.
依据多壁碳纳米管(MWNT)导电性优良和纳米银(nano-Ag)电催化特性,以硅溶胶(silica sol)为成膜剂,在助膜剂聚乙烯醇(PVA)协同作用下,以溶胶-凝胶法实现了对MWNT、nano-Ag及Ru(bpy)_3~(2+)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固载修饰,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修饰热解石墨电极,并依据苦参碱(MT)对Ru(bpy)_3~(2+)增敏作用,建立了电致化学发光法对苦参碱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苦参碱浓度在2. 04×10~(-7)~1. 02×10~(-4)mol/L范围内与Ru(bpy)_3~(2+)-MT体系ECL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 998),检出限(S/N=3)为2. 96×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 02×10~(-5)mol/L苦参碱溶液5次,ECL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体系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 3组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 7%~103.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