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醋酸乙烯酯/纳米SiO2复合乳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浮液。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中的分散状况及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对复合浮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增加,复合乳液的干态,湿态粘接强度均而明显提高;乳液的粘度减小;复合乳液的胶膜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溶胶-凝胶;聚硅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在位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分散相粒径介于130nm左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SEM,DMA,TGA等手段研究了该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SiO2无机填料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分散均匀,界面粘结好.SiO2填充粒子的用量对基体的热稳定性,动态力学行为,光学行为以及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固体靶的方法,直接连续制备了纳米碳/PMMA的乙酸乙酯溶液,经浇膜法得到了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光谱分析表明复合体系中存在某种作用,导致该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下降.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纳米碳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核/壳结构,使得纳米碳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分解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典型的纳米多孔轻质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并在许多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传统上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但此工艺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实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大批量生产和商品化应用,研究低成本常压干燥制备技术非常必要。目前常压干燥制备工艺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常压干燥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并概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纤维和聚和物为增强体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改善了气凝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扩宽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二氧化硅的缓释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亲-疏水性,并以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考察二氧化硅添加量对聚合物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能使二氧化硅微粒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中;二氧化硅的加入能提高EVA载药膜的缓释性能;当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0%时,二氧化硅粒径为2~4 μm,复合膜缓释性能最好,缓释时间超过72 h;并且复合膜的药物释放过程符合Fickian扩散定律.  相似文献   

7.
PMMA/nano-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MMA/nano-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聚合  相似文献   

8.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wt%的样品是透明浅黄色薄膜;二氧化硅含量高于10wt%的样品是不透明棕黄色薄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和应力 应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此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聚酰亚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模量;线膨胀系数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随二氧化硅含量而变化,分别在10wt%和30wt%附近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组分的核芯材料制备多层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独特优势在于可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尺寸、形态及组成的有效调控,从而获得多类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根据常见核芯材料的组成类型,将核芯材料分为无机纳米颗粒(如磁性微粒、二氧化硅、纳米金属、半导体等)和聚合物微球(如聚苯乙烯和聚合物微凝胶)两类,并分别从多层核-壳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其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BaSO4纳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反相微乳液模板法合成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表征了材料的性质。该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性能优异。综合运用了学生在基础化学实验阶段所学习的材料合成、仪器分析等基本技能,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11.
由于碳纳米管(CNT)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能,近年来,聚合物/碳纳米管(polymer/CNT)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将CNT作为填充材料制各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等性能得到提高。二是将CNT作为主体,用聚合物对CNT进行修饰,使CNT在有机溶剂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溶解度。而对于在聚合反应中,CNT的加入对聚合物分子量影响的研究,相关的报道较少。本文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PS/MWNT)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分析,详细研究了MWNT对于PS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U/M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纳米粒子与基体界面间强的相互作用,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等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用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1998年以来,Pinnavaia等首先制备了聚氨酯,蒙脱土(PU/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聚醚中的分散性。其后Chen等将聚羟基己内酯/蒙脱土(PCL/MMT)纳米复合材料加入到PCL和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合成的预聚体与1,4-丁二醇扩链反应后的溶液中,制备了PU/MMT纳米复合材料。少量PCL/MMT的引入可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常规复合材料所没有的结构、形态及更优异的力学、热学、阻燃、阻隔等性能 ,自 1 987由日本丰田公司首次报道了制备尼龙 6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以来 ,立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 17] .目前报道的聚合物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以树脂为基体 ,例如 ,聚酰胺[1~ 4] 、聚苯乙烯[5~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9,10 ] 、聚丙烯[11,12 ] 等 .制备以橡胶为基体的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较少 ,采用的方法多为通过橡胶大分子插层 ,如熔融插层法[1 3] 、溶液插层法[14 ] 、乳液法[15,16] 等 ,这些方法均存在插层…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常规复合材料所没有的结构、形态及较常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更优异的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α-磷酸锆(α-ZrP)作为一种合成的结构规整的层状无机物,其离子交换容量(600mmol/100g)是粘土的6倍,并具有长径比可控和粒子尺寸分布较窄等特点,是制备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优良基体.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金属氧化物/α-ZrP层柱材料和聚电解质膜两类复合材料,有关聚合物/α-ZrP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少.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水溶性高分子,作为聚电解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控微乳液法合成粒径19~200 nm,且呈球状分布均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戊二烯-co-苯乙烯)(PMMA/PIS)核壳纳米粒子,通过水合肼产生原位氢的技术,对合成的PMMA/PIS乳液体系进行直接常压氢化,对影响氢化度的因素、聚合物氢化前后结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聚合物粒径、水合肼及双氧水用量等都是影响聚合物的氢化度的因素.研究发现,氢化以PMMA为核,PIS为壳的核壳结构乳液可以显著提高PIS氢化程度,减少氢化过程中凝胶产生.利用FTIR、~1H-NMR、Na_2S_2O_3滴定法测定了乳液的氢化度.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粒径小于200 nm时,乳液氢化度可达到95%以上,且无凝胶现象产生.GPC结果证明了反应是氢化而非凝胶过程.利用TEM、DLS测试了氢化后乳液的核壳结构和粒径.实验结果显示,PMMA/HPIS为核壳纳米结构.TGA结果显示,当氢化度为98%时,聚合物耐热性提高41°C.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在Sol-gel基材中制备由聚合物稳定的CdS纳米晶的新方法, 即通过甲基丙烯酸镉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合合成了含有Cd 2+的聚合物微凝胶, 在聚合物微凝胶网络中原位聚合正硅酸乙酯形成聚合物互穿的Sol-gel复合基材. 再向该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基材中通入H2S气体得到CdS纳米晶. 在聚合物网络中原位聚合正硅酸乙酯可以降低纯二氧化硅材料的脆性; 另一方面, 二氧化硅可以作为增强剂增加聚合物材料的强度. 因此, 在我们合成的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基材中制备的CdS纳米晶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设计和构筑有序微纳结构导电网络是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CPC)加工中的关键问题,对于降低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提高其电导率和电阻响应灵敏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PC材料加工中利用双逾渗网络构筑法、隔离结构构筑法、气凝胶模板法、乳液模板法、3D打印法在聚合物基体中构建微纳导电网络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CPC材料及其柔性传感器制备的加工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油相,反相胶束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AgCl)粒子,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氯化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gCl/PMMA)复合材料.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纳米AgCl的尺寸为20~80 nm.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纳米AgCl粒子均匀地存在于PMMA基材中.红外分析证明,胶束中水和表面活性剂AOT的羰基在MMA聚合后微观环境发生变化,纳米粒子同聚合物之间有吸附行为.动态力学(DMTA)分析复合材料,发现纳米AgCl粒子与聚合物之间存在强烈相互作用,形成了中间相层(interphase layer),改变了聚合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Ⅱ.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复合物纳米材料包括纳米聚合物和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法,模板法,插层复合,沉积法,机械粉碎,分子平壤 ,溶液或融混合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预乳化乳液法制备了不同单体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MMA-co-MAA-co-HEMA))微凝胶分散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研究了微凝胶的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其溶胀率;利用试管倒转法对微凝胶分散液的凝胶化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借助椎板流变仪考察了所形成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与单体配比、微凝胶分散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凝胶的数均粒径为90 nm左右,当MMA与MAA的投料质量不变时,随着HEMA含量的增加,分散液凝胶化所需的临界最小浓度增大,临界最大pH值减小,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增加.当保持单体MMA与HEMA的投料质量不变时,随着单体MAA投料质量的增多,微凝胶的数均粒径和溶胀率增大,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当MAA占单体总摩尔数的25%时,浓度为15 wt%的微凝胶分散液在扫描频率为100 rad/s时,胶态凝胶的储能模量最高可达2×104Pa.这类微凝胶分散液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