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记述了后石井这套石英-生物砂屑灰岩的物质成分、沉积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并与当地的现代海滩砂、海岸沙丘砂作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它们的成因与物质来源问题。作者认为,它们是大气降水胶结海岸沙丘砂所形成的海岸沙丘岩,是中全新世末东北季风吹扬附近海滩砂再堆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山东庙岛群岛的黄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论述了庙岛黄土的成因,黄土物质来源有二:一为西北气流自亚洲内陆搬运来的物质;另一物源由地方风系吹物海底沉积物就地降落,两者混合而成。本群岛的黄土堆积与冰期气候控制的低海面时期相吻合。第四纪期间,随着海面的升降,这些岛屿曾多次成为沟通胶辽的渤海陆桥。  相似文献   

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的沉积地层、软体动物、有孔虫、介形类、孢粉与藻类分析鉴定及~(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剖面上部近5m为全新世地层。本文论论了该地全新世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过程,区分出6个阶段。海面曾发生3次明显的升降变化及数次规模较小的波动,其中中全新世大西洋期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  相似文献   

4.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Ⅰ.沉积构造与古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莆田后石井海岸沙丘岩由三个沙脊组成。本文记述了这些沙脊的形状与沉积构造,并在讨论其成因的基础上重建了古沙丘类型与古风向。本文认为,它们是中全新世末盛行的东北季风吹扬海滩沉积物再堆积所形成的有植被沙丘与风影沙丘,古今风向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成因与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的初步研究表明,以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秦岭(摩天岭)为界,马兰黄土大致可分为两大沉积区系,以北为热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以南为冷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高原隆起和其特殊的地形效应及由以产生的东亚季风、绕流西风和高原季风的相互作用以及源区物质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陆源物质.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对于区分长江和黄河流域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古黄河三角洲以较低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特征,而长江来源物质以相对较高的轻重稀土比值为特征,沉积物粒度和Cl含量不是控制沉积区内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长江口近岸区和东海北部陆架区两个分区,黄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以及台湾暖流是造成分区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分区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皆表现为不同程度差异,长江口近岸区化学组成和长江流域物质基本一致,东海北部陆架区与黄河流域物质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中国南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沉积岩相和生物相类型,并划分了若干性质不同的沉积区和相区。晚二叠世晚期有2个沉积区和8个相区;三叠纪初则演变为2个沉积区和斗个相区。文中还探讨了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沉积环境、气候以及生物群的演替等问题,认为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无论岩相或生物相都显示了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研究成果,并兼论了冰川及气候在全新世中的变化历史。认为:地衣测量是一种适用于高山及寒冷地区全新世中后期沉积物测年的方法。地图衣及红石黄衣可分别用于距今约4500a及距今约500a以来的沉积物测年。全新世中有过四次冰进,在四次冷期中平均气温分別低于现今气温1.5℃,1.25℃,0.9℃及0.65℃.冷期之间是温暖气候,全新世中气温变幅约2.5℃。  相似文献   

9.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1万年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地层比较典型,本文利用密集采样进行孢粉分析,以数值方法——对应分析,重建该地区1万年来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现出7次暖期和6次冷期。其中8500—3700aB。P。是全新世高温期,年平均气温高出当地现今0.8—1.7℃。这种气候变化规律与格陵兰冰芯δ~(18)O同位素曲线及欧亚西北部根据孢粉资料建立的1万年来7月份气温曲线进行对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附近海域航空磁测及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历年来在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空磁测所得资料,探讨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指出渤海拗陷是产生在华北地块前震旦系刚硬的结晶基底之上的新生代裂陷式盆地。黄海是相邻陆区地质构造的沉没部分。东海深部构造呈近近东西向,属古亚洲域构造。南海属太平洋西缘典型的边缘海之一,是渐新世以来大陆边缘破裂、海底局部扩张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末次冰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沙漠、黄土的沉积环境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诱发塔里木盆地沙漠及南缘亚砂土和黄土的搬运、沉积,至少在末冰冰期初,即已由现代本区盛行的NE和NW风系所奠定,在此风系作用下沉积的沙漠、亚砂土和黄土未有显著变化。其间,盆地虽多经流水作用,但并未能够改变沙漠及其以南的亚砂土、黄土存在的基本格局。风成相和流水相地层中的古气候证据揭示,末次冰期以来本区沙漠与黄土沉积主要是在连续干旱的气候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图案化自组装膜导向的电沉积制备了聚吡咯(PPy)微结构. 由微接触印刷方法制备图案化自组装膜并作为电沉积的模板. 研究发现, 自组装膜在导向电沉积中在不同的基底上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十二烷基硫醇(DDT)、十八烷基硫醇(ODT)修饰的金基底上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修饰的铟锡氧化物玻璃上(ITO), 电沉积主要发生在自组装膜未修饰区, 而在半导体单晶硅表面, PPy沉积在OTS修饰区, 是基底表面的导电性及PPy与基底表面基团相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稀土元素示踪坡面冲刷侵蚀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坡面侵蚀产沙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稀土元素,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各坡段侵蚀产沙量和侵蚀率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3个阶段:面蚀阶段、沟蚀阶段和沟蚀稳定阶段. 试验结束时,上坡段土壤总侵蚀量为17.527 kg,占坡面总侵蚀量的89.2%,其中La和Eu示踪区的侵蚀量各占坡面总侵蚀量的48.1%和23.8%. La,Eu,Yb,Tb,Ce,Nd和Sm 7个示踪区的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495:0.184:0.177:0.146:0.030:0.074,坡面上段、中段和下段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 095:0.040. 试验过程中,上坡段细沟蚀剧烈,中坡段主要以面蚀为主,伴有轻微沟蚀,而下坡段始终以面蚀存在.  相似文献   

14.
江苏阜宁西园全新世风暴沉积与海岸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阜宁西园地区的“西冈”堤状砂质堆积体,往往被认为是典型的“贝壳砂堤”,实际上,它是由成因不同的两大部分所组成:下部为障壁沙坝主体,其主要部分为风暴沉积,形成于6700—5500 aBP间;上部为海岸沙丘,由风成沙、古土壤序列及丘间泥炭堆积组成,发育于5500 aBP以来,以阜宁西园剖面为代表的障壁沙坝和以建湖庆丰剖面为代表的坝后潟湖,构成了苏北中部平原的沙坝-潟湖体系,沙坝与潟湖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与中全新世以来的海面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取自贵州西部毕节地区,晚二叠世11个可采煤层的13个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发现:海洋来源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极其微弱;来自植物成因的物质来源小于1%;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受陆源影响和控制。煤层与玄武岩稀土元素的∑REE,LREE,HREE,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相似性。∑REE值最高的M12煤层形成于龙潭晚期,而这一时期玄武岩喷发集中于包括毕节地区的贵州西部。认为毕节晚二叠世煤层的稀土元素属于陆源成因沉积,峨眉山玄武岩是煤层稀土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侏罗、白垩纪的地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古地理、沉积特征与古生物地理区系的观点出发,分别对中国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自垩世和晚白垩世的地层区划进行了探讨;在化右群序列和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对中国这一时代的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还提出了每一个地层分区或小区有代表性的地层建组命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渤海近岸海域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渤海近岸海域采集了34个水体样品,利用HPLC-MS/MS分析了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对叔丁基苯酚和对特辛基苯酚等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北部近岸海域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范围在5.25~1351.20ng/mL之间.结合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渤海、黄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化合物主要以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为主,局部海域伴有双酚A的高残留;从整个海域范围看,黄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污染状况具有区域特征,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且酚类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特性,一定程度上具有聚集性;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黄渤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基片种类、温度、制膜参数(如Langmuir-Blodgett膜沉积压、压膜速度、提膜速度等)和LB膜层数对LB膜中缺陷畴区的影响及其对尿石矿物——水草酸钙(COM)晶体生长的指导作用. LB膜中的缺陷畴区可以诱导圆形COM沉积图形形成, 但在石英基片上的图形数量只有云母基片上的5%左右. 制膜温度由25 ℃降低至18 ℃时, 出现非圆形COM沉积图形, 尺寸亦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沉积压从2 mN/m增大到10 mN/m, 云母基片上圆形COM晶体沉积图形数量减少, 沉积图形尺寸趋于均一, 非圆形图形数量增加. 随着压膜速度增加, 膜中缺陷增加. 当LB膜的层数由1层增加到2, 3, 5层后, 其诱导的COM图形数量逐渐减少, 尺寸也相应减小, 即单层LB膜的缺陷比多层膜的多, 且更容易受到基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全新世沉积特征,滨海平原网格状水系中纵浦与古岸线走向平行的对应关系,杭州湾北岸的水动力状况以及古文化遗址分布等方面,论述在距今7000—4000年期间,该砂堤南端仅展至金山卫附近近海,末端为向西北偏转的复合反曲砂咀;并对该时期内金山卫以西的古岸线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