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成因与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的初步研究表明,以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秦岭(摩天岭)为界,马兰黄土大致可分为两大沉积区系,以北为热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以南为冷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高原隆起和其特殊的地形效应及由以产生的东亚季风、绕流西风和高原季风的相互作用以及源区物质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与成因及其对第四纪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来研究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的沉积组构。根据它们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如各向异性度、磁性面理和线理度等参数的差异),可区分上述两种沉积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下伏的上新统红壤土的磁组构,并与我国南方残积风化壳的红粘土的结果进行比较,考虑到地质特点,认为西峰黄土下伏的红壤土可能也属风积成因。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论述了察尔汗盐湖沉积的特征:(1)盐类沉积发育在碎屑岩系中,碳酸盐、硫酸盐沉积都不发育;(2)沉积分异不充分。石盐层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含泥砂、碳酸盐和石膏等;碎屑沉积物也都掺杂膏、盐,从而形成一套化学岩和碎屑岩的混杂沉积;(3)含盐岩系中有马兰黄土堆积。古气候演化:大量蒸发岩开始出现于距今约2400—2500年,在此之前,有过一段相对湿润期;距今约16000—9000年,气候最为干旱,出现钾盐沉积并成为干盐湖;距今约9000年,又出现相对湿润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根据我国史料中的降尘记载、历史气候资料和现代气象记录,给出了我国近三千年降尘地点分布图和近一千七百年降尘频数曲线.文中指出:历史降尘地点与黄土分布及现代浮尘日数分布三者相近;降尘频繁期对应于冷干气候期;降尘由天气系统作用所致,沙尘的升空—运移—沉降皆与水平流场和垂直速度密切配合;我国西北干燥沙漠地带是沙尘的源地;我国黄土粉尘曾历经风力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中国黄土高原中部晚第四纪黄土的粒度分布及其中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元素浓度的绝对主分量分析证明,黄土是两种过程作用产物的混合体,即风成大气粉尘和粉尘沉积后经再作用转化的物质。风成粉尘是黄土高原中部黄土的主要组分(≥90%)。粗粒子方式和细粒子方式中粒子量及其比值,两种不同过程产生的粒子中元素浓度之比,大气输入粉尘中元素的通量,以及Ca的总浓度都能敏感地反映东亚季风气候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末次冰期旋迴兰州黄土剖面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临夏市北塬阶地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南极东方站2083m冰岩芯的同位素曲线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剖面厚35m,马兰黄土之下出现5层古土壤,上部3层(S_(1-a),S_(1-b),S_(1-c))对应末次间冰期的3个温暖阶段,末次冰期的间冰段(南极冰岩芯的C阶段)在北塬黄土剖面中有清楚的反映,形成3层古土壤和两层黄土,剖面底剖已属于倒数笫二次冰期,发现有耐干冷的哺乳动物和软体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7.
化学沉积镍-铁-磷合金和它的伏安行为(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森林  吴辉煌 《电化学》2003,9(3):327-335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 ,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化学沉积条件 (pH值 ,温度及 [Fe2 + ]/([Ni2 + ]+[Fe2 + ])物质的量比 )对沉积速率和镀层组成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镀液稳定的最佳沉积工艺 .实验表明 ,镀液中硫酸亚铁对沉积镍_铁_磷合金有阻碍作用 (降低了化学沉积速率 ) ,造成镀层中铁含量不高 (小于 2 0 % ) ,使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的电沉积机理 .结果发现铁对次亚磷酸钠的氧化不起催化作用 ,提高镀液温度和pH值有增加沉积速率之效  相似文献   

8.
王森林  李清华 《电化学》2004,10(3):346-352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化学沉积钴 铁 磷合金和钴 磷合金.研究了沉积工艺,如pH值和主盐CoSO4/FeSO4的摩尔比对沉积速率的影响.发现镀液中的硫酸亚铁对钴 铁 磷合金沉积有阻碍作用,以致其沉积速率比钴 磷的低.电化学极化实验表明,硫酸亚铁既影响阳极过程又影响阴极过程,它降低了两者的极化电流和极化电势.电化学实验结果与沉积速度测量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沉积类型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沉积物的粒度类型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的生物、矿物、化学组成的特征,从沉积物的成因观点综合分析,把本区沉积物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含五个沉积物带)、生源-陆源沉积(含三个沉积物带),自生-陆源沉积(含某些自生沉积矿物)和火山-陆源沉积(含某些火山碎屑物)等四种沉积类型,并论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该区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中的间冰段时期(距今50000—25000年)为浅海沉环境,后转变为冰融水环境,在31000—11000年时,本海积平原被冰川覆盖,末次冰期以后(距今6600—3500年),该区冰盖退缩形成湖泊与泻湖,出现三次“似浊流”与两次冰融水相交替沉积,在2800年新冰期时,本区冰盖前进,形成以普通角闪石为主,次为石榴石与磁铁矿的巨砾夹粗砂的三道冰碛垄,在此时段片理化阳起石、苏长岩的基岩上发育了硅铝-氯化物碎屑型风化壳。除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外,化学风化作用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Ⅰ.古季风记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今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可以作为辨认古季风气候记录的线索。文中着重阐述最近130ka东南季风区的各种古季风记录,它们主要是:历史记录,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沙漠、湖泊、雪线和林线、大陆架沙漠化现象等的地质记录,由植被和哺乳动物代表的生物记录。其中,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反映了过去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环境效应突出气候期相互交替的历史。亚洲古季风变迁是中国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首先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对湿陷前后的黄土薄片进行孔隙分布统计求出其湿陷空间,接着研究了黄土颗粒间的结构和连结特征,查明了遇水强度降低的连结,最后通过对外部因素——一定外荷和一定含水量——与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的研究,提出了黄土的湿陷机理。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物源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下游镇江、福家湾、新港、芜湖、福路镇等地区下蜀黄土中稀土元素的研究,结合长江古漫滩堆积物及北方黄土沉积物,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物源判别,得出:下蜀黄土与长江河漫滩之间的各稀土元素的 DF 值绝大部分小于0.2,表现出在各个稀土元素上与河漫滩的接近程度较大,而与北方黄土接近程度较小;由物源指数 PI 计算得出,新港、福路镇、镇江下蜀黄土 PI 值均在0.2附近,表现出下蜀黄土与河漫滩在稀土元素总体上的相似程度极高,物源判别为长江河漫滩;福家湾下蜀黄土物源判别为北方黄土,北方黄土对其有一定影响。总体上,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受到北方黄土与河漫滩的影响,其中以长江河漫滩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4.
~(10)Be与黄土的堆积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0.75Ma以来中国洛川和西峰黄土剖面的~(10)Be测量结果。黄土~(10)Be记录与深海钻孔沉积物δ~(18)O之间有着极好的相关性。根据这种相关性,建立了0.75Ma以来洛川和西峰剖面的地层时标,进而计算了黄土堆积速率和~(10)Be通量,给出黄土风成沉积的简单定性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东庙岛群岛的红色风化壳与棕红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论证庙岛群岛的红色风化壳和棕红土的成因、时代及古气候变化。红色风化壳属于湿热气候环境下脱硅富铁铝型的风化产物,而棕红土是在半干旱温暖气候条件下由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黄土物质。它们分别与我国北方内陆的上新世红土和早更新世午城黄土相当。在渤海海域的上新世和早更新世之间气候环境发生过突变。这种变化具有全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过热器的烧结积灰内部各部分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积灰中富含钙和硫,主要的矿物成分是CaSO4。烧结积灰沿生长方向可分为根部和生长段,根部中元素钙和氯的质量分数高于生长段,而硅和铝的质量分数明显小于生长段,根部内层碱金属钠、钾的质量分数较高,含碳量也很高。积灰根部的结构较生长段致密,密实的根部内层主要是凝结沉积以及亚微小颗粒热迁移共同作用形成的,过渡层和生长段的形成主要是惯性沉积和气固高温反应共同作用下长时间烧结的结果,熔融相和化学反应的共同作用是烧结积灰生成生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太湖形成演变与现代沉积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湖湖泊基底为黄土物质所组成,在黄土层之上,有许多被淹没的河道和洼地,并有新石器及古文化遗址,这就表明,太湖原是在一个冲积平原基础上,因渲泄不畅而积水成湖的。它并非如过去所报道的由泻湖演变而来。湖泊现代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湖泊南部、西部沿岸及湖中心局部地区,其类型主要是吞吐流沉积、风生沿岸流沉积及风暴流沉积,局部湖湾地区有滨湖沉积。东太湖泥沙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7—1.8mm/a,西太湖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41mm/a,仅是东太湖的23%。  相似文献   

18.
浙、闽、粤沿海地区和台湾是古亚洲燕山期边缘岩浆弧发育的重要地区。海沟和俯冲带的位置推测在台湾中央山脉东侧。本区可能并不存在海西印支期古岛弧褶皱系。  相似文献   

19.
超重力场强化铅电沉积的规律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法(LSV)、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超重力场(超重力系数和作用方向)对铅电沉积过程(包括欠电位沉积、本体沉积和析氢副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Pb(NO3)2溶液中, 在所有超重力条件下, 铅的本体沉积和欠电位沉积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 析氢副反应得到抑制; 当超重力作用方向为垂直背向时(VBD), 超重力对电沉积过程的强化程度最大; 在超重力场中对废水中的铅进行电化学处理后, 溶液中的残余Pb2+浓度要远远小于常重力条件下的Pb2+浓度.  相似文献   

20.
南海南部表层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研究区内127个站表层样品,研究了碳酸盐沉积物特征,并综合分析了沉积物类型和碳酸盐沉积物的生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等。根据碳酸盐沉积和岩性参数变化和相应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作用,将本区分成6个沉积相,并阐明各沉积相的分布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