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总被引:180,自引:0,他引:180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相似文献   

2.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的沉积地层、软体动物、有孔虫、介形类、孢粉与藻类分析鉴定及~(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剖面上部近5m为全新世地层。本文论论了该地全新世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过程,区分出6个阶段。海面曾发生3次明显的升降变化及数次规模较小的波动,其中中全新世大西洋期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  相似文献   

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1万年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地层比较典型,本文利用密集采样进行孢粉分析,以数值方法——对应分析,重建该地区1万年来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现出7次暖期和6次冷期。其中8500—3700aB。P。是全新世高温期,年平均气温高出当地现今0.8—1.7℃。这种气候变化规律与格陵兰冰芯δ~(18)O同位素曲线及欧亚西北部根据孢粉资料建立的1万年来7月份气温曲线进行对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研究成果,并兼论了冰川及气候在全新世中的变化历史。认为:地衣测量是一种适用于高山及寒冷地区全新世中后期沉积物测年的方法。地图衣及红石黄衣可分别用于距今约4500a及距今约500a以来的沉积物测年。全新世中有过四次冰进,在四次冷期中平均气温分別低于现今气温1.5℃,1.25℃,0.9℃及0.65℃.冷期之间是温暖气候,全新世中气温变幅约2.5℃。  相似文献   

5.
以Na2WO4、K2SO4和H2C2O4为原料,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六方相W03纳米带。首先,在探索pH值、K2SO4加入量、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WO3纳米带的前驱物钨酸盐形貌的影响后,给出了前驱物钨酸盐纳米带的合成条件,并讨论了纳米带的形成机理;然后,在180℃的水热条件下对前驱物再处理48h获得六方相WO3纳米带。测试结果表明,WO3纳米带的形貌保持较好,宽度在100—300nm间,长度可达数微米,沿纳米带长轴方向为[001]方向。  相似文献   

6.
石宪祥  辛勤  郭燮贤 《催化学报》1985,6(3):225-230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CO在浸渍制得的1%Ru/X(D_(Ru):40—60)上的化学吸附(X为SiO_2,Al_2O_3,SiO_2-Al_2O_3,HY分子筛)。发现室温吸附 CO时,当载体由 SiO_2→Al_2O_3→SiO_2-Al_2O_3→HY时,吸附态 CO谱带蓝移,高频谱带相对强度增加,吸附温度改变时,相当于 Ru~(δ )(CO)_4的多重吸附态(~2155cm~(-1),~2100cm~(-1)…)在Ru/HY,Ru/SiO_2-Al_2O_3及Ru/Al_2O_3上出现的温度分别为室温、150℃及350℃.在Ru/SiO_2上任何温度下都不出现,认为载体的酸性对高分散Ru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首先根据现代气温观测记录,确定大雪、严霜等寒冷事件所对应的季平均气温距平。然后,按各种事件的寒冷程度定出寒冷指数,求每10年寒冷指数的和。最后,利用统计方法证明寒冷指数—1.0相当于10年平均气温距平—0.2℃。由此建立起1380年以来各季10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结果表明1550s(即1550—1559年)—1690s和1800s—1860s为两个寒冷期。10年平均气温距平在冬季最低达—1.8℃,其它各季在—1.1——1.4℃之间。春、夏两季第1个寒冷期较明显,秋季第2个寒冷期较强,冬季两个寒冷期均比较清楚。这两个寒冷期要比竺可桢根据我国南部史料定出的提前70年和40年,这说明寒冷期在我国可能不是同时到来的。  相似文献   

8.
据南海北部深海平原与陆坡4个海底钻探岩芯样的物质成分、生物化石、氧与碳同位素分析及测年数据,该海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其他热带洋区基本一致,其特点是约40ka与约20ka的周期变化表现更为突出。温暖时期,陆坡部位的沉积速率比深海平原边部约快2.6倍,深海平原海底位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下。寒冷时期因海面有较大幅度下降,深海平原边部沉积速率反比陆坡部位略快些,有更多陆源物质的补给。  相似文献   

9.
磷酸高铈(Ce3(PO4)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本文测定磷酸高铈在常温pH=0.4的Ksp值为1~8×10-34,但在测定过程中发现Ce3(PO4)4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在50℃以上时,Ce3(PO4)4饱和溶液体系中的Ce4 、PO43-和pH值均变化异常。根据测得的Ce4 、PO43-浓度以及pH值,推断出50℃以上时Ce3(PO4)4转化为Ce(HPO4)2,并建立了相应的转化机理,测定出Ce(HPO4)2的Ksp为3~7×10-13。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沿海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七个测站近百年来的气温观测记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整理,获得如下的结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近百年来的气温,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段的冷、暖期,两者曾交替出现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变化还有一定的差别,如上海以北的冷、暖期的温度值都趋向于越来越高,而上海以南冷、暖期的温度值都趋向于降低,这样差异性的存在,可能与全球性气候带的北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La(NO3)3|Cr(NO3)3]复合纳米带, 经热处理后得到LaCrO4纳米带和LaCrO3纳米带. 采用TG-DTA, XRD, 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PVP/[La(NO3)3-Cr(NO3)3]复合纳米带表面光滑, 宽度为(9.1±1.9) μm, 厚度约385 nm; 经600 ℃焙烧后得到单斜独居石型LaCrO4纳米带, 宽度为(2.5±0.5) μm, 厚度约100 nm; 当焙烧温度为650~800 ℃时得到LaCrO3多孔纳米带, 属正交晶系, Pbnm空间群, 经650 ℃焙烧后得到的LaCrO3纳米带呈多孔结构, 带宽为(2.4±0.5) μm, 厚度约90 nm; 经800 ℃焙烧后得到的LaCrO3纳米带部分破碎形成LaCrO3纳米粒子, LaCrO3纳米带宽度约(1.3±0.4) μm, 厚度约90 nm, LaCrO3纳米粒子粒径约80 nm. 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 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产物的光催化性能, 其中800 ℃焙烧后得到的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最好, 光照20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94.6%.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有趣的振荡实验以及形成振荡的反应原理和波动图形。当研究锰(Ⅱ)盐催化的KIO3-丙二酸-H2O2-H2SO4系列混合反应时,发现交替出现两种颜色变化:琥珀色—蓝色—琥珀色—蓝色……。  相似文献   

13.
乔彬  唐子龙  张中太  陈雷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0):1291-1295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nGa2O4∶Cr3 红色荧光粉,在空气气氛中1000℃煅烧得到ZnGa2O4单相.对粉体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显示,在空气气氛中煅烧,铬离子以三价形式存在(Cr3 ),未出现高价铬离子(Cr5 ,Cr6 ).Cr3 取代Ga3 占据八面体格位,位于695nm的红光发射带属于Cr3 的2E-4A2跃迁.Cr3 的激发带与基质发射带间有大面积重叠,两者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利用丝网印刷方法制成电致发光器件,与硫化物电致发光器件相似,ZnGa2O4∶Cr3 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与电压满足L=L0exp(-bV-1/2)关系,且亮度与频率成正比.器件的Q-V曲线为闭合回路,发光效率η约为13lm·W-1.  相似文献   

14.
红外光谱表明当Co_2(CO)_6(PBu_3)_2羰基络合物担载于不同的氧化物上后, 其羰基振动频带位置的波数顺序为: 络合物/SiO_2=络合物/TiO_2>络合物/Al_2O_3>络合物/ZrO_2。当这四种担载络合物在真空中加热脱羰基时, 以ZrO_2和Al_2O_3为载体者出现相当于桥式配位羰基的振动频带, 分别至300 ℃和200 ℃时羰基完全脱去。以TiO_2和SiO_2为载体者,基本没有出现桥羰基的频带, 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羰基即可脱去。紫外漫反射光谱表明担载络合物与担载前相比其表征Co-Co键和Co—Co配位键性质的特征带仍然存在, 脱羰基后出现相当于Co~(+2)或Co_3O_4的特征谱带。程序升温分解反应发现在H_2气氛中有表面加氢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表明当Co_2(CO)_6(PBu_3)_2羰基络合物担载于不同的氧化物上后,其羰基振动频带位置的波数顺序为:络合物/SiO_2(?)络合物/TiO_2>络合物/Al_2O_3>络合物/ZrO_2。当这四种担载络合物在真空中加热脱羰基时,以ZrO_2和Al_2O_3为载体者出现相当于桥式配位羰基的振动频带,分别至300℃和200℃时羰基完全脱去。以TiO_2和SiO_2为载体者,基本没有出现桥羰基的频带,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羰基即可脱去。紫外漫反射光谱表明担载络合物与担载前相比其表征Co-Co键和Co—Co配位键性质的特征带仍然存在,脱羰基后出现相当于Co~(+2)或Co_3O_4的特征谱带。程序升温分解反应发现在H_2气氛中有表面加氢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含量为30%的SiO2-Al2O3复合氧化物,借助热重-差热分析(TG-DTA)、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吡啶吸附红外(Py-IR)光谱研究了500~900℃范围的热处理过程对SiO2-Al2O3结构、织构、酸性质的影响规律,并与四氢呋喃(THF)聚合性能进行关联.结果表明,经500℃热处理的SiO2-Al2O3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大量的Si—O—Al键以及丰富的酸性中心.随着热处理温度升至700℃,SiO2-Al2O3的织构性质无显著变化,Si—O—Al键数量减少,SiO2-Al2O3总酸量和酸密度下降,强酸中心消失.至900℃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急剧下降,平均孔径显著增加,酸量和酸密度进一步减少.聚合反应结果表明,产品的收率和分子量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900℃时,产品收率最高,可达47%,聚合物分子量(Mn)为1710.  相似文献   

17.
六方相WO3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Na2WO4、K2SO4和H2C2O4为原料,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六方相WO3纳米带.首先,在探索pH值、K2SO4加入量、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WO3纳米带的前驱物钨酸盐形貌的影响后,给出了前驱物钨酸盐纳米带的合成条件,并讨论了纳米带的形成机理;然后,在180℃的水热条件下对前驱物再处理48 h获得六方相WO3纳米带.测试结果表明,WO3纳米带的形貌保持较好,宽度在100~300 nm间,长度可达数微米,沿纳米带长轴方向为[001]方向.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论述了察尔汗盐湖沉积的特征:(1)盐类沉积发育在碎屑岩系中,碳酸盐、硫酸盐沉积都不发育;(2)沉积分异不充分。石盐层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含泥砂、碳酸盐和石膏等;碎屑沉积物也都掺杂膏、盐,从而形成一套化学岩和碎屑岩的混杂沉积;(3)含盐岩系中有马兰黄土堆积。古气候演化:大量蒸发岩开始出现于距今约2400—2500年,在此之前,有过一段相对湿润期;距今约16000—9000年,气候最为干旱,出现钾盐沉积并成为干盐湖;距今约9000年,又出现相对湿润期。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在青藏高原所取得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计算了拉萨、那曲、改则、甘孜及高原主体冬季地面和大气加热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北部和中部冬季11—1月地面为冷源,11月冷源范围最大。12月、1月出现两个冷源中心,分别位于柴达木盆地和高原中部的班戈至索县一带。1月冷源中心强度最强达—55 cal/cm~2·d,高原东部和南部则为热源。10—3月高原主体为大气冷源,高原中部12月冷源最强,中心强度达—255cal/cm~2·d。柴达木盆地最强冷源则在1月出现,强度为—269cal/cm~2·d。10月第2候首先从高原中部和西部开始,由大气热源转为冷源,而3月第4候则首先从高原南部和东部开始由大气冷源转为热源。  相似文献   

20.
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67年开展地电阻率(ρ_x)观测以来,发现地震前有以下几个现象:(1)唐山震前2—3年ρ_x异常约以100公里/年的视速度从震中向外扩展,扩展半径约150公里;(2)震前ρ_x多为下降异常,也记到一些上升变化,ρ_x的升降取决于台址下介质的受力状态并与震源机制有关,其相对变化约比应变放大10~3倍;(3)震前ρ_x异常有两类:长趋势异常,它反映孕震区应力加速积累过程,其持续时间、分布范围及幅度与震级成对数关系;临震异常,它是断层预滑的一种表现;(4)断层在震时或震后滑动有时可引起ρ_x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