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硫辛酸(ALA)脂质纳米粒(ALA-NLC),确定了负载ALA的最佳体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动态光散射、流变等测试研究了脂质成分、含量对ALA负载、ALA-NLC稳定性和分散液流变性质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ALA-NLC的形貌。结果表明,脂质/ALA质量比在4.5∶1~6∶1之间,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分散均匀,颗粒规则;脂质中液态油脂的增加有利于保持ALA-NLC的粒径,储存稳定性和分散液的低粘度,并得到两个有望用于食品工业的ALA-NLC配方。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英  俞马宏 《化学通报》2015,78(8):753-756
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硬脂酸为单一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EIP)法制备了阴离子型石蜡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好,可以得到平均粒径小(1μm左右)、多分散性低(多分散性指数2左右)的较稳定的石蜡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水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等对石蜡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7(wt)%、乳化水用量82(wt)%、乳化时间25min、乳化温度80℃。在此条件下,研究了加水方式、p H对石蜡乳液粒径的影响。少量多次的加水方式、p H=9.9制得的乳液平均粒径可达到0.62μm。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阳离子型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不使用任何助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窄分布粒径可控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PS)纳米乳液。 改进微乳液聚合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苯乙烯以预乳液的形式恒速滴入引发聚合的微乳液中,使用具有高乳化性能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能明显降低乳胶粒粒径。 实验结果表明,少量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作为共聚单体能够明显减小Z均粒径、降低粒度分布,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均能影响制备乳胶粒的粒径及其粒度分布。 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苯乙烯质量的5%~10%和1.0%~1.5%、反应温度为70~75 ℃时,能够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Z均粒径与苯乙烯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Z均粒径可以通过苯乙烯用量来控制。 不同聚合工艺下制备的聚合物粒度分布曲线表明,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在制备窄分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大比表面积、高脱硫活性的磷钨酸(HPW)负载的金属有机框架HPW@MIL-101(Cr)催化剂,对其进行了FT-IR、XRD和氮吸附等表征,并研究了合成时间、合成温度、酸碱度及HPW负载量等参数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时间的延长、合成温度的提高,HPW@MIL-101(Cr)孔道有序度提高;合成温度低于等于140℃时,不能形成M IL-101(Cr)晶体结构;酸性合成条件合成的HPW@M IL-101(Cr)的孔道有序度降低;随着HPW负载量的增加,HPW@MIL-101(Cr)的催化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 h、220℃和中性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负载量为3.5 g的HPW@MIL-101(Cr)催化剂具有最佳脱硫活性;在模拟油20 mL、催化剂用量0.24 g、氧硫比为8和50℃条件下反应120 min,对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脱硫率分别为99%、100%和99%;与HPW相比,苯并噻吩脱硫率提高了2.4倍。  相似文献   

6.
分别通过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i负载量的Ni/Al2O3催化剂。考察了Ni负载量、制备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对Ni/Al2O3催化甲烷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50℃,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当Ni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Ni金属平均粒径为11.25 nm时,具有最佳的甲烷催化裂解效果,其每摩尔Ni的氢气产量和每克Ni碳产量分别为164 mol和15.30 g。催化剂制备方法对Ni/Al2O3甲烷催化裂解反应有显著影响,相同Ni负载量共沉淀法制备的Ni/Al2O3甲烷催化裂解总体效果要好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而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纤维较长,管径也较均一。550℃时,共沉淀法制备的Ni负载量为41.2%(质量分数)的Ni/Al2O3催化剂在反应至350 min时,仍保持着30%以上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生物炭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生物炭复合高吸水性树脂(BC-SA),并研究了其尿素负载性能。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以尿素负载量为考察对象,得到最优合成工艺条件:生物炭质量分数5%,引发剂和交联剂质量均为聚合单体质量的0. 3%,中和度65%,反应温度65℃,该条件下制备的BC-SA尿素负载量可达77. 8%。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分析对BCSA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与AA、AM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生物炭的加入使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乳化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胶乳,实验得出种子乳液用量与聚丙烯酸丁酯粒径之间的关系,实现对胶乳粒子粒径的控制;对反应中影响粒子粒径的因素做了分析,以此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为65℃;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摩尔比为4/3,乳化剂用量为0.9%,单体固含量30%~3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纯硅介孔分子筛Si-MCM-41, 并用浸渍法将磷钨酸(PWA)负载到介孔分子筛Si-MCM-41上, 制得了磷钨酸负载量不同的催化剂x%PWA/MCM-41. 利用XRD, FT-IR, Py-IR, BET, TEM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负载后的PWA颗粒粒径明显减小, 粒径约为10个纳米, PWA在载体表面实现了均匀分布, 通过叔丁醇和乙醇在高压反应釜内生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反应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负载型催化剂和纯PWA相比, 前者使叔丁醇(TBA)的转化率、ETBE的选择性有很大提高, 当磷钨酸负载量为30%时TBA的转化率最大. 最优的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条件是: 载体550 ℃煅烧脱模, PWA负载量为30%, 催化剂煅烧温度为300 ℃, 醚化反应温度为120 ℃, 乙醇与叔丁醇的摩尔比为2∶ 1, 催化剂的用量为1.4 g.  相似文献   

10.
以层析硅胶为载体,负载磷钼酸制备一种高活性吸附脱氮剂,在全混流反应釜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N_2吸附脱附(BET)进行表征,分析吸附剂的骨架结构并测定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情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脱氮工艺,研究了吸附温度、时间、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脱氮率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磷钼酸负载量为30wt%、吸附温度65℃、吸附时间81min、剂油质量比0.17条件下对煤焦油的吸附达到较好的效果,脱氮率可达到91.17%。  相似文献   

11.
SiO_2气凝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负载磷钨酸(HPW)催化剂,利用BET、XRD、NH3-TPD、FT-IR、Py-IR对催化剂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将催化剂应用于四氢呋喃(THF)聚合反应,考察了HPW负载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量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反应收率达53%,聚合物数均分子量2000左右,可用作纺织、化工等领域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2.
粒径可控球形TiO2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以Ti(SO4)2为前驱物制备得到了粒径分布窄, 分散性好的球形TiO2. 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 反应物浓度及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正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 温度为70-90 ℃时可制得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的高质量的球形TiO2颗粒. 通过TG-DSC、SEM、XRD等分析表明, 颗粒粒度大小及粒径分布受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反应前驱物浓度影响大; 物相间的转化主要由焙烧温度和时间来决定. 并引入LaMer模型对颗粒形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3.
粒径可控球形TiO2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正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以Ti(SO4)2为前驱物制备得到了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球形TiO2.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反应物浓度及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温度为70-90℃时可制得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的高质量的球形TiO2颗粒.通过TG-DSC、SEM、XRD等分析表明,颗粒粒度大小及粒径分布受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反应前驱物浓度影响大;物相间的转化主要由焙烧温度和时间来决定.并引入LaMer模型对颗粒形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Zr(SO4)2/SiO2,并用于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考察了Zr(SO4)2负载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FTIR、XRD、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固体酸Zr(SO4)2/SiO2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Zr(SO4)2/SiO2是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硫酸锆负载量57%,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2 h。适宜的催化合成反应条件为:酐醇物质的量比为1∶2.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酸酐质量的6%,带水剂甲苯8 mL,反应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马来酸二丁酯的酯化率为98.5%。  相似文献   

15.
以4A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KOH/4A分子筛催化剂(Cat-n,n=10,15,20,25,30,35),其结构经IR和XRD表征.考察了KOH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t-30(负载量30%,焙烧温度500℃)的催化活性最佳.Cat-30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月桂醇酯的交换反应合成碳...  相似文献   

16.
Ce-SBA-15的制备及其苯酚甲醇烷基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俊丰 《分子催化》2016,30(6):523-531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Ce-SBA-15介孔分子筛.通过XRD、N_2吸附-脱附、SEM、EDS、NH_3-TPD、Py-FTIR和TGDTA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SBA-15催化剂具有介孔结构,活性组分CeO_2能够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Ce负载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Ce-SBA-15催化苯酚甲醇烷基化性能的影响.最佳组成和制备条件为:Ce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4.5 h.在苯酚/甲醇摩尔比1/4,反应温度460℃,质量空速3.0 h~(-1),常压的条件下,Ce-SBA-15分子筛催化苯酚甲醇烷基化性能最好,苯酚转化率达到66.89%,邻甲酚选择性达到55.43%.  相似文献   

17.
以十六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铜负载量的Cu-HMS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反应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低温吸附脱附、红外光谱(FI-IR)、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及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铜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很大.实验结果表明,以20%铜负载量制备的Cu-HMS催化剂催化性能优势明显.在反应温度为205℃、压力为2.0 MPa、氢酯比为80 mol/mol及液时空速为0.4 h-1的条件下,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接近100%,乙二醇的选择性高达98.11%.  相似文献   

18.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碳酸钠为原料,乙二醇为介质,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MgO粉体。通过热重分析确定了前驱物的煅烧温度范围,采用柠檬酸值法、静态除氟测定了煅烧产物的活性,并与普通MgO的活性进行了比较,X射线衍射法计算了煅烧产物的平均粒径,探讨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纳米MgO粒径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430℃和保温时间为1.5h时,得到的纳米MgO活性最高(CAA值为14.35s),粒径较小15.77nm;而当煅烧温度为450℃和保温时间为1.5h时得到的纳米MgO活性较高(CAA值为23.44 s),粒径最小11.47nm。可见,煅烧工艺对纳米MgO粒径及活性影响很大,超细MgO并不一定是高活性MgO。另外,探讨了碱式碳酸镁低温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9.
张源  梁启富  张小兵  刘峰 《应用化学》2012,29(1):106-112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油酸甲酯分别为替代乳化剂和溶剂,采用浓缩乳化法制备了高度稳定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通过测定乳液油滴粒径分布,结合乳液外观研究了乳化方法、预处理液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转速和剪切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油酸甲酯具有较好乳化效果,以其为乳化剂可制备高度稳定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油滴平均粒径在1.2 μm左右,且加速试验[即(54±2)℃密封14 d]和常温储存6个月后平均粒径仅增长了0.1~0.3μm,外观无变化;采用浓缩乳化法且预处理液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在15%~25%时乳液稳定性较好,提高转速可降低油滴平均粒径,但对乳液均一性无显著影响,延长剪切时间对油滴平均粒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乳液均一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稳定性优于常规水乳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阳离子吸附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金(Au)催化剂(Au/GO), 通过调变Au的负载量(质量分数0.2%~2%), 实现了Au在10~21 nm粒径的可控制备. 室温下热红外测试显示0.2 W/cm2光照条件下, 随着金属负载量和粒径的增加, Au/GO光热温度可升高至110 ℃, 且光热转换效率高达88%. 研究发现, 以丁二烯的选择性催化加氢作为探针反应, 在0.2 W/cm2光照条件下, 丁二烯的转化率随Au负载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丁烯选择性在90%以上; 当金负载量为0.5%(颗粒尺寸约15 nm), 光热转换温度为100 ℃时, 样品表现出较高的丁二烯转化率(99%)和丁烯选择性(90%), 且催化剂经过144 h稳定性测试无失活趋势. 与同等条件下的热催化反应相比, 光-热驱动的Au/GO的催化活性提高了5倍. 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表明, Au/GO催化性能的提升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光转热过程中激发纳米金表面产生了大量的Au δ+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