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凝胶 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级铁 镍超细微粒。XRD、TEM、EDS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5 3nm ,单个微粒的粒径为 2 5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2 1个铁镍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33 76 (× 10 3 / 4πAm 2 ·g 1) ,矫顽力Hc =13381Am 1,剩磁σr=6 86 (× 10 3 / 4πAm 2 ·g 1) ,具有硬磁体的性质。X 射线衍射和X 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有Ni Fe合金相形成。  相似文献   

2.
微乳液聚合制备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超细微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未交联及交联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L PNIPAM及CL PNIPAM)超细微粒 .CL PNIPAM的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M]1 1 6 [E]- 1 2 0 [I]0 5 3.测得其平均微粒粒径约 10 0nm .用SEM ,迎头色谱法测得交联的CL PNIPAM超细微粒的内比表面积为 49 0 48m2 g ,孔径大小为 1~ 10nm .气体吸附量为1784 8cm3 g .用浊度法及目视法研究了其在水介质中的温敏特性 ,测得其相变温度为 31 5℃  相似文献   

3.
黄色硫化镉纳米粒子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分子聚乙烯醇存在下 ,Cd2 + 与S2 - 反应生成黄色CdS纳米微粒。当CdS浓度小于 5× 1 0 - 4 mol L时 ,它在 4 70nm产生一个最强RRS峰 ,这是由低浓度较小粒径黄色CdS纳米微粒或黄色CdS分子与光源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CdS浓度大于 7.5× 1 0 - 4 mol L时 ,在 5 2 0nm产生一个最强的特征RRS峰。黄色CdS纳米微粒体系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峰。当CdS纳米微粒的浓度在 7.5× 1 0 - 4 ~ 2 .0× 1 0 - 3mol L范围内 ,所得纳米粒子的粒径为 4 3nm。实验表明 :光源发射强度分布和CdS纳米粒子的形成是产生其RRS光谱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晴  宋丽娜 《化学学报》2010,68(11):1057-1062
采用两步法制备具有弱磁性的FeOOH纳米粒子和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磁滞回线等测量结果表明: 在一定FeCl3/Fe2(SO4)3/H2O摩尔比条件下, 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溶液, 可制备粒径为30~150 nm弱磁性FeOOH纳米粒子, 其磁性可达6.5×10-6 emu/g. 弱磁性FeOOH纳米粒子可被明胶包裹. 随着FeCl3/Fe2(SO4)3摩尔比减小或明胶浓度增加, 纳米球粒径增大, 磁性降低. 随着固化时间增加, 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复合纳米微粒;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2O3纳米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6.
乙烷部分氧化超细Fe-Mo-O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Mo-O催化剂,用XRD、TEM、BET、IR、TPR、TPD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晶体结构、表面构造、晶格氧活泼性、化学吸附和乙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Fe-Mo-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是由超细微粒组成,微粒粒径约10 nm~20 nm,比表面积为48.1 m2/g。催化剂表面由Lewis碱位(Mo=O键的端氧和Fe-O-Mo键中的桥氧)及Lewis酸位构成。乙烷能以甲基中的H原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Lewis碱位Mo=O的端氧上形成分子吸附态,其部分氧化产物主要是C2H4和少量的CH3CHO。  相似文献   

7.
杜鑫  刘湘梅  郑奕  贺军辉 《化学学报》2009,67(5):435-441
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两种聚电解质, 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成功地将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包覆到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 实验结果表明, 当以尺寸为1.4 μm的PS微球为核时, 包覆了两个聚电解质双层(PDDA/PSS)2的PS(PDDA/PSS)2(PDDA/MCM-41)复合结构微粒与包覆了一个聚电解质双层(PDDA/PSS)的PS(PDDA/PSS)(PDDA/MCM-41)复合结构微粒相比, 复合结构微粒之间的交联程度降低, 但是MCM-41纳米粒子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包覆都比较松散, 且产物中存在大量杂质. 而当以尺寸为5 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核时, MCM-41纳米粒子紧密地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复合结构微粒之间只有少量桥连物, 且产物中杂质很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能球磨的研磨 ,直接由普通α Fe2O3 粗颗粒制得了粒径约为10nm的α Fe2O3 纳米微粒.发现所得纳米微粒的室温M ssbauer谱为不对称向内加宽的磁分裂六线峰.分析表明 ,不对称向内加宽现象主要由集体磁激发效应所引起.球磨所得α Fe2O3 纳米晶具有很高的各向异性常数值(K=8.9×103J·m -3).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亲和磁性毫微粒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壳聚糖为包裹材料包埋自制的磁流体 ,制备了具有核 壳结构的磁性毫微粒 ,并偶联色素配基CibacronBlue 3GA(偶联量 1 4 .5μmol/mL)得到了一种新型亲和磁性毫微粒 .结果表明 ,所得亲和磁性微球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形状规整 .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和溶菌酶 (Lys)为目标蛋白 ,考察了该亲和磁性毫微粒的吸附性能 ,发现其对BSA和Lys的吸附量分别为 4和 2 8mg/g,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且对时间依赖性小而对溶液离子强度敏感 .  相似文献   

10.
检测痕量纳米金的纳米催化光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DTA—NaOH介质中,金纳米微粒对盐酸联氨还原硫酸铜生成铜微粒这一慢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铜微粒在750nm处产生一个吸收峰.随着纳米金浓度的增大,750nm处的吸光强度线性增大.对于粒径为10、30、50nm的纳米金,其线性范围、回归方程、检出限分别为0.12~1.68、0.36~2.80、1.00~5.00nmol/L,△A750nm=0.3205CAu+0.0076、△A750nm=0.2201CAu+0.0056、△A750nm=0.1150CAu+0.0066,0.05、0.20、0.50nmol/L Au.分别对0.50、1.00nmol/L纳米金(d=10nm)平行测定10次,求得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3.5%.  相似文献   

11.
功能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小平  彭图治 《分析化学》2003,31(7):789-793
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功能高分子磁性微球 ,并有效地控制微球的粒径范围和微球表面活性基团。以乙醇 水为分散体系 ,对磁流体Fe3O4 表面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反应 ,制得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带有羧基的磁性微球。该微球经活化后和抗癌药物阿霉素结合 ,在自制磁性电解池中 ,可用金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检测。阿霉素磁性微球在 - 0 .4 0V处有一个明显的还原峰 ,在浓度为 7.2 5× 10 - 1 0 ~ 7.2 5× 10 - 9mol L范围内峰电流和阿霉素浓度的关系呈线性 ,检测下限达 3.6× 10 - 1 0 mol L。  相似文献   

12.
生物高分子磁性微球作为性能优异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固定化酶、靶向药物、细胞分离和免疫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曾用凝胶-微乳液法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磁性微粒,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微晶作为磁性内核,明胶为包裹材料,  相似文献   

13.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复合微球及其表征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在制备超细Fe3O4 磁性粒子的基础上 ,以 3种低分子量聚合物Disperbyk 1 0 6、Disperbyk 1 0 8和Disperbyk 1 1 1为Fe3O4 微粒在单体相中的分散稳定剂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3 40nm的PS Fe3O4 磁性复合微球 .详细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对细乳液聚合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影响 ,并采用XRD、TGA和TEM等手段对磁性复合微球的形态、结构及磁响应性等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证明分散剂的选择对磁性复合微球的成功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兼具酸性和碱性功能基的分散剂Disperbyk 1 0 6具有更好的分散和稳定效果 .TEM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具有一些缺陷 ,而缺陷处往往是Fe3O4 磁性粒子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超顺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并用油酸(十八烯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双层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稳定的水分散性纳米Fe3O4可聚合磁流体.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磁性高分子微球.透射电镜研究表明,Fe3O4微粒的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乳液聚合形成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粒径平均约为130nm;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微粒及高分子微球进行了磁性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纳米微粒以及磁性高分子微球均具有超顺磁性.同时,还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用热失重方法测得磁性高分子微球中磁性物质的含量为23.6%.  相似文献   

15.
荧光磁性双功能树状分子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 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原料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颗粒, 采用树状大分子对其进行修饰, 然后通过树状大分子具有的大量空腔及末端丰富的氨基, 经吸附、 键合, 与大量巯基乙酸修饰的CdSe/CdS量子点连接, 得到三代具有荧光磁性双功能的树状分子微球, 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三代复合后的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 34和49 nm; 一代荧光磁性微球的发光性能最佳, 其量子产率达24.1%; 零代荧光磁性微球磁性能最优, 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5.96 A·m2/kg. 这种具有荧光和磁性的双功能纳米复合微粒有望在免疫检测、 靶向治疗、 荧光追踪和磁性分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内部结构不对称复合微球是指无机粒子在复合微球内部呈现规律性、不对称分布的一类微球.采用细乳液聚合的方法一步合成了平均粒径0.8μm、磁含量为46.67%、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3.20 emu/g的内部结构不对称PSt/Fe3O4磁性复合微球.详细考察了Fe3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剂含量、乳化剂、助乳化剂、超分散剂、细乳化时间等因素对于复合微球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内部结构不对称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同时通过TEM(透射电子显微镜),FTIR(红外光谱),VSM(振动样品磁强计),TG(热失重分析)以及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手段对微球内部形貌、磁化强度及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确定Fe3O4纳米粒子表面性质是微球呈现内部结构不对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用超声波分散处理Fe3O4粉末同稳定剂溶液的分散体系,使Fe3O4粉末能稳定地分散成细微粒子,同时增强了Fe3O4细微粒子同单体、引发剂的亲合性。苯乙烯—丙烯醛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包裹Fe3O4得到了带醛基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微球粒径可控制在50~200μm,微球中Fe3O4含量在0.4~1.5%之间,通过电导滴定法测定微球表面醛基含量在0.04~0.1mmoL·g-1范围内。着重考察了引发剂体系、稳定剂体系、分散介质等对微球粒径、表面醛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立华  周群  卜胜利 《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1):1481-1485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OOH/Ni(OH)_2前躯体,经FeCl_2溶液处理后得到表面包裹2FeCl_3·5H_2O层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分别制备了经不同浓度FeCl2溶液处理后的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粒的磁性并不随FeCl_2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变化。文中系统分析了FeCl_2溶液浓度对所制备微粒的磁化性质、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 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 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 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 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汪鑫  闫凯  龚莹  刘瑞清  徐祖顺 《高分子学报》2014,(11):1547-1552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使用油酸改性生成了粒径均一的油性纳米粒子.使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荧光可聚合配合物Eu(AA)3Phen为原材料合成了含有稀土金属Eu的两亲性的聚合物为配体,以油性Fe3O4为核,采用配体交换反应制备水性的磁性荧光微粒.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对该微粒进行形貌、结构、超顺磁性以及荧光性能的测试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两亲性聚合物良好有效地包覆在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制得的含稀土磁性荧光微粒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均一,其平均粒径仅为45 nm,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3 A·m2/kg,研究过程中测得微粒中的稀土Eu3+在594 nm和619 nm有明显的特征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