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两种不同的神府焦,以二氧化碳,水蒸汽及其混合物为气化介质,于热天平上在900-1000℃条件下进行气化反应对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以C+CO2反应情况下,中试流化床气化炉捕集的飞灰反应活性要高于实验室自制焦的反应活性,有水蒸汽参与的反应,C+H2O,C+CO2+H2O反应,自制伙的反应性大于飞灰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两种不同飞灰,以二氧化碳,水蒸汽及其混合物为气化介质,于热天平上900-1000℃条件下进行气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飞灰的气化速率随转化率的增大而降低,吾直线关系,提高温度20℃或气体发压0.2MPa,反应速率相应提高1倍左右及0.1-0.3倍。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两种煤/焦(西山焦煤飞灰、神木煤),在小型循环流化床(CFB)气化反应装置上,以二氧化碳及氧气混合物为气化介质,在不同条件(900~970°C,0~30%氧含量)下的气化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气化温度,气化反应速度提高,尾气中可燃气体浓度(CO,H2,CH4)、碳转化率及气化效率明显提高。气化介质中的氧含量增加,CO浓度、碳转化率及气化强度明显增加。反应性高、挥发分多的煤种更适合在CFB气化反应装置上进行气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工业应用为目的,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573~673K,0.30~1.20MPa的条件下,原料气组成为H_250~54%,CO11.7~20.7%,CH_42.1~14.3%,CO_26.4~11.5%,N_212.2~18.1%范围内,研究了φ5×3mmSDM-1型城市煤气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选择CO+3H_2=CH_4+H_2O(1)CO+H_2O=CO_2+H_2(2)为系统的独立反应,获得了可靠的动力学模型,井讨论了反应条件对甲烷化反应效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沥青中间相为原料,氢氧化钾直接活化,获得了比表面达2363m ̄2/g的超高比表面炭分子筛(CMS)。分别以CMS、SiO_2、活性炭和θ-Al_2O_3为担体,制备了负载钼催化剂,并研究其加压甲烷化反应性能,发现活性依下面顺序增加:θ-Al_2O_3<SiO_2<活性炭(AC)<CMS。还分别以钼酸铵和磷钼酸(HPMo)为前驱体,制备了CMS负载钼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煤气甲烷化活性,发现不同的催化剂前驱体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影响很大。根据产物中CH_4/CO_2的变化,推测CO在钼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3H_2+CO→CH_4+H_2O,(2)CO+H_2O→CO_2+H_2。  相似文献   

6.
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加压气化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在线分析高温高压差热分析装置研究了平朔烟煤的三种基本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稳定组和丝质组)分别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氛中的加压气化动力学。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10K/min;最高操作温度,水蒸气气化为1250K,二氧化碳气化为1473K;操作压力,水蒸气分压为5kPa和10kPa,二氧化碳总压为0.1~2.0MPa。实验发现,三种显微组分的气化反应速率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压力(如P_(CO_2)<1.0MPa)时更显著;反应级数均为2/3,属收缩球颗粒模型;在水蒸气气氛和二氧化碳中的气化反应速率顺序分别为丝质组>镜质组>稳定组和稳定组>镜质组>丝质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563K、6MPa及H_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_1-C_6正构醇及C_1-C_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相同的活性波动区,活性趋于稳定所需时间随Cu/Co比增大而缩短。Cu/Co=0.3-1.5(原子比)时,就醇收率而言,RaneyCu-Co催化剂明显高于共沉淀Cu-Co催化剂,Cu/Co=0.8(原子比)时,稳定醇收率达0.57g·g ̄(-1)·h ̄(-1)。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原位”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在280℃,0.5MPa反应条件下,对于Cu/ZnO/Al2O3催化剂 CO+H2CO+H2+CO2反应体系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结果表明,CO|H2反应体系中,CO插入表面-烷氧基的金属-碳键可能是生成碳二以上醇的反应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9.
以H_2S和CS_2作硫化剂,用TPS和TPDS方法研究了水媒气变换催化剂CoMoK/γ-Al_2O_3的硫化及反硫化过程。用H_2S/H_2硫化时,只发现H_2S的消耗和H_2O的生成,用CS_2/H_2硫化时,首先生成CO_2,然后是CH_4,H_2O和H_2S,TPG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上有积炭,造成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积炭在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中逐渐除去。TPDS实验表明N_2不起反硫化作用,H_2和CO也没有明显反硫化作用,H_2O对CoMoK/γ-Al_2O_3催化剂有根强的反硫化作用。O_2能使催化剂部分永久性失活。XPS测试表明反硫化的催化剂中低价的Mo ̄(4+)转变成高价的Mo ̄(5+)和Mo ̄(6+),导致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从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的浆态床FT合成/固定床2SM-5改质的反应系统由Ⅰ段鼓泡浆液反应器(内径40mm,高450Omm)和Ⅱ段固定床ZSM-5反应器(内径40mm,高900mm)组成,在温度250~280℃(Ⅰ段),300~340℃(Ⅱ段),压力1.5~2.5MPa,空速2.0NL/gFe·h(Ⅰ段),500~1000h ̄-1(Ⅱ段),H_2CO比0.5~1.5和气速1~2cm/s范围内,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1000h以上的寿命试验的平均结果为:合成气单程转化率65.1%,产率100g/Nm ̄3(Co+H_2),总烃生产达350g/Fe。使用富CO合成气时,达110g/Nm ̄3(CO+H_2)。实测的FT合成反应热为2938;5kJ/Nm ̄3(CO+H_2)。长期运转试验表明,工艺流程合理,设备操作和温度控制可靠。采用的浆液循环回路方法可初步分离蜡中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机械搅拌反应釜内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宏观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机械搅拌反应釜内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的宏观反应动力学,反应压力5MPa,反应温度为210~250℃,采用0.125~0.154mm(100目~120目)C301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食品级液体石蜡作惰性液相介质,反应气体含CO、CO_2、H_2、N_2及CH_4,搅拌器转速950r/min。实验测定宏观反应动力学数据,应用改进高斯-牛顿法参数估值,获得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_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俗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_2H_4、C_2H_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_2和NaZnHZSM-5与ZnO/SiO_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_2H_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与Zn/HZSM-5的双中心Zn ̄(2+)和B酸的相互匹配有密切关系,B酸和Zn ̄(2+)存在最合适匹配。而NZSM-5与ZnO/SiO_2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具有Zn/HZSM-5的双功能性,HZSM-5与ZnO/SiO_2在高温下发生了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两种煤/焦,在小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装置上,以二氧化碳及氧气混合物为气化介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气化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气化温度,气化反应速度提高,尾气中可燃气体浓度(CO,H2,CH4),碳率及气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低碳醇合成Raney Cu—Co催化剂的研究:Ⅰ.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563K、6MPa及H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1-C6正构醇及C1-C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  相似文献   

15.
Fe-Mn-K催化剂FT合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Mn-K催化剂FT合成动力学及产物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CO+H_2)转化率及α-己烯/正己烷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产物分布需用两个α才能较好地描述;反应温度及反应气氛下H_2/CO比对α-己烯/正己烷比具有较大影响:最后获得的动力学方程为:-r_(H_2+CO)=aP_(CO)P_(H_2)/(P_(CO)+bP_(H_2O)),从活化能的角度看,该粒度催化剂存在着内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详细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空速、原料气组成对Fe-Mn超细粒子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低碳烯烃、CO_2以及CH_4选择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所考察的时间范围(840h)内,即使在很宽的操作范围内操作,催化剂的稳定性仍能保持良好。硫中毒使催化剂的F-T反应活性逐渐下降,产物向轻质组分偏移,C_2~C_4组分中烯/烷比值下降,但C_2~C_4烯占总烃的质量百分比略有升高,CO_2选择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技术研究了金属组分Ni、Cu间及不同担体(包括SiO_2、TiO_2、Mgo和γ-Al_2O_3)和活性组分Ni-Cu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_2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引起催化剂吸附H_2和CO_2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到CO_2加氢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工业应用为目的,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573-673K,0.30-1.20MPa的条件下,原料气组成为H2 50-54%,CO11.7-20.7%,CH4 2.1-14.3%,CO2 6.4-11.5%,N2 12.2-18.1%范围内,研究了φ×3mmSDM-1型城市煤气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选择 CO+3H2=CH4+H2O (1) CO+H2O=CO2+H2 (2)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酯基锡与缺位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PW9O9-34反应,合成了6种新的杂多阴离子有机金属配合物M9[(R′OOCCHR″CH2SnOH2)3(PW9O34)2]·xH2O(M=(CH3)4N+,K+;R′=CH3_,CH3CH2_;R″=H,CH3_),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紫外电子光谱、1HNMR、31PNMP、183WNMR和TGA-DSC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确定该系列配合物为A-β-PW9型夹心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20.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