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尖吻蝮蛇毒中抗血小板凝集素是凝血因子IX/凝血因子X结合蛋白,它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凝集双重活性。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CD谱研究了抗血小板凝集素的二级结构以及pH值和钙离子对其二级结构的影响。用CD谱测得,在水溶液中,抗血小板凝集素的主要骨架构象为β-折叠(26.3%)和α-螺旋(19.6%)结构。拉曼光谱显示,在粉末状态,其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CD谱还表明,抗血小板凝集素在pH值3.0~11.0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天然结构,钙离子诱导的抗血小板凝集素结构变化是可逆的,钙离子在稳定抗血小板凝集素的天然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圆二色光谱法(CD)研究了Cu2+存在下葛根素(PUE)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4的条件下,BSA的各种二级结构分别为56.3%α-螺旋,26.1%β-折叠,17.6%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葛根素和Cu2+-葛根素都能诱导BS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葛根素使BSA的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减少,这表明葛根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疏水作用增强,导致BSA的肽链结构收缩。Cu2+-葛根素使BSA的α-螺旋含量大幅度降低,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这表明Cu2+-葛根素与BSA的相互作用以配位作用为主,使得BSA的肽链结构伸展,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圆二色光谱(CD)技术研究了酸度、槲皮素(Qct)和锌离子对溶液中β-酪蛋白(β-CN)二级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酸度、Qct和锌离子均能够诱导β-CN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在pH 7.6的条件下, β-CN各种结构分别为32.6% α-螺旋, 53.5% β-折叠, 13.9% (-转角和无规卷曲; Qct使β-CN的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减少; 锌离子和Zn-Qct配合物导致β-CN的α-螺旋含量大幅度降低, 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 同时转角和无规的含量也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法系统地研究了细胞红蛋白(cytoglobin, Cygb)的浓度、环境温度、溶液的pH值和溶剂性质对细胞红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Cygb浓度<1 μmol/L时,它主要以α-螺旋形式存在,其α-螺旋含量>60%; 当Cygb浓度从0.3 μmol/L增大到2.0 μmol/L时,其α-螺旋含量迅速降低;当Cygb浓度>2.0 μmol/L时,其α-螺旋含量随浓度的增大变化很小(约30%).随着温度的升高,Cygb的α-螺旋含量逐渐减小,但既使温度达到368 K,它仍保持有20%的α-螺旋结构,说明该蛋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溶液中,Cygb的二级结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甲醇和乙醇中,Cygb的α-螺旋含量明显增加,这说明醇类可以诱导其α-螺旋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α-淀粉酶被不同强度的电场作用,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不同强度的电场对α-淀粉酶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电场对α-淀粉酶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相对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电场作用具有使α-淀粉酶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卷曲向β-折叠及β-转角转化的趋势。研究结果对解释电场处理种子生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氏钳蝎短链神经毒素BmP03的溶液结构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mP03为从马氏钳蝎中得到的具有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的短链神经毒素。应用2DNMR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进行BmP03的溶液结构计算,结果显示BmP03与从蝎毒中得到的其他短链神经毒素具有相似结构。含一个α-螺旋(Cys3-Gly12),两条反平行的β-折叠股(Asn16-Cys19,Cys24-Asn27)。螺旋与折叠股间靠3对二硫键相连,在Asp20到Val23间形成一个二型转角结构。根据BmP03的溶液结构,对其表面电荷对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的影响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Ⅲ带测定花生磷脂酶D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结果显示,两个谱带测定的β-折叠含量误差在3%以内,α-螺旋含量的误差在5%左右.  相似文献   

8.
利用CD谱对皖南尖吻蝮蛇蛇内抗凝血因子的二级结构,即a-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进行了测定,利用ChenandYang的方法计算了出它们在ACF分的百分比。溶液的PH值对ACF的二级结构影响不大,但当PH位于5和6时,二级结构稍稍出现了异常。这可能是由于氢离子电离引起的电荷变化带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Ⅰ(ACFⅠ)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X(FXa)结合成1l的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现ACFⅠ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  相似文献   

10.
光系统Ⅱ中磷脂的缺失对其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酶学方法探讨了光系统Ⅱ(PSⅡ)中磷脂酰甘油(PG)的作用。研究表明,在PSⅡ的放氧复合物附近可能存在着PG的作用区。PG的缺失导致PSⅡ放氧活性的降低,影响PSⅡ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转解结构的减少能及β-折叠结构的增加;同时酷氨酯残基中酚环的构象和微极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钙(Ⅱ)对抗凝血因子Ⅱ与活化凝血因子Ⅹ结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 Ⅱ)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Ⅹ(FXa)结合成1∶1的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发现ACF Ⅱ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Ⅱ)浓度,ACF Ⅱ与FXa的最大结合反应所需要的Ca(Ⅱ)浓度约为1×10-3 mol/L.平衡透析的结果表明,ACF Ⅱ分子中有两个不同亲和性的Ca(Ⅱ)结合位点,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0.3)×105 L/mol和(1.7±0.4)×104 L/mol,ACF Ⅱ与2个Ca(Ⅱ) 结合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 mol/L.Ca(Ⅱ)对ACF Ⅱ的荧光有增强效应,其最大荧光增强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 mol/L.由此推测ACF Ⅱ结合上2个Ca(Ⅱ)可能是其与FXa结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圆二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的酶学性质及圆二色谱(C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木聚糖酶粗酶液经离心、超滤及SephadexG-75凝胶层析后,分离得到了两个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组分XⅠ,XⅡ,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45℃~55℃,最佳反应pH值均为4 8~5 5,SDS-PAGE法测得XⅠ,XⅡ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104和4.0×104.XⅠ与XⅡ的CD光谱表明,XⅠ,XⅡ分别在218和215nm处有最大负峰,说明β-折叠结构是组分XⅠ,XⅡ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主要结构,也是它们发挥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连续小波变换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代码为lgca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映射为疏水值序列,在合适的尺度下,通过 连续小波变换法分别对其α螺旋,α螺旋和β折叠之间的连接多肽(即部分规则和无 规则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6.5%和85.7%.从PDBsum数据库中随 机抽取100个蛋白质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全α螺旋、全β折叠、α/β以及α+β蛋 白质各25个.在100个蛋白质中共有1618个连接多肽和747个α螺旋.本法预测到的 连接多肽共有1536个,其中1308个与实际结构一致,平均预测准确率为85.2%;预 测到的α螺旋有770个,其中581个与实际结构一致,平均预测准确率为75.5%. 结果表明:该法可较好地预测蛋白质的α螺旋、连接多肽,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稀土离子(Nd3+, Sm3+, Eu3+, Gd3+, Tb3+)对抗凝血因子(ACF Ⅰ)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稀土离子与ACF Ⅰ荧光滴定的结果表明, ACF Ⅰ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 Ⅰ分子中两个结合位点是共同的竞争结合位点.每个稀土离子与ACF Ⅰ的结合常数K1和K2相接近,说明两个结合位点的结构可能基本一致.不同的稀土离子与ACF Ⅰ之间有相近的结合常数K1或K2,表明ACF Ⅰ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大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 Ⅰ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所起的激活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铜离子(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号氨基酸肽段(α-synuclein(1-17))构象变化的影响,采用GROMOS 43A1力场对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和α-synuclein(1-17)肽段单体分别进行了6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模拟时间为500ns,总模拟时间为3μs.研究结果表明:Cu2+与α-synuclein(1-17)肽段结合使其更易向β折叠片结构折叠,促进了其二级结构的形成,增强了构象的稳定性;Cu2+增大了α-synuclein肽段疏水残基的溶剂可及表面积,增强了其疏水残基的暴露程度.自由能分析指出,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的自由能比α-synuclein(1-17)肽段低,构象稳定,采样空间紧密,其自由能极小构象为β折叠片结构.构象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使得α-synuclein(1-17)肽段构象趋于稳定.总之,Cu2+诱导固有无序蛋白α-synuclein(1-17)肽段由无序向有序转变,降低了构象的自由能,同时Cu2+增强了α-synuclein(1-17)肽段的疏水性,使得α-synuclein肽段因疏水作用更倾向于形成β折叠片结构,加速其疏水性聚集.  相似文献   

16.
由天花粉蛋白的水和重水溶液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得酰胺Ⅲ谱带1240cm~(-1)和酰胺I谱带1632,1660cm~(-1)对CH_2弯曲模式1448cm~(-1)的强度比值。按Lippert等建立的方程组作定量计算,求得天花粉蛋白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43.5%,β-折叠31.3%和无序25.2%,它们与4 分辨率天花粉蛋白单晶X射线衍射法的结果相一致。同时,研究了上述溶液的冻干粉状固体的二级结构,经过冻干,使其中约10%的β-折叠转变成无序构象,而α-螺旋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水溶液中,由测得的I_(850)/I_(830)比值计算,天花粉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约有80%呈“暴露式”。  相似文献   

17.
Pb~(2+)-牛血清白蛋白复合体系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Pb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紫外光谱表明,Pb2+与BSA肽链上的CO存在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疏水结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红外光谱研究表明,Pb2+与BSA结合位点可能为—OH和—NH基团,利用二阶导、退卷积和谱线拟合技术对蛋白质红外谱图的酰胺Ⅰ带进行处理推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质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含量降低,β转角二级结构含量增加;圆二色谱(CD)也表明Pb2+与BSA的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双亲嵌段共聚物P103作用过程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P103浓度较低时,BSA二级结构变化不大,当P103浓度为16 g/L或以上时,α-螺旋结构由45.9%降至40%以下,β-折叠结构升高,由6.1%增至17%左右,同时无规结构略微下降。P103的加入主要改变BSA分子内部氢键的结合方式,使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折叠结构;P103的加入还影响BSA中氨基酸侧链的微环境变化和蛋白质二硫键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螺旋内酯甾的结构与疗效关系研究中,我们准备用17α-羟基-17β-醛基化合物(Ⅰ)为原料以合成具反式构型的螺旋内酯甾(Ⅱ).Ⅰ系未知体.为证明其结构曾用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处理.Ⅰ还原后得一混合物,经氧化铝层析获得化合物(Ⅲ)及(Ⅳ),其纯品得率分别为13%及45%,两者均为已知体.Ⅳ经Oppenauer氧化成17β-甲基异睾丸素(Ⅴ);Ⅲ经微量臭氧氧化生成甲醛,因而得到进一步的证明.α-酮醇在用改良的Kishner-Wolff法还原时,α位置的羟基往往易被除去,而现在含α-羟基的醛基化合物(Ⅰ)经还原则主要生成羟基保留之物(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可控/活性离子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一系列不同共聚组成的聚谷氨酸苄酯-g-(聚四氢呋喃-b-聚异丁烯)的新型嵌段接枝共聚物,即PBLG-g-(PTHF-b-PIB),研究共聚物中支链(PTHF-b-PIB)长度及接枝密度对主链PBLG玻璃化转变温度、α-螺旋二级结构及其转变的影响,研究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对其双端受限的玻璃化转变及凝聚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BLG-g-(PTHF-b-PIB)共聚物中刚性主链保持α-螺旋二级结构;随着支链长度增加或接枝密度增加,主链PBLG的α-螺旋二级结构特征峰逐渐减弱,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提高,α-螺旋结构发生转变的焓值逐渐增大;在确定接枝密度的情况下,随着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增加,共聚物中双端受限的PTHF链段结晶逐渐增强,结晶熔融温度及熔融焓均增加;在确定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接枝密度增大,支链间链段相互排斥,PTHF链段结晶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