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土离子(Nd^3 ,Sm^3 ,Eu^3 ,Gd^3 ,Tb^3 )对抗凝血因子(ACFI)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稀土离子与ACI I 光滴定的结果表明,ACFI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 I分子中两个结合位点是共同的竞争结合位点。每个稀土离子与ACF I的结合常数K1和K2相接近,说明两个结合位点的结构可能基本一致。不同的稀土离子与ACF I之间有相近的结合常数K1或K2,表明ACF I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 I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所起的激活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ACF)分子中有两个钙离子结合位点,钙离子对ACF的内源荧光有增强作用,稀土离子(Nd3+,Sm3+,Eu3+,Gd3+和Tb3+)能取代ACF分子中的钙离子,并对ACF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其中Tb3+接受ACF分子中Trp残基传递的能量后,特征荧光增强.稀土离子与ACF荧光滴定表明,ACF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分子中两个结合部位是共同的竞争结合部位.ACF与不同稀土离子之间有相近的表观结合常数K1或K2.Tb3+与RE3+(RE=Nd,Sm,Eu或Gd)间线性自由能关系表明,稀土离子与ACF结合时,没有明显的空间效应.ACF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大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Tb3+的荧光特性及蛋白质的内源荧光性质,考察了稀土离子与BEL-7402和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稀土离子没有使所测的细胞蛋白质内源荧光的峰位发生变化,但荧光强度随稀土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稀土离子对于BEL-7402细胞, La3+的淬灭常数小于Tb3+和Gd3+;但对于K562 细胞La3+的淬灭常数略大于Tb3+,而Tb3+和 Gd3+之间淬灭常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由紫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ICP测定Ca含量,从而确定一个ACF分子中含一个钙离子.ACF中分子中除一个高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外,至少还有一个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只有当过量钙离子存在时,才可能在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上进一步结合钙离子.Tb~(3+)具有比Ca~(2+)离子更强的键合ACF能力,能定量结合在ACF中的两个位点上,且能全部取代ACF中Ca~(2+).文中提及的金属离子对ACF的抗凝血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钙(Ⅱ)对抗凝血因子Ⅱ与活化凝血因子Ⅹ结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 Ⅱ)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Ⅹ(FXa)结合成1∶1的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发现ACF Ⅱ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Ⅱ)浓度,ACF Ⅱ与FXa的最大结合反应所需要的Ca(Ⅱ)浓度约为1×10-3 mol/L.平衡透析的结果表明,ACF Ⅱ分子中有两个不同亲和性的Ca(Ⅱ)结合位点,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0.3)×105 L/mol和(1.7±0.4)×104 L/mol,ACF Ⅱ与2个Ca(Ⅱ) 结合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 mol/L.Ca(Ⅱ)对ACF Ⅱ的荧光有增强效应,其最大荧光增强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 mol/L.由此推测ACF Ⅱ结合上2个Ca(Ⅱ)可能是其与FXa结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紫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ICP测定Ca含量,从而确定一个ACF分子中含一个钙离子.ACF中分子中除一个高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外,至少还有一个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只有当过量钙离子存在时,才可能在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上进一步结合钙离子.Tb3+具有比Ca2+离子更强的键合ACF能力,能定量结合在ACF中的两个位点上,且能全部取代ACF中Ca2+.文中提及的金属离子对ACF的抗凝血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Ⅱ)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X(FXa)结合成1:1的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发现ACFⅡ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Ⅱ)浓度,ACFⅡ与FXa的最大结合反应所需要的CaⅡ浓度约为1×10^-3mol/L。平衡透析的结果表明,ACFⅡ分子中有两个不同亲和性的Ca(Ⅱ)结合位点,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0.3)×10^5L/mol和(1.7±0.4)×10^4L/mol,ACFⅡ与2个Ca(Ⅱ)结合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mol/L。Ca(Ⅱ)对ACFⅡ的荧光有增强效应,其量大荧光增强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mol/L。由此推测ACFⅡ结合上2个Ca(Ⅱ)可能性是其与FXa结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荧光标记技术比较了Ca2+,La3+,Eu3+和Yb3+离子对钙调蛋白与单克隆抗体2C3之间分子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钙调蛋白作用后会诱导其发生不同的构象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到钙调蛋白与单克隆抗体2C3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当钙调蛋白分别与La3+,Eu3+,Yb3+作用后,它与单抗2C3分子之间的解离常数为(26.8±2.5),(21.8±3.4)和(64.8±5.1)nmol/L,而结合Ca2+前后的钙调蛋白与单抗分子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77.2±2.8)和(157±4.2)nmol/L.这一结果表明,稀土离子诱导钙调蛋白发生的构象变化明显不同于钙离子的作用,这种差异可能是稀土与钙离子对钙调蛋白调控作用表现出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圆二色谱(CD谱)测量表明,尖吻蝮蛇抗凝血因子Ⅱ(ACF Ⅱ)与抗凝血因子Ⅰ(ACF Ⅰ)的二级结构十分相似,它们的主要骨架构象都为反平行β-折叠和α-螺旋结构。pH值对天然ACF Ⅱ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pH值从3到10增大时,α-螺旋含量逐渐减少,反平行β-折叠含量逐渐增大。钙和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对ACF Ⅱ的骨架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三价稀土离子使ACF Ⅱ的α-螺旋含量升高,同时降低其β-转角和β-折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魏春英  杨频 《化学学报》2000,58(7):845-849
用荧光探针法(以Fura-2为荧光指示剂)通过监测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稀土的跨膜行为。在近生理条件下,从单细胞、多细胞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钙离子通道开放、关闭等不同状态下Dy^3^+,La^3^+等稀土离子的跨膜行为。实验得出:微量稀土离子在上述状态下均不能跨膜内流。我们还发现,在钙通道开放的情况下,低剂量稀土离子不影响细胞外钙跨膜内流。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浓度指示剂fura-2研究稀土离子的跨膜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利用fura-2测量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浓度的定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成的条件下, 稀土离子La^3^+和Y^3^+与fura-2形成1:1的配合物。其配合物的表观离解常数分别为161nmol.dm^-^3和404nmol.dm^-^3,pH7.05, 有未配对f电子的Nd^3^+, Ho^3^+, Sm^3^+, Dy^3^+,Ce^3^+, Yb^3^+等稀土离子对荧光起萃灭作用。此性质使我们能够定性鉴定它们是否进入了细胞。我们使用如上性质, 利用单细胞阳离子测试系统, 以小鼠骨髓瘤细胞为模式细胞, 研究了上游离稀土离子的跨膜行为及部分体内小分子对稀土离子跨膜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游离稀土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的假设, 而且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在生理浓度下对稀土离子的跨膜也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对蛇毒内抗凝血因子荧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对蛇毒内抗凝血因子(ACF,anticoagulation factor) 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并根据荧光光谱的变化推测ACF与稀土及过渡金属高子作用后发生的构型变化。  相似文献   

13.
稀土离子对钙调蛋白与蜂毒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钙调蛋白和蜂毒素的内源荧光光谱以及铽离子的敏化荧光光谱考察了铽离子对钙调蛋白构象变化以及对钙调蛋白与蜂毒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铽离子首先结合在钙调蛋白的第Ⅰ和第Ⅱ位点 ,铽离子不影响钙调蛋白与蜂毒素的相互作用 ,蜂毒素与钙调蛋白作用后不影响铽离子在钙调蛋白上的键合顺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三价的镧离子与钙调蛋白作用使钙调蛋白的α螺旋结构增加 ,β折叠结构减少 ,与钙离子对它的二级结构影响相类似 .稀土离子在钙调蛋白 -蜂毒素复合体系中主要与钙调蛋白作用 .  相似文献   

14.
谢孟峡  蒋敏  李崧  刘媛 《化学学报》2004,62(16):1460-1466
应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 (HSA)与 β 1,2 ,3 ,4,6 五 O 倍酰 D 葡萄糖 (PGG)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结果显示 ,PGG在CPGG/CHSA<0 5和 0 5 相似文献   

15.
提取并纯制了人红细胞收缩蛋白(SP), 用荧光滴定, 园二色散(CD)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n3 与SP的作用. Scatchard法解析表明, 每个收缩蛋白四聚体分子有870个Eu3 离子的结合部位, 其中290个为强结合部位, 其K1=5.8×105 L·mol-1; 其余580个为弱结合部位, 其K2=3.3×104 L·mol-1. Ln3 与SP的结合导致SP的构象改变, 这种改变既与Ln3 与SP的浓度比有关, 也与稀土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测定反应体系的结合参数与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结合反应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过程中,锌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模型,拥有强、弱两类结合位点。强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1=1.86×105L.mol-1,结合位点数N1=1.17;弱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2=7.16×103L.mol-1,结合位点数N2=2.85。分析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热力学参数表明,两类结合过程均为自发过程,两类结合过程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且均表现为以焓驱动为主的焓熵协同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水合Ce^3+离子发射强荧光,而用Ce^3+滴定植物钙调素(CaM)时,Ce^3+离子荧光被完全淬灭,据此建立了测定Ce^3+离子与植物钙调素结合位点数及逐级结合常数的方法。实验表明,Ce^3+离子与植物钙调素的荧光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形状与光谱强度都有显著差别,前者的荧光强度远大于后者,故CaM存在时可以测定游离Ce^3+的浓度。Ce^3+离子荧光淬灭法测定结果说明,在0.5 mol·L^-1KCl溶液中,CaM有4个Ce^3+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通过Ce^3+滴定植物钙调素的实验,并结合Excel规划求解法,计算出Ce^3+与CaM的结合常数,K1=4.17×10^7,K2=1.26×10^7,K3=1.89×10^6,K4=2.04×10^6。  相似文献   

18.
稀土离子对溶液体系中碳酸钙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粉末衍射、XPS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以及ICP-MS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Ce3+,Nd3+,Tb3+,Gd3+,Lu3+对碳酸钙结晶状况的影响.稀土离子的加入有利于热力学稳定态的方解石型碳酸钙的生成,并且稀土离子能够部分的取代晶格中的钙离子,改变碳酸钙的结晶习性,在宏观上形成有序规则的排列.  相似文献   

19.
利用缺位填充法合成了12个γ-[SiW10O36]8-夹心型稀土元素单取代多酸化合物K13[Ln(SiW10O36)2]·nH2O(Ln=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Er3+,Yb3+).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及室温磁化率测定结果确认稀土离子与γ-[SiW10O36]8-相配位;183WNMR及荧光光谱结果则表明,稀土离子处于2个γ-[SiW10O36]8-构成的八配位环境中,标题化合物具有夹心型D2d对称性结构.  相似文献   

20.
Tb(Sm,Dy, Tm)-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3^+(Sm^3^+, Dy^3^+, Tm^3^+)-BPMPHD-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能够发射该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La^3^+, Gd^3^+, Lu^3^+, Y^3^+和某些常有猝灭作用的离子如Yb^3^+, Eu^3^+, Ho^3^+和Tm^3^+等, 对上述体系也有一定的共发光效应。本文测定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研究了体系的溶剂效应, 对该共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共发光离子配合物不仅起到能量给体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能量绝缘壳"的作用; 利用Forster理论估算了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R0(1.67nm)和能够产生共发光效应的最大距离γmax(5.48nm), 进而推测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是以电偶极共振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