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31篇
物理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氨基-4-三氟甲基-5-甲基-噻吩-3-羧酸乙酯(1)与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及三乙胺反应,以84%的产率得到膦亚胺2.在碳酸钾的催化下,膦业胺2与芳基异氰酸酯和双官能亲核试剂的串联氮杂Wittig反应制得新型桥连的双[噻吩并[2,3-d]嘧啶-4(3H)-酮]3,产率为58%~82%.所有产物结构经IR,1HNMR,MS表征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AgInS2@ZnS量子点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 AgInS2@ZnS的合成包括以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BSA)为稳定剂水相法构建AgInS2核以及形成ZnS壳两部分. 考察了配方和工艺条件对该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AgInS2@ZnS是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物质, 其粒径介于5~7 nm之间, 荧光量子产率达35.3%.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5,27-二羟基-26,28-双(3-苯并噻唑基硫代丙氧基)-5,11,17,23-四叔丁基杯[4]芳烃,并将其研制成PVC膜化学修饰电极.探讨了膜电极的修饰方法及伏安性能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及其识别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涂层-刻痕法制备的修饰电极在0.2mol/LHNO3溶液中对银离子有很灵敏的伏安响应,在5.0×10-8~1.3×10-6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银离子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8×10-8mol/L.用该法测定了一些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文立群  周兴旺  吕鉴泉 《中国化学》2008,26(8):1411-1416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镉试剂1B对巯基乙酸稳定下CdTe量子点(CdTe QD)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文中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缓冲介质、镉试剂2B用量、pH以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试剂1B作用于CdTe QD后产生新的可见光谱吸收峰,并对CdTe QD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同时借它们之间的作用可实现镉试剂1B对CdTe QD的包覆,表观平衡常数为1.095×106mol·L-1,表面覆盖率达45%。热力学结果显示,镉试剂1B与CdTe QD的作用是一个自发的、熵驱动的过程,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化学中的采样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采样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及相关的问题,认为采样是分析过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分析质量的控制在于试样质量的控制。采样必须依据研究目的而定,并通过评价系统协调试样类型、试样数目、试样尺度、采样位置和采样程序,以达到控制试样质量的目的。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6.
周娟  杨华松  吕鉴泉 《光谱实验室》2012,29(4):2132-2134
基于氧氟沙星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氧氟沙星的新方法。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值与氧氟沙星的浓度在6.84×10-9—2.28×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达4.56×10-10mol/L。方法成功用于胶囊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方法研究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其包合常数为458L mol-1。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以嵌入方式与DNA形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包合物与DNA的结合比是1:1,结合常数为6.25×104L mol-1。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吸收、荧光、圆二色等光谱法研究了9-甲氧基喜树碱(9-MCPT)与BSA的相互作用。随着9-MCPT的导入,BSA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BSA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使荧光发射峰蓝移,说明9-MCPT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产物是复合物。298K下体系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9.550×10~(4 )L·mol~(-1)、2.589×10~(4 )L·mol~(-1)和0.8949;并且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9-MCPT以静态方式猝灭BSA的荧光、结合比为1∶1。该体系的ΔH和ΔS均为负值,分别为-5.791 KJ·mol~(-1)、-2.636 J·mol~(-1)·K~(-1),说明BSA与9-MCPT的结合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所使,ΔG0表明9-MCPT自发与BSA发生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数据显示,9-MCPT接近BSA中酪氨酸残基。位点竞争实验显示9-MCPT-BSA的结合位点处于在BSAⅡA亚域内的SiteⅠ位点上。CD光谱中BSA的α-螺旋结构比例减少、β-折叠比例增加,表明9-MCPT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功能化杯芳烃在识别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鉴泉  何锡文  陈朗星  赖家平 《分析化学》2001,29(11):1336-1344
杯芳烃经衍生化反应得到功能化主体分子,这些衍生物可包结、健合、螯合客体分子并产生明确分析测试信号。主要讨论功能化杯芳烃在主子和中性分子识别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及可见光谱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硫堇的包合以及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包合常数为527 L·mol-1(可见光谱法)、444L·mol-1(荧光法);DNA的引入使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吸光峰强度降低;环糊精-硫堇包合物的荧光发生蓝移并有猝灭现象,猝灭常数为6.12×104 L·mol-1.荧光及可见光谱数据表明,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以嵌入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其结合比是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