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经由二价铜催化饱和酮与肼或醛腙的串联反应合成1,3-二取代吡唑或1,3,4-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简便和区域选择性新方法.从机理上看,1,3-二取代吡唑的生成经历了烯酮中间体的原位生成及其与肼的[3+2]环化反应,而1,3,4-三取代吡唑的生成则经历了烯酮中间体的原位生成及其与醛腙的[2+3]环化反应.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区域选择性好、效率高、原子经济性优异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α,β-不饱和醛或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生成Δ~2-吡唑啉的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通过1,2加成脱水生成腙,然后闭环而得.分离得到的中间体腙在酸性溶液中加热亦可得到Δ~2-吡唑啉.等人曾报道烯键上无取代基的α,β-不饱和酮与单取代肼反应是经过1,4加成所生成的β-肼基取代的酮闭环而得Δ~2-吡唑啉.我们在研究苯丙烯酰苯和甲肼的反应中,发现用略微过量的甲肼与苯丙烯酰苯(摩尔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用甲基肼闭环、再用碱进行酯的水解,得到目标产物1-甲基-3-三氟甲基-4-吡唑甲酸。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对比原甲酸三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之反应所得中间体对后续反应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采用α-三唑-β-烷氧基芳酮与肼关环,制备了1,3-二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a,1-苯基-3-对氯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b和3-取代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7),并研究了化合物7的成环优化条件.使用α,β-不饱和酮与肼关环合成了1,3,4,5-多取代吡唑啉衍生物1c-1h,并初步用质谱法确定了该反应产物的结构;同时,以3,5-二取代吡唑啉(6)和7作为中间体合成了1-,3-,4-或5-取代的化合物2a-2l.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杀菌、激素和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5.
α,β-不饱和醛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的产物是吡唑啉,据文献报道,反应是经过腙关环而得产物,我们的实验发现,苯丙烯酰苯(Ⅰ)与甲肼(Ⅱ)(1:1.05)在-5℃以下反应可以分离到一个白色不稳定的中间体1-甲基-3,5-二苯基吡唑烷醇-3(Ⅲ),它在-75℃稳定,温度升高时缓慢脱水生成产物卜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Ⅳ),甲肼和苯丙烯酰苯在此条件下生成吡唑啉的反应历程与以前文献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卤代吡啶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合成肼基吡啶衍生物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与2,4-戊二酮关环合成了一类新型1-吡啶基-3,5-二甲基吡唑衍生物。对合成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质谱、核磁表征。并且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进一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1-(3,5,6-三氯吡啶-2-基)-3,5-二甲基-1氢吡唑(3f)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型吡啶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王俊芳  张应鹏  杨云裳 《应用化学》2010,27(9):1105-1107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肼解、与马来酸二乙酯成环、卤代、氧化和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吡啶基吡唑甲酸,然后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甲酰氯,最后与各种环氨作用生成吡啶基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吡唑作为一种五元含氮杂环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对其进行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醛和肼作为腙的反应前体,研究了氯胺-T促进的醛、肼与富马酸酯的[3+2]环加成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合成了四取代吡唑类化合物,收率在60%~87%之间,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HRMS等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以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作为卤化试剂,通过高烯丙基酰肼化合物的串联氧化/卤胺环化反应合成吡唑啉类化合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添加剂,以良好的收率得到吡唑啉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王志玲  李永 《化学通报》2021,84(9):977-980
以3-( 4-氟苯基) -1H-吡唑-5-甲酸乙酯为原料,与H2NNH2?H2O发生肼解生成3-( 4-氟苯基) -1H-吡唑-5-甲酰肼,再与CS2环化生成2-巯基噁二唑中间体,最后在巯基上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硫醚-5-吡唑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并利用IR、1H NMR、HRMS等波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后处理简便,收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丁旭光  于海丰  赵辉  杨勇 《化学通报》2017,80(12):1152-1155
本文研究了合成官能化含5-羟基吡唑基的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a-二芳甲基-b-羰基硫代羧酸酯与肼的环合反应。研究表明,在乙醇介质中,回流条件下, a-二芳甲基-b-羰基硫代羧酸酯与肼能有效进行环合反应,高产率制得5-羟基吡唑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α-二芳甲基-β-羰基硫代羧酸酯与肼的环合反应合成了含5-羟基吡唑基的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在乙醇回流条件下,α-二芳甲基-β-羰基硫代羧酸酯与肼能有效进行环合反应,高产率制得5-羟基吡唑基三芳甲烷类化合物。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董浩  侯梅芳  国媛媛  刘成霖 《化学通报》2017,80(2):146-150,138
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抑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1,3-亲电化合物与肼类的环化、1,3-偶极体系的环加成等。  相似文献   

14.
3-取代苄氧基-6-(取代-1H-吡唑-1-基)哒嗪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氯-6-肼基哒嗪分别与乙酰丙酮和3-二甲胺基丙烯醛反应, 合成了中间体3-氯-6-(3,5-二甲基-1H-吡唑-1-基)哒嗪(2)和3-氯-6-(1H-吡唑-1-基)哒嗪(4), 它们与多种取代苄醇反应, 得到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3-取代苄氧基-6-(取代-1H-吡唑-1-基)哒嗪, 其结构均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油菜和稗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敏  王彦广 《合成化学》2003,11(3):237-242
聚乙二醇支持的二醋酸碘苯作为可溶性聚合物试剂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醛的苯基腙氧化成为腈亚胺中间体,该中间体进而可与丙烯酸甲酯发生1,3-偶极环回成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和完全的区域选择性生成吡唑啉衍生物。  相似文献   

16.
吡唑肼作为合成含氮杂环的中间体为人们广泛关注, 为了寻找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 设计并合成了两类新型含有吡唑基的腙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除草与杀菌活性测定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丙烯酸酯基桥联γ -取代的β -二酮分别与水合肼和盐酸羟胺反应, 合成并表征了含有长链和共轭结构的吡唑和异噁唑类新化合物, 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当用乙醇为反应溶剂时, γ -取代的β -二酮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异噁唑化合物;与水合肼反应不能得到目标吡唑化合物, 而得到α , β -不饱和双键被还原的酰肼化合物;当用乙酸作为反应溶剂时, γ -取代的β -二酮与水合肼反应得到目标吡唑类化合物. 进一步探讨了生成酰肼化合物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双分子的β-酮酸酯和取代肼为原料进行升温熔融反应,经一锅法合成了15种不同取代的吡唑并[2,3-c]吡喃酮类化合物(4a~4o).化合物4a~4o的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分步合成的不便,收率可达40%~85%.该方法具有无溶剂参与、条件温和、收率高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和节约型经济理念.研究了反应速度、产率与取代基的关系;利用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HRMS)仪检测跟踪反应,发现并确定了新的中间体C,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机理.此外,中间体C含有四元环结构,并以稳定的形式存在,此类中间体的发现为制备四取代的环丁烷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末端炔烃在亚铜盐的催化条件下,能够与取代芳基腙酰卤通过亲核取代及加成环化的串联反应生成1,3,5-三取代吡唑衍生物.该方法采用易合成的芳基腙酰卤和末端炔烃作为起始原料,在45℃的加热条件下,以绿色溶剂乙腈和水作为反应介质,高产率、区域专一性地生成1,3,5-三取代吡唑产物.而且该反应不受含活泼氢(羟基、羧基等)取代基的影响,通过该方法制备了17种包含不同类型取代基的吡唑衍生物,可作为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法.  相似文献   

20.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邻羟苯基和苯基吡唑为分子核心,构建了6种未见报道的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与苯乙酮缩合及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1-芳基-3-苯基-4-甲酰基吡唑,再与水杨酰肼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验证.探讨了制备中间体(3a~3f)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位芳环上取代基对关环反应有显著影响,供电基有利于关环反应的进行,吸电基则恰恰相反.抗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70%以上,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化合物.构效分析结果表明,1位芳基中引入Cl和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NO2和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