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利用甲醇-氢(CH3OH-H2)混合气体为气源,30nm厚的无定形硅为过渡层,借助于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WCVD)成功地将金刚石薄膜生长在不锈钢上,其最低生长温度可至420℃,并且甲醇-氢混合气体比传统的甲烷-氢(CH4-H2)更具优势,测试表明这种金刚石薄膜有希望作为耐磨层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氧心羧桥二种铁配合物:(Fe3O)(C6H5COO)6(H2O)3)Cl和(Fe4O2(C6H5COO)7(bipy)ClO4测定了它们的热失重及相应热效应峰值的红外光谱,根据不同温度下红外光谱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及热失重情况的分析,推测出该二种配合物可能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150K的低温下,NO在清洁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Hell-ARUPS显示在E以下9.3eV(5σ+1π)和14.6eV(4σ)处有两个峰,表明NO在Ru(1010)表面上是分子吸附,NO在Cs/Ru(1010)表面上的吸附,ARUPS测得在E以下6.2,9.2,11.1,12.4和14.9eV处有5个峰,和N2O气相的UPS谱比较认定它们是N2O和NO共存的结果,表明NO在Cs/Ru  相似文献   

4.
用角分辨XPS(Angle-resolvedXPS)研究研究了HS(CH2)10COOH(I)HS(CH2)3OC6H4N=NC6H4(CH2)7CH3(II)和HS(CH2)6HS(Ⅲ)3种分子在Au膜表面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得出了(I)中S原子,(Ⅱ)中S,N原子距膜表面的垂直距离,并结合构象分析确定了分子的取向和倾角,对分子(Ⅲ)则得出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发现氧化主要在底层  相似文献   

5.
在活塞圆筒式P~V关系测量装置上,研究了KH_2PO_4(KDP)和(CH_3NHCH_2CO-OH)_3CaCI_2[Tris-sarcosinecalciumchloride(TSCC)]在室温下、4.5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KDP在2.1GPa左右有一个相变;TSCC在0.8GPa和3.2GPa左右各有一个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们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们的格临爱森参数γO、体积模量B_o和B_o的压力导数B_o。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室温下〔Fe(bpy)3〕(ClO4)3.3H2O与Na2SO3发生的固-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用Mossbauer谱、XRD、IR、元素分析和磁化率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反应24h后的固相产物,并采用反应截面移动法研究了等温因相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室温下该反应速度较快,反应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7.
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光声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2]2Cp=η5—C5H5与酸性、中性和碱性Al2O3及Ti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2O3表面生成的衍生物种类及浓度与Al2O3的酸碱度明显相关。在酸性Al2O3表面,主要存在衍生物[CpFe(CO)2Fe—H—Fe(CO)2Cp]+及少量的CpFe(CO)2(—O—);在中性Al2O3表面存在CpFe(CO)2(—O—)及较少的[CpFe(CO)]4;而在碱性Al2O3表面主要衍生物为[CpFe(CO)]4及少量CpFe(CO)2(—O—)。衍生物的相对浓度以酸性Al2O3表面最高,碱性Al2O3表面最低。在TiO2表面,[CpFe(CO)2]2结构基本未变,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没有观察到衍生物的生成。测定了[CpFe(CO)2]2及其在TiO2表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指认了大部分观察到的光谱为羰基振动的合频和倍频,并尝试指认了少数光谱为高级(三级)倍频和多元组频(合频)。  相似文献   

8.
夏海平  朱从善 《光学学报》1997,17(12):634-1637
报道了在C60与NH2(CH2)3Si(OC2H5)3中的胺基反应生成C60-NH2(CH2)3Si(OC2H5)3物质后引入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OCHCH2OCH2CH2CH2Si(OCH3)3,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简称KH560」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CH3)2Si(OC2H5)2,Diethoxydimethylsilane  相似文献   

9.
用红外光谱研究阴离子对镧甘氨酸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阴离子为氯离子和高氯酸根的镧的甘氨酸配合物La(Gly)3(ClO4)3·H2O和La(Gly)3Cl3·3H2O,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因阴离子的不同而形成二种不同的结构,二者都为一维长链结构,但甘氨酸的配位方式不同;在La(Gly)3Cl3·3H2O中,有两分子水参与了配位,而La(Gly)3(ClO4)3H2O中则有一分子的高氯酸根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10.
吴涛  邓佩珍 《光学学报》1997,17(7):66-869
测量了Cr^4+,YAG、Cr^4+,Mg2SiO4晶体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激发态寿命,讨论了温度变化时,两种晶体中Cr^4+近红外辐射积分强度变化与激光发态寿命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在77K ̄300K范围内,Cr^4+的^3T2能级荧光辐射截面本身受温度影响不大,Cr^4+辐射荧光的变化,主要是由无辐射弛豫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ptical Multiple Analysis -OMA),采用发射光谱方法,对甲醇气体介质阻挡放电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分解制氢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甲醇气体DBD放电等离子体荧光光谱的归属,确定了甲醇放电的主要荧光产物为CO、OH、H和CH;另外,还对CO和Ha的荧光辐射强度随放电时间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放电初始阶段,CO和Ha的荧光辐射强度随放电时间急剧增强,表明了DBD放电能有效地分解甲醇气体,并由此对甲醇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放电等离子体甲醇制氢过程中,最终产物是H2和CO;H2主要来自于CH2O分解以及甲醇分解产生的H原子直接生成;CO主要来源于CH2O分子分解产生.CH2O是甲醇分解制氢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Ti(SO4)2和Zn(NO3)2·6H2O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锌的粉体。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所得钛酸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和TG-DTA等分析。钛酸与碳酸锌分子生成的先后顺序影响得到的钛酸锌的结构。在钛酸优先生成的体系中,碳酸锌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钛酸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钛酸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钛酸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亚钛酸锌(Zn2Ti3O8)。在碳酸锌优先生成的体系中,钛酸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碳酸锌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碳酸锌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碳酸锌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正钛酸锌(Zn2TiO4)。另外,沉淀剂用量和反应温度都影响着最终产物的种类和晶型。沉淀剂用量越多、反应温度越高,越易于生成Zn2Ti3O8或Zn2TiO4。只有在沉淀剂不足、反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生成偏钛酸锌(ZnTiO3)。  相似文献   

13.
用Pd(OAc)2与PPh3在四氯甲烷中反应,合成了配合物PdCl2(PPh3)2?CCl4,得到单晶,用X-ray衍射确定了单晶结构.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自旋捕获(EPR-ST)技术研究了其反应的机理.捕获了含碳自由基中间体,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15.
用量化从头算方法在MP4(SDTQ)理论水平上首次考察了甲醛和氢氧根负离子反应的所有可能的反应通道.用6-311 G(3df,3pd)基组对所有的反应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开展了结构优化和单点能量计算,并经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反应坐标计算(IRC)确认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在H2CO OH-所有可能的反应通道中生成CHOO- H2的通道是该反应的最可几通道,而由于羰基的存在生成H3O-的通道更容易分解产生CHOO- H2.在高计算水平下计算的氢交换反应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同.通过计算提出亲核加成过程的反应通道,主要产物生成H2和生成COOH-/HCOO-/OCHO-异构体.所有反应通道的反应几率顺序为COOH- H2>H3O- CO>HCHO OH->CHO- H2O>HCOO- H2>OCHO- H2.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子自旋捕获技术(EPR-ST)研究了Pd(OAc)2与有机膦dppm(二,二苯基膦甲烷)及dppe(二,二苯基膦乙烷)在氯代烷中反应生成新奇配合物PdCl2[PPh2CHClPPh2]这一新反应的反应机理,所用捕获剂为PBN和POBN,得到EPR实验谱并进行了模拟.提出了反应机理并进行了讨论.反应经过dppm的均裂、夺氯、夺氢后生成新配体[PPh2CHClPPh2],然后发生配位取代和配位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PdCl2[PPh2CHClPPh2].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溶剂效应在此类自由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极性对反应的发生影响很大,主要是对过渡态1及2的影响.Pd(OAc)2在反应中既是反应物还是引发剂,在反应中起分子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碘-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草酸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碘酸根与草酸根反应,稀释出 一定量的碘,据此建立了碘-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间接测定草根的方法。反应温度控制在90℃,反应时间控制在3min,反应酸度控制在pH1.0 ̄2.0,共顾离子基本不干扰测定,草酸根的最低检测限为0.08μg/mL,通过方法的回收率试验以及与其他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回收率在96 ̄98%之间。  相似文献   

18.
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是氢存储的基本形式,而H2分子的解离能垒是决定可逆储氢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纳米团簇是研究材料储氢性能的重要物质层次,研究氢与Na-Al团簇的相互作用性质能够了解纳米尺度的Na-Al氢化物的储氢性能.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2分子在较小的合金团簇Na2Al6上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表明H2分子在Na2Al6团簇上是弱的物理吸附,但很容易发生解离.氢分子的解离能垒很低,解离可以在环境温度下发生,纳米结构的Na2Al6团簇具有良好的化学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19.
徐永年  张开明 《物理学报》1983,32(7):911-916
本文用电荷自洽的EHT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Al(111)和Ag(111)面上的吸附,结果指出:在Al(111)面上,H以原子状态吸附在某些对称位置上,它也能渗透到表面层中去,成为填隙原子;H2分子在表面处发生解离吸附。在Ag(111)表面上,H原子有可能以分子状态吸附,H—H键平行于表面,这与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一致;但H2分子在Ag(111)表面也可能发生解离吸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十二羰基三铁和十二羰基三钌分别与二苯基乙炔和三苯基膦的配位取代反应。谱图数据揭示出原始物质消失和新物质形成过程,并对结果产物作了压片红外光谱测定,进一步证实了新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