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而中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定位于培养创新意识.教育部的新数学教学大纲已明确将“形式数学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加强了创新意识的考查.实践表明,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每节课中进行培养。那么,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浅显的看法.1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旧的教育模式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创新教…  相似文献   

2.
郭学军 《数学通讯》2004,(11M):13-13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搞好开放题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强调了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方法多样化则成为数学课堂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个体或班级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本文想表达的是方法多样化的功能不仅限于此,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适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顶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要把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课堂教学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开展教学创新的主阵地.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笔者认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1 教学观念的创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 的会学而教 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在素质教育质量观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需要着眼,学校教育已把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才能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因此,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题型,如:开放型、探索型,实际应用型类型的题目,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并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珠心算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进而转化成具体的创新行为,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在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结合教研和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以“古典概率”的教学为背景,通过实例求解的过程,对常规思维方法与发散性思维方法进行比较。阐述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探究与接受的和谐 探究学习比较开放,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强调过程,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过分强调之,教学就会走向无目标的误区,演变为信马由缰的活动,概念教学中,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针对学生个体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必要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板演、强调、订正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说:“好课的标准可以归纳为8个字,即善于启发,主动积极.”笔者理解为教师的“善于启发”体现在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的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课下的备课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的活动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道构造性题为例,谈一题多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夯实基础、营造环境、鼓励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创新意识 ?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 ?能不能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创新意识 ?进一步 ,在“能”的假设下 ,如何培养 ?教学的实践 ,迫切需要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1 什么是创新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并在关于“智育工作”的论述中进一步指出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这里提到了四个概念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2.
龚世俊  张雄 《数学通报》2005,44(11):52-55
基于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中考改革也将随着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将逐步在中考试题中得到体现.中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鼓励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中探索性题目不断增加,极为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创设了新的情境.正因为如此,探究性题目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更让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可以说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很多文章对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重要性及如何综合开展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同行.1 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民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运算能力的水准不仅反映在运算正确与否,反映在运算速度快慢如何,也反映在学生能否自然产生其合理简洁的最佳运算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然获得最佳的运算途径是培养运算能力的重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注意强化运算中的"审题意识"、"转化意识",以及"求简意识".1强化"审题意识"所谓强化"审题意识"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满足于停留在对问题的简单和表面的思考;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题设条件的反复仔细思考,从而挖掘出问题中重要的隐含条件,从…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5年第11期刊载的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教师引导不好或问题设计过难,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受其启发,笔者尝试用多媒体辅助该教学点,应用CAI营造发现氛围,让学生历经猜想、探索、失败、再探索、发现类似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民族振兴之源,培养创新型学生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教师的崇高使命.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有利于达到培养创新型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良好的环境中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某种层度上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重视问  相似文献   

18.
从问题入手,让课堂焕发创造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数学教育愈来愈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呢 ?笔者认为 ,一条重要的途径是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以问题为抓手 ,选准突破口 ,寻找切入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师生双边民主和谐的活动 ,让课堂焕发出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让问题进课堂 ,切实变革发展学生智能的行为方式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鼓励提问 ,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 …  相似文献   

19.
在珠心算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初步尝试,收到的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一、创设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  相似文献   

20.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清楚、准确地识图,那就能更有效,更快捷地发现图形所揭示的数学本质.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从几何直观上分析问题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形的思维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我们就此谈几点认识.1 视线聚焦找关键观察,是以图形启发思考起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寻找关键图形,创设出更为简洁、鲜明的情境,使问题顺利得解.例1 二面角B—PA—C为直二面角,PB⊥面ABC,则△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