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二重极限时,由于动点P(x,y)趋向于定点P0(x0,y0)的方式可有无穷多,因而比一元函数的极限问题要复杂的多。本文将探讨能否引入极坐标来研究二重极限的问题。在引入极坐标时,有人这样作:于是,对任意固定的0得出不正确的结果:许多参考书以此例来说明不能引入极坐标来计算二重极限。但我们却不以为然。实际上,在第二种计算过程中0被固定了,这与(x,y)是任意方式趋于(0,0)不符,·所以0也应是任意变化的.考虑0的任意性,我们作如下讨论:令;‘二ksino,而6、O,即(‘。,y)沿曲线r一L-.-D。~,。。、。。,;k…  相似文献   

2.
二元函数f(x,y)在点(a,b)的二重极限和累次极限是两类不同的极限.前者是指同时x→a与y→b时(即(x,y)→(a,b)时,也即(x-a)~2 (y-b)~2→0或|x-a| |y-b|→0时.其中“→”均含有|x-a| |y-b|≠0之意)的极限.而后者是指x→a在先,y→b在后;或者y→b在先,x→a在后时,f(x,y)的极限.下面举例说明两者之异同,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二元函数极限的过程中,一般的高等数学教材,只介绍二重极限的概念及求法,即当P(x,y)→P_o(x_o,y_o)时,函数Z=f(x,y)的极限,记作(?)或(?).但有些初学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若先将y固定,让x→X_0,然后再让y→y_0,这是什么类型的极限呢?与(?)有何区别?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点讨论.对任一给定的y(y≠y_o),若极限(?)存在,结果是y的函数,不妨记作v(?)(y)=(?);又假设极限(?)存在,则称A为f(x,y)先对x后对y的累次极限,记作(?).类似地可以定义先对y后对x的累次极限(?).求累次极限,实质上每一次都是先固定一个变量后对另一个变量求极限.二重极限的定义虽然形式上与一元函数极限的定义相似,但它是一元函数极限概念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由于抛物线方程中有一个坐标变量是一次的 ,因此在设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时 ,我们可直接设二次变量为参数 ,如抛物线 y2 =2 px(p >0 )上的点可设为 (y0 22 p,y0 ) .采用这一设法 ,给解决问题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且过程显得简捷明了 .下面以近几年高考图 1 例 1图题举例说明 .例 1  (2 0 0 4年北京高考题 )如图 1,过抛物线 y2 =2 px(p >0 )上一定点P(x0 ,y0 )(y0 >0 )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 (x1,y1) ,B (x2 ,y2 ) ,当PA ,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 ,求 y1+y2y0的值 ,并证明直线AB的斜率是非零常数 .解 将P ,A ,B三点的坐标调整为…  相似文献   

5.
董金柱 《数学学报》1958,8(2):258-268
<正> 其中 X_2(x,y)/Y_2(x,y)不可约.以 J(p)表方程组(E_2)之奇点 p 之指数,则按 Poincaré关于奇点指数之定义,易知 J(p)之值如下:(1)若点 p 均不为 X_2=0及 Y_2=0之重点时,则当p为其奇重交点时 J(p)=±1;而为偶重交点时,J(p)=0.  相似文献   

6.
特殊路径法对于否定多元函数的重极限的存在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构造这些特殊路径的时候需要注意以极限点为聚点.实例表明,以(x0,y0)为聚点而任意地构造特殊路径,既可以避免将某些存在的重极限误判为不存在的缺陷,也可以保持将本来不存在的二重极限判定为不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般教科书中有关极值的定义如下:定义 设函数u=f(p)在点多P_0的某邻城内有定义,如果对于该邻域内异于p_0的任何点p都满足不等式f(p)f(p_0)),则称函数f(p)在点p_0有极大值(或极小值)f(p_0).  相似文献   

8.
文 [1 ]中 ,程龙海先生证明了下面不等式 :若 0≤ x,y≤ 1 ,则x2 y2 ( 1 - x) 2 y2 x2 ( 1 - y) 2 ( 1 - x) 2 ( 1 - y) 2≤ 2 2 . ( 1 )本文将 ( 1 )式作如下推广定理 若 0≤ x,y≤ 1 ,n≥ 2 ,n∈ N,则n xn yn n ( 1 - x) n yn n xn ( 1 - y) n n ( 1 - x) n ( 1 - y) n≤ 2 n 2 . ( 2 )引理 若 u≥υ≥ 0 ,n≥ 2 ,n∈ N,则n un υn ≤ u ( n 2 - 1 )υ. ( 3)证明 因为 u≥υ≥ 0 ,所以[u ( n 2 - 1 )υ]n=un ∑ni=1Cinun- i( n 2 - 1 ) ivi≥ un ∑ni=1Cin( n 2 - 1 ) iυn=un [∑ni=0Cin(…  相似文献   

9.
抛物线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理1 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是F(p2,0).如果P(x0,y0)是抛物线上一点,那么以FP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切点是Q(0,y02).并且直线PQ是抛物线的切线.(如图1).证明 易求以FP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 y2-(x0 p2)x-y0y 12px0=0由方程组x2 y2-(x0 p2)x-y0y 12px0=0x=0消去x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y2-y0y 12px0=0(1)考虑到P(x0,y0)点在抛物线y2=2px上,显然方程(1)的判别式Δ=y20-2px0=0,所以,以FP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易求切点是Q(0,y02).由两点式方程,考虑P(x0,y0)点在抛物线上,可求得直线PQ的方程为y0y=p(x x0),此即一般教科书上抛物线的切线…  相似文献   

10.
<正> §1.引言自从1955年苏联学者和証明实系数方程dy/dx=q_(00)+q_(10)x+q_(01)y+q_(20)x2+q_(11)xy+q_(02)y~2/p_(00)+P_(10)x+P_(01)y+p_(20)x~2+P_(11)xy+p_(02)y~2(1)最多只有三个极限圈以后,关于方程(1)的极限圈的分布問題引起我国数学工作者的极大的注意.首先,秦元勳在[2]中得到了方程(1)以二次曲綫为极限圈的充要条件,并同时研究了滿足这种条件的方程(1)的积分曲綫的全局結构.其后,本文作者之一在[3]中  相似文献   

11.
抛物线的一个几何性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面的定理 ,给出了抛物线一个有趣的几何性质 .此性质的证法很多 ,本文仅介绍一种较简捷的证法 .引理 设过点 (t,o) (t∈ R)的一条直线与抛物线 y2 =2 px(p >0 )相交于 P(x1,y1)、Q(x2 ,y2 )两点 ,则 x1x2 =t2 ,y1y2 =- 2 pt.证明 依题意可设直线方程为 x =my t,代入 y2 =2 px,得 y2 - 2 pmy - 2 pt=0∴  y1y2 =- 2 pt,x1x2 =y212 p.y222 p=(y1y2 ) 24 p2 =(- 2 pt) 24 p2 =t2定理 设 A是抛物线 y2 =2 px(p >0 )的轴上一点 (位于抛物线内部 ) ,B是 A关于 y轴的对称点 .(1 )若过 A点引直线与这抛物线相交于 P、Q两点 (图 1 ) ,则∠…  相似文献   

12.
定理从抛物线外一点P引抛物线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若F是抛物线的焦点,则有∠PFA=∠PFB.图1证法1如图1,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p>0),点P(x0,y0),A(x1,y1),B(x2,y2),则切线PA:x1x-py-py1=0,∴x1x0-py0-py1=0.切线PB:x2x-py-py2=0,∴x2x0-py0-py2=0.∵FA=(x1,y1-p2),FB=(x2,y2-p2),FP=(x0,y0-p2),∴cos∠PFA=FA·FP|FA||·FP|=x1x0 (y1-p2)(y0-p2)|FP|(y1 p2)=p(y1 y0) (y1-p2)(y0-p2)|FP|(y1 p2)=y1y0 p2(y1 y0) 2p4|FP|(y1 p2)=(y1 p2)(y0 p2)|FP|(y1 p2)=y0 p2|FP|,同理cos∠PFB=y0 p2|FP|,∴∠PFA=∠P…  相似文献   

13.
在对抛物线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了它的与切线有关的如下一个有趣性质. 定理设P(x0,y0)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不与顶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过点P抛物线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为Q,过Q任意引直线交抛物线于M(x1,y1),N(x2,y2)两点,则y20=y1y2,x20=x1x2.  相似文献   

14.
二重三角级数和函数的范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形如 ∞n=0 ∞m=0amncosmxcosny等二重三角级数的和函数进行了研究 ,并证明了其范数‖f(x ,y)‖ p =∫π-π∫π-π|f(x ,y) |p1dxp2 /p1dy1 /p2 <∞所满足的几个不等式 .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关于二次根式的不等式①,并举例说明①的广泛应用.定理设p>0,xy≥0,则p x p y≥p p x y,①当且仅当x=0或y=0时,①之等号成立.证因为xy≥0,所以,p x p y=2p x y 2p2 px py xy≥2p x y 2p2 px py(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0或y=0)=p 2p.p x y p x y=p p x y.推论1设p>0,xy≥0,p  相似文献   

16.
Cairoli defined a two-parameter transition function ("Transition function" is written as t.f. briefly afterwards) on a measurable space (E, (?) as functions p_(s,t)(x,y, z, B), s, t>0 on E~3×(?), which satisfy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for all s, t>0): (1)For every fixed (x, y, z)∈E~3, p_(s,t)(x, y, z, B) is a probability on B; (2) For fixed B∈(?), p_(s,t)(x, y, z, B) is (?)~3-measurable; (3) For all (x, y,z)∈E~3, ξ∈E, B∈(?) and u,v>0,  相似文献   

17.
<正> 复变函数论是数学分析在复数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它的许多概念和定理与数学分析中的理论相类似.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形式上和数学分析中一元函数的相应定义一致.比如,在数学分析的微分学中,对一元函数的导数是这样定义的:设函数y=f(x)在点x_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包括x_0点),当自变量x在x_0处有增量(?)时,相应地函数有增量△y=f(x_0+△x)-f(z),当△x→0时,比值的极限存在,称此极限为函数y=f(x)在x_0处的导数.记为f’(x).复变函数的导数定义为:设函数w=f(z)在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第124页第7题:如果两条曲线方程是f_1(x,y)=0和f_2(x,y)=0,它们的交点是p(x_0,y_o)。证明:方程f_1(x,y)+λf_2(x.y)=0的曲线也经过点p(λ是任意实数)。此定理的证明是很容易的,不再赘述。这是一个很有用的题目,在求通过两曲线交点的曲线方程、证明曲线系过定点、点共线、线共点、求轨迹等,即研究过两曲线交点的有关曲线问题时,不仅以它作为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方便,获得解题技巧,减少运算量。例如“甲种本”P_s2 4;P_72 11:P_81 13;P_91 114;P_125 9:p_126 24等都能运用此定理来解,且解法较易。下面举例说明此曲线系方程的各种应用。一证明曲线系过定点  相似文献   

19.
<正> 判断二元函数极限不存在的方法一是找一种方式使f(x,y)不存在;二是找两种方式使f(x,y)都存在,但二者不相等. 寻找极限不存在的方式视函数所属的类型,根据f(x,y)的结构特点进行.现介绍几种常  相似文献   

20.
摆脱限制,力求更灵活的运算,从来就是数学上的大问题。对二元函数f(x,y)来说,如果等式成立,则意味着:在求函数f(x,y)在点p_0(x_0,y_0)的二阶偏导数时,不受求导次序的限制;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