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a,Sr掺杂的La2NiO4的电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建  任玉芳 《应用化学》1993,10(3):39-41
制备了一种新的固溶体La_(2-x)Ca_xNiO_4(0≤x≤1.4)并与固溶体La_(2-x)Sr_xNiO_4作了对比。它们都具有四方的K_2NiF_4结构,其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都随x的增加而减少。固溶体La_(2-x)Ca_xNiO_4的室温电阻率随x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溶体La_(2-x)Sr_xNiO_4的室温电阻率却随x增加而减小,这种电学性质上的差别可能是由于Sr或Ca掺杂后引起Ni的价态变化导致Ni~(3+)的电子构型转变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La_(1-x)Sr_xNiO_(3-λ)(0≤x≤1)系列催化剂的固态性质与催化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关系。发现在LaNiO_3中掺入Sr~(2+),在x≤0.3的范围内,催化剂保持钙钛石结构不变,但晶格发生了较大的畸变,氧空位有序化程度提高;在X>0.3的范围内,钙钛石结构逐步被破坏,出现La_2NiO_4相。此系列催化剂用于氨氧化反应,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O~-或O_2~(2-)离子为主要活性氧种,反应遵循Redox机理。  相似文献   

3.
钟华  曾锡瑞  罗来涛 《分子催化》2005,19(5):356-360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合成了Co系稀土复合氧化物Pr2-xSrxCoO4±λ(0.2≤x≤1.0),以CO还原NO为探针反应及XRD、IR、TPR、XPS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K2NiF4型结构,x=0.2和x=1.0时,样品中有少量杂相,0.6≤x≤1.0时,形成的复合氧化物除T相外尚有少量T*相生成;Pr2-xSrxCoO4±λ复合氧化物中Co3+的含量及非化学计量氧(λ)随x增大而增加;CO还原NO的催化活性与Co3+含量以及氧空位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La1—xMxCoO3(M=Ca,Sr)还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XPS和XRD手段研究了La_(1-x)M_xCoO_3复合氧化物的还原性质,得到还原程度次序为La_(1-x)Sr_xCoO_3>La_(1-x)Ca_xCoO_3>LaCoO_3;相同离子取代系列随x增大,还原容易进行,探讨了取代钴酸镧的氢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合成了Co系稀土复合氧化物Pr2-xSrxCoO4±λ(0.2≤x≤1.0),以CO还原NO为探针反应及XRD、IR、TPR、XPS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K2NiF4型结构,x=0.2和x=1.0时,样品中有少量杂相,0.6≤x≤1.0时,形成的复合氧化物除T相外尚有少量T*相生成;Pr2-xSrxCoO4±λ复合氧化物中Co3+的含量及非化学计量氧(λ)随x增大而增加;CO还原NO的催化活性与Co3+含量以及氧空位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La-Cu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质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个La-Cu氧化物催化剂对CO-O_2和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No.1样品的La/Cu原子比为1.0。No.1附品经H_2还原为No.2样品。No.1样品浸渍50ppmPt后,用H_2还原得样品No.3。对CO-O_2和NO-CO反应活性的次序均为NO.3>NO.2>NO.1。NO.1样品的主要组成为La_2CuO_4+CuO。No.2,No.3样品是Cu_2O,CuO,La_2O_3的混台物,并含少量Cu。NO.1,2,3的平均表面铜的氧化数分别为1.7,1.5和1.3。测定了O_2不可逆吸附量、在125℃表面“晶格”氧的反应百分数(A_L)以及“晶格”氧开始参与氧化反应的温度(T_L),讨论了活性氧的反应和补充以及氧化反应时可能存在的CU~+-CU~(2+)氧化还原循环。从TPR等实验结果,提出了微量Pt可能高度分散在表面上,削弱了CU~(2+)-O的键能,而使Cu~(2+)在氧化反应中更易被还原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利用内耗技术对La2-xPrxNi O4+δ(0≤x≤2.0)体系额外氧的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La2-xPrxNi O4+δ(0≤x≤2.0)系列样品的XRD数据拟合计算得出:当x小于等于0.75时,体系为四方结构,而当x大于0.75时,体系转变为正交结构。通过对体系低频内耗和模量的测量研究发现,当0≤x≤0.75时,样品只存在一个弛豫内耗峰(P1峰),其峰值随x值增大而增大,与额外氧的浓度成正相关;当1.0≤x≤2.0时,样品中存在两个弛豫内耗峰,分析研究表明:高温侧内耗峰P1对应着前面发现的内耗单峰,它是由ab面额外氧对的取向弛豫运动引起的,在这里该内耗峰峰值随x值增大而减小,显然是受到额外氧的三维有序结构形成的影响。低温侧内耗峰峰P2可能与额外氧对的新的组态运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A new series of solid solutions of composition La_(2-x)(Sr_(2-y)Ca_y)_xNiO_4(0相似文献   

9.
负载型La2-xSrxCuO4催化分解N2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负载在莫来石上x值不同的La2-xSrxCuO4(0≤x≤1)系列复合氧化物,用XRD、SEM等方法研究了这类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考察了对N2O分解的催化活性,并对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讨论,认为对于N2O的分解是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合成了Co系稀土复合氧化物Nd2-xSrxCoO4±λ(0.4≤x≤1.2), 以NO还原为探针反应及IR, TPD, TPR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都具有K2NiF4型结构, x=1.2时, 样品中有少量的SrCoO3杂相. Nd2-xSrxCoO4±λ复合氧化物中Co3+含量及晶格氧均随x增大而增加, NO的还原活性与Co3+含量以及氧空位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实验方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1-x)La_(0.67)Ca_(0.33)MnO_3/xCuO(LCMO/CuO)和La_(0.67)Ca_(0.33)Mn_(1-x)Cu_xO_3(LCMCO)两组样品,在宽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样品的电输运行为随Cu含量x的变化关系,发现这两组样品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对于LCMCO,随x的增加,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_p迅速降低,当x=5.5%,样品表现出绝缘体导电行为;而LCMO/CuO复合样品,当x≤6%时,随x增加,Tp逐渐下降,x≥6%时,T_p不再继续降低,所有样品几乎表现出相同的电输运行为.另外,这两组样品均表现出较好的低场磁电阻效应(LFMR),在0.3 T下样品的最大磁电阻分别达到了~76%和88%.基于样品结构以及制备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LFMR效应的增强主要是因为颗粒边界上形成的Cu相关自旋无序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Ca2+xLa8-x(SiO4)6O2-0.5x的合成及其导电机理;溶胶凝胶法;硅酸盐氧基磷灰石;空位导电机理;电化学阻抗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得出:La_(0.9)Sr_(0.1)NiO_(3-λ)在1223K后分解,生成具有K_2NiF_4结构的La_2NiO_4相,NiO相和LaNiO_3相。催化活性相主要是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组分。最佳活性相在1273K形成。  相似文献   

14.
La0.67Ca0.33Mn1-xAlx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Al离子的Mn位替代对巨磁阻材料La0.67Ca0.33Mn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3 替代量的增加,在整个替代范围内,晶胞体积表现出单调减小的规律。体系的电阻率急剧增加,绝缘体 金属转变温度TIM向低温方向移动,且与Al3 替代量存在线性关联。对少量Al3 替代量,在T>TIM的高温区域体系的输运特性满足热激活模型,在T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e0.5+xZr0.4-xLa0.1O2-Al2O3催化剂, 其中0≤x≤0.4且Ce0.5+xZr0.4-xLa0.1O2与Al2O3的质量比为1:1. 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对柴油车排放碳烟的催化燃烧性能, 并用低温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均形成了具有立方萤石结构的固溶体. 当x=0.2时, Ce3+离子在催化剂表面有一定的富集, 此时催化剂具有最大的β氧脱附峰和最好的表面还原性能, 同时具有良好的催化碳烟氧化活性, 碳烟在该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为360 °C,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氢化燃烧法合成La1.5Ni0.5Mg17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运用L9(3^4)优化氢化燃烧法合成La1.5Ni0.5Mg17的工艺,考察了施压制饼时间、合成保温时间、合成起始氢气压力、保温温度4个因素对储氢材料的储放氢容量和速率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优化的工艺为:保温温度903K,制饼施压时间40min,合成起始氢气压力为1MPa,合成保温时间1800min。此条件下合成储氢材料La1.5M0.5Mg17在573K的储放氢容量分别为:5.40和5.15%H(质量分数);储放氢速率分别为:0.734和0.681%H/min。用XRD分析了材料吸氢和脱氢后的物相结构发现:用Ni适量取代La2Mg17中的La没有导致结构变化,存在的LaNi5,LaH3和La改善了材料的吸放氢速率。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Fe(Cl O4)3、FeCl3、Fe2(SO4)3作为氧化剂,对3′,4′-乙撑二氧-2,2′∶5′,2″-三噻吩(TET)进行了化学氧化聚合,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TET与Fe(Cl O4)3的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为18℃,反应时间为12 h时,聚3′,4′-乙撑二氧-2,2′∶5′,2″-三噻吩(PTET)具有更好的共轭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导电率可达1.47 S/m,比电容可达133 F/g。  相似文献   

18.
甲烷氧化偶联反应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Lunsford等报道了载有碱金属的碱土氧化物是对此反应有效的催化剂,并提出晶格取代型活性中心[M~ O~-〕和表面活化、气相偶联的反应机理。Otsuka等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的甲烷氧化偶联活性,本文通过氧化镧中添加锂前后的对比,运用骤冷技术与ESR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氧,以低温TPD法研究了甲烷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与活化,以及在甲烷氧化偶联中的催化行为。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种固态稀土丙氨酸配合物[Ho2(Ala)4(H2O)8]Cl6和[ErY(Ala)4(H2O)8](ClO4)6 (Ala为丙氨酸),用量热和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用全自动高精密绝热量热计测定了在78~377 K温区内的低温热容.对于[Ho2(Ala)4(H2O)8]Cl6,在214~255 K温区内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235.09 K.对于[ErY(Ala)4(H2O)8](ClO4)6,在99~121 K温区内也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115.78 K. [Ho2(Ala)4(H2O)8]Cl6固-固相变焓为3.02 kJ• mol-1,相变熵为12.83 J•K-1•mol-1; [ErY(Ala)4(H2O)8](ClO4)6 固-固相变焓为1.96 kJ•mol-1,相变熵为16.90 J•K-1•mol-1.同时,用TG技术在40~800 ℃温区研究了两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TG/DTG曲线分析可知, [Ho2(Ala)4(H2O)8]Cl6从80 ℃到479 ℃热分解分两步完成, [ErY(Ala)4(H2O)8](ClO4)6从120 ℃到430 ℃热分解分三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空气气氛中1200℃温度下合成了Mn3O4-Fe2O3体系的各类样品,并将其快速淬火到室温.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这样得到的该体系样品存在三个固溶体Mn3-3xFe3xO4(0.00≤x≤0.278),Mn3-3xFe3xO4(0.291≤x≤0.667)和Mn2-2xFe2xO3(0.89≤x≤1.00).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的结构精修显示它们分别具有I41/amd空间群的黑锰矿结构、Fd3m空间群的尖晶石结构和R3c空间群的赤铁矿结构.各固溶体之间都存在两相共存的区域.57Fe穆斯堡尔谱数据显示Fe在各个物相中都是Fe3+,在黑锰矿和尖晶石中存在两种结晶学环境不同的Fe3+,而在赤铁矿中只存在一种Fe3+.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数据,可以认为黑锰矿和尖晶石中的阳离子分布可以用分子式Mn12-+xFex3+[Mnx2+Fex3+Mn32-+3x]O4表示,而赤铁矿为Mn23-+2xFe23x+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