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阿卓乳酸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沈芒芒  童胜强  颜继忠 《色谱》2014,32(6):612-615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阿卓乳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衍生物类型、手性添加剂浓度、流动相pH、流速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离阿卓乳酸对映体的分离机制及包结常数,确定了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含25 mmol/LSBE-β-CD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2.68)-乙腈(90:10,v/v),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65和28.28 min,分离度为1.68。本方法分离度好,简便易行,且比使用手性固定相分离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2.
以3,5-三甲醛间苯三酚(Tp)和3,3′-二硝基联苯胺(DNB)为单体,L-羟基脯氨酸为手性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利用网包法制备了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手性柱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在2种不同的流动相下,对多种外消旋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实验。共分离11种外消旋体,在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下分离了2种外消旋化合物,分离效果最好的1-(9-蒽基)-2,2,2-三氟乙醇的分离度达到了7.16;在甲醇-水流动相下分离了9种外消旋化合物;色谱重现性良好。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材料在手性分离方面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鹏静  陶勇  章俊辉  字敏  袁黎明 《色谱》2016,34(12):1219-1227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持久的孔结构以及可修饰的孔道表面等特点,在对映选择性催化和手性分离方面备受关注。该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种具有手性的MOFs晶体,分别为Co2(D-cam)2(TMDPy)(简称为MOF 1)、[Cd(D-cam)(tmdpy)]·2H2O(简称为MOF 2)和[Co0.5Zn0.5(L-Tyr)]n(L-tyrCo/Zn)(简称为MOF 3),并把它们用作固定相分别制成MOFs手性柱进行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研究。在磷酸二氢钠-乙腈的流动相体系下,考察了3根MOFs手性柱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MOFs手性毛细管柱对部分外消旋体具有较好的拆分效果。目前将手性MOFs作为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分离的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仲小飞  秦晓鹏  杜平  陈娟  张云慧  何赢  刘菲 《色谱》2018,36(11):1167-1172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手性配位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地表水中氧氟沙星及其手性异构体的方法,并研究了常见金属阳离子(Ca2+、Mg2+、Fe3+、Zn2+)和腐殖酸(HA)对二者分离的影响。采用C18色谱柱(25 cm×0.46 cm,5 μm),流动相为pH值4.5的20%(v/v)甲醇水溶液(含4 mmol/L异亮氨酸(配体)和3 mmol/L CuSO4),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93 nm。氧氟沙星及其手性异构体左氧氟沙星可在18 min内分离,分离度(R)为2.70。结果表明,不同金属阳离子和腐殖酸对手性分离未见明显影响,但会降低氧氟沙星及其手性异构体的峰面积,其中Fe3+和高浓度腐殖酸的影响最大。该法能够快速高效测定地表水中氧氟沙星及其手性异构体,但在测试中需考虑Fe3+和高浓度腐殖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分离-富集模式的制备色谱工厂,建立了分离制备五味子木脂素有效部位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分离度和保留时间为考察指标,采集4个不同梯度的色谱信息,通过XTool色谱专家系统软件模拟,确定五味子木脂素第一、二维色谱条件;然后采用线性放大的方法,以C18(250 mm×30 mm,10 μm)为第一、二维分离柱,C18(80 mm×30 mm,10 μm)为富集柱,水为富集稀释液,对五味子木脂素进行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最后第一维分离得到9个可重复组分,第二维分离得到20个高纯度化合物,其中有6个单体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法重现性良好,可以实现五味子木脂素的系统性分离,对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聪  李丽  杨娜  张紫恒  谢生明  袁黎明 《化学学报》2016,74(10):819-824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在手性分离领域备受关注.以S-苹果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与醋酸铜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三维手性网状结构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S-mal)(bpy)]n.将其用作固定相制成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柱,采用不同比例的正己烷/异丙醇作为流动相对一系列外消旋化合物进行手性拆分.结果显示,该手性柱对醇类、酮类、黄酮、酚类、胺类等17种外消旋化合物表现了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将该手性柱与之前我们报道的3种手性MOFs柱相比较,其表现出了更好的手性选择性,具有较好的手性拆分互补作用.最后还对该手性柱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做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手性柱表现出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孙亚男  李彤  马辰 《色谱》2013,31(5):447-45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雌马酚(equol)和山姜素(alpinetin)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的种类和比例、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pH对3种化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 SBE-β-CD水溶液(含20 mmol/L KH2PO4, pH值到4.0)(体积比为20:80)的条件下,二氢黄豆苷原、雌马酚和山姜素的对映体都达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8, 1.9和1.4。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一种手性金属有机笼[Cu12(LPA)12(H2O)12](PA=L-苯丙氨酸, MOC-PA)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新型固定相的研究.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 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该手性金属有机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空间结构. 利用该材料制备的毛细管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 可拆分1,2-二苯基乙二醇、 佐匹克隆、 4-甲基二苯基甲醇和茴香偶姻等手性药物, 也能拆分位置异构体硝基苯酚. 通过对拆分1,2-二苯基乙二醇、 佐匹克隆、 4-甲基二苯基甲醇和茴香偶姻进行最佳条件的探究, 得出电压、 缓冲溶液浓度及pH值在毛细管电泳中对手性样品分离度的影响. 采用佐匹克隆进行毛细管柱的重现性研究表明, 用该材料制备的毛细管电泳色谱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可见, 金属有机笼是一种良好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固定相, 有一定的手性拆分能力, 在色谱分离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CE-C4D)分离检测技术,研究了柠檬酸-Zn2+体系对异亮氨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45 cm×50 μm,Leff=40 cm),以2.8 mmol/L NaOH+0.8 mmol/L柠檬酸+2.0 mmol/L乙酸锌为非手性介质电泳运行液,分离电压+13 kV,D,L-异亮氨酸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手性识别,对映体分离度达到2.0。线性检测范围为1.0~20 mg/L,检出限(S/N=3)为0.40 mg/L。对影响分离度的因素(Zn2+的浓度、电泳运行液的组成、分离电压以及其他氨基酸的干扰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手性识别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首次将管壁吸附作用作为开管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制备的推动力,成功地建立了称为“吸附固定相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一种新方法。原理是:选择合适的条件,让荷正电的化合物在毛细管管壁上充分吸附,直接用吸附层作为固定相。目前,已有数类化合物被用作固定相物质,其中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碱性蛋白质如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碱性小肽如赖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如L-赖氨酸。CTAB吸附固定相用于分离电中性化合物,其它吸附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所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迁移时间次间RSD值小于2.3%),柱效高(最高柱效可达590000/m,平均柱效在250000/m以上),寿命较长(2~8℃下保存,至少30d)。与已有的固定相制备方法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以衍生化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制备衍生化聚硅氧烷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方法,石英毛细管无需浸蚀,直接键合上大分子的聚硅氧烷,用异丁烯酸丁酯和乙烯基磺酸衍生化时对苯的同系物有很好的分离能力,对甲苯柱效可达1.52×105N/m(N为理论塔板数),柱效稳定;当用烯丙基全甲基β-环糊精和乙烯基磺酸衍生化时,石英毛细管先经溶胶-凝胶处理后,所制得的柱子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0.81.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compounds of meso-tetraphenylporphyrin (TPP) derivatives of fluorine, chlorine and bromine was synthesized. The sub-stituent of meta-Br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retention strength of TPP. The reversed-phase HPLC for the separation of some metal complexes of meso-tetrakis (m -bromic) phenylporphyrin (m-BrTPP) was studied. The resolution( R ) of the metal complex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 combination of an octadecyl-bonded stationary phase with a mobile phase such as methanol-acetone mixture has been proved tobe effective for the separation. The nine m-BrTPP complexes of Sn, Mg, Cd, Fe, Pb, Zn, Ni, Cu and Ag and m-BrTPP free acid were completely separated within 20min on a RP-18 column (YQG-C18, China, 5μm, 150×5mm i.d.) with a 65:35 (V/V) mixture of mefhanol and acetone. The detection limits are in the range of from 6 to 100ppt (pg/mL) for each metal except Pb. The recoveries of the eight trace metals in the synthetical mixture samples were in the range of 93-108%.  相似文献   

13.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as stationary phases i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ir unusual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urface areas, fascinating structures, and excellent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A chiral MOF, [(CH3)2NH2][Cd(bpdc)1.5]·2DMA, possesses a unique chiral nanotube motif built from the covalent linkage of homochiral nanotubes made up of octuple helices. Here, 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3D) chiral nanoporous MOF-coated capillary column (2 m long × 75 μm i.d.) for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racemates, Grob’s test mixture, normal alkanes, normal alcohols, and isomers. The MOF-coated capillary column offered good separation efficiency (2,180 plates m?1), which was measured using n-dodecane as the analyte at 120 °C.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repeatability for citronellal on MOF-coated capillary column were 0.23 and 2.1 % for retention time and peak are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pillary column exhibited excellent selectivity and separation ability toward Grob’s test mixture, normal alkanes, normal alcohols and isomers, especially for racemates.  相似文献   

14.
郑振  陈秀娟  赵亮  李武宏  洪战英  柴逸峰 《色谱》2017,35(3):286-290
建立了新型抗抑郁药米那普仑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在反相色谱条件下采用未衍生化β-环糊精(Cyclobond I 2000)、乙酰基-β-环糊精(AC-β-CD)、2,3-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β-环糊精(DMP-β-CD)4种手性柱分离米那普仑对映体。考察了固定相、流动相比例、pH、流速和柱温对拆分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和结合能计算方法,研究米那普仑分子与AC-β-CD的对接过程,探讨其可能的分离机制。优化后的拆分条件如下:固定相为乙酰基-β-环糊精手性柱Astec CYCLOBONDTMI 2000 AC(25 c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体积分数)pH 5.0醋酸三乙胺溶液(TEAA)(5∶95,v/v),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20 nm。在此条件下,米那普仑对映体获得快速拆分,分离度(Rs)为1.74,理论塔板数为10 125。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引起手性识别的作用力主要是环糊精衍生化的乙酰基导致的氢键作用差异。该方法快速、高效、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双亚洲  王惠  张天赐  李来生 《色谱》2020,38(4):464-475
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6-脱氧-6-羟乙基胺基-β-环糊精反应,合成二脲基桥联β-环糊精,并将其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备一种新型的二脲基桥联β-环糊精固定相(UBCDP)。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进行结构表征,以黄烷酮类、氨基酸类、三唑类手性药物和农药为探针,评价其手性色谱性能,探讨相关分离机理。进行色谱条件优化,并与单β-环糊精固定相(CDCSP)比较。试验了多种手性化合物,其中25个被拆分,2'-羟基黄烷酮、己唑醇、丹磺酰亮氨酸等分离度(Rs)达到1.52~4.35,且能拆分体积较大的橙皮甙。这与桥联β-环糊精的协同包结作用有关。而CDCSP仅能拆分少量的对映体,且分离度较低。UBCDP手性拆分能力更强,在手性药物和农药监测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熊婉淇  彭博  段爱红  袁黎明 《色谱》2021,39(6):607-613
无机介孔硅球因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以及适应多种流动相的优点,成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填料中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材料。但在此研究领域中,并未见球形的全无机手性硅胶用作HPLC手性固定相。该文以无机球形介孔硅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堆砌硅珠法,以硅溶胶为原料,L-谷氨酸(L-Glu)为手性源,在手性环境中制造出脲醛树脂与胶体二氧化硅混合的小球,在550 ℃高温下煅烧除去树脂部分,制备基于L-Glu的无机介孔硅胶球。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等表征证明这是一种具有规则球形的手性硅胶球,其手性来源于硅胶球自身的骨架和孔结构。将L-Glu手性硅胶球作为固定相制备了HPLC色谱柱,以正己烷-异丙醇(9∶1, v/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1 mL/min,考察了该手性柱对一系列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性能。实验表明,该手性柱拆分了15种外消旋化合物,其中特罗格尔碱、吡喹酮、3-苄氧基-1,2-丙二醇、1,2-环氧己烷、3-羟基-2-丁酮、2-甲基四氢呋喃-3-酮、异丙基缩水甘油醚达到基线分离;还分离了10种苯系位置异构体,o,m,p-氨基苯酚、o,p-氯苯酚、o,m,p-碘苯胺、o,m,p-甲苯胺、o,m,p-二硝基苯、o,m,p-氯苯胺、o,m,p-硝基苯酚、o,m,p-溴苯胺达到基线分离。实验表明,L-Glu手性硅胶球在手性分离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普通硅胶相比不需要进一步修饰就可以有较好的手性分离效果,是一种低成本、制备便捷的手性无机硅胶固定相。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styrylphenol ethoxylates,TSPn EO)的分析方法,并对TSPn EO在反相色谱柱(XBridge C_(18),150 mm×2.1 mm,3.5μm)、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XBridge HILIC,150 m m×2.1 m m,3.5μm)、氨基色谱柱(XBridge Amide,150 m m×2.1 m m,3.5μm)、伪反相色谱柱(C18柱(XBridge C_(18),50 mm×2.1 mm,5μm)与硅胶柱(Nova-Pak Silica,150 mm×2.1 mm,4μm)串联)4种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下的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比较了5 mmol/L乙酸铵水-乙腈、0.1%(v/v)甲酸水-乙腈、水-乙腈和水-甲醇4种流动相组成及3种梯度洗脱条件对分离效果和灵敏度的影响。探讨了TSPnEO在电喷雾离子(ESI)源内的离子化特征,结果表明,在ESI正离子模式下,TSPnEO在离子源内形成[M+NH4]+离子,其聚合度的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利用伪反相色谱柱,水-乙腈作为流动相,实现了不同聚合度(n=5~18)TSPnEO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卢玉曦  栾锋  刘惠涛 《色谱》2017,35(8):843-847
建立了利用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希夫碱(SALOPHEN)作为衍生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茶叶中Pb~(2+)含量的方法。Hypersil ODS2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 nm,反应体系pH为10.0。结果表明,样品中Pb~(2+)的线性范围为0.1~3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检出限为0.01 mg/L,加标回收率为91.87%~96.96%。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适用于茶叶中Pb~(2+)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