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楞次定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物理教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教材的思路进行整合, 以 问题引导结合实验探究使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从定性到定量得出楞次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回旋加速器"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探究,在模拟的状态下"参与"回旋加速器的"设计",尝试创新设计、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等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和两性一度的课程要求,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光的偏振一节为例,探讨了递进式问题链教学法的应用.重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既从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又从思维上深度参与和探究,最终建构课程知识体系.该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李冬花 《物理通报》2023,(11):102-105
以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为例,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总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问题引导,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简谐振动”为例,从单元教学的视角引入问题情景、建立理想化模型、进行运动探究,让整个课时教学过程在单元教学的主线下开展.课时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单元的主线开展.从单元的视角引导学生经历建立模型、科学猜想、科学探究、科学推理和论证、质疑创新等过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尹德利 《物理通报》2015,34(12):59-62
在分析课标要求、 教材内容和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侧重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 置的设计思想和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探究, 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辛, 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用串联的水果电池组点亮发光二极管)为切入点,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解释→实践检验→交流评估”的主线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突出“问题、证据、解释、交流”4个方面,提升科学探究素养水平.教学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涉及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体现了STEM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启迪学生思维,将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简单、直观的思维过程,加深对相关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理解,以不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覃卫东 《广西物理》2006,27(1):54-55
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以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为例,指出:一、使教师的合理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不断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探究行为中去;二、通过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安排,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渗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对科学探究过程各个要素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徐勇 《物理通报》2015,34(12):46-48
在物理教学中,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适时运用几何中常 用的反证法为手段, 引导学生从表象的背面认知事物的本来特征, 进而归纳分析得到更加完善的结论, 常会使课堂 探究充满活力, 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新的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是一节典型的教学探究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卢茸茸 《物理通报》2017,36(11):7-11
《 教育发展纲要》与《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提出“ 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 物理教学设计应具有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 与信息技术整合、 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这几个方面特色, 并以“ 自 由落体运动”一节作为实例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EM理念,以“家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教学线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创设项目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和技术工程的整合;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吸尘器”,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的探究课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学习进阶理论为指导,对"探究圆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进行设计.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确定"进阶起点和终点",规划"进阶路径",逐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出圆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接下来物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着重从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去讨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陈敏 《物理通报》2013,(10):62-65,68
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用问题驱动法对"电能的输送"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得出远距离输电线路结构模型,加强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优化弹性预设的教学观直指探究课堂活力缺失的症结,其优化策略核心是基于“生命课堂”理念的预设弹性和实效性优化。教学实践中发现,优化弹性预设激活探究活力的策略要点包括拓展预设情境的问题空间、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层层预设铺垫、以思维升华为灵魂立体预设引导。  相似文献   

18.
张明芹  李广志 《物理通报》2017,36(12):56-57
在中职物理第二课堂实践中, 以制作家用报警器作为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开展简易实用的物理小制作, 使物理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中提 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支架”,通过支架引导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并最终达成意义建构[1]。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课例适合运用支架式教学,本文以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为例在构建的物理情景支架基础上搭建问题支架,让学生在思考和活动中主动获得相关知识,从而为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U型教学模式"来探索引导深度学习,以高中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为例,经历层层递进的探究,利用大量实验引导,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旨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