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新课程全面贯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就会出现探究活动时间长、实验设备有限、活动组织困难、学校学习课时不足等实际情况.这必然会制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要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物理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但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实践中的错误倾向.笔者根据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认为物理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学习,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应注意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活动所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显然,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无论是学年(学期)教学目标、单元(课题)教学目标,还是课时教学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达到国家总的教育目标而分解出来具体化的学科教学标准.课时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学生在每课时教学中应达到的具体标准应该让学生知道,并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学目标只是教师掌握,而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清楚学习目标的情况;显然,没有体现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配合,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施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所以,物理实验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的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从活动中领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探究性教学则是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用串联的水果电池组点亮发光二极管)为切入点,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解释→实践检验→交流评估”的主线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突出“问题、证据、解释、交流”4个方面,提升科学探究素养水平.教学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涉及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体现了STEM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 光的偏振”一课为例, 以问题为主线,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 标、 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问题, 以引导学生探究的科学性,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达到真正的探究目的  相似文献   

9.
汪亚平  张巍 《物理通报》2001,(10):19-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学生们应该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所认识.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活动)来学科学".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的使用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上述教育思想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已有比较明显的体现.科学探究是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为此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也就成了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建辉 《物理通报》2013,(10):66-68
本节课是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一节科学探究课,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并在这条物理学史教育主线中穿插了讲授法、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并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设计良好的物理问题不仅能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一种导向,而且这种导向会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让学生面临一种真实的、新颖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以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为例,指出:一、使教师的合理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不断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探究行为中去;二、通过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安排,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渗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对科学探究过程各个要素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典型的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力的合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亮 《物理通报》2015,(2):49-51
以"瞬时速度"教学为例,对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用实验还原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建立、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立 《物理通报》2010,(1):20-22
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最有效的训练措施是让学生解答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乐趣;  相似文献   

17.
卓燕华 《广西物理》2023,(2):174-17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底。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拓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一个具体过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来讲解概念、形成规律和科学思想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从发电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角度进行理论探究,但却无法解释线圈形状不规则情况下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学习者视角运用教材,设置链式递进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得出交变电流的表达式;以审视者视角打破教材局限,回归物理规律本源,结合导数知识,推导出发电机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以期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为培养具有原创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坚持以“实验和物理学史”为主线,学生学习中强调合作、动手动脑、讨论与反思;课堂讲授中注重过程、鼓励创新;学生测评中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等措施,并取得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楞次定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物理教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教材的思路进行整合, 以 问题引导结合实验探究使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从定性到定量得出楞次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