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制得桃金娘烯酸(3);脂肪族二酸在POCl3作用下与氨基硫脲经脱水环合制得脂肪族双噻二唑(4a~4h); 4a~4h分别与3经脱水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5a~5h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桃金娘烯醛-辛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3%,桃金娘烯醛-丁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b)和桃金娘烯醛-癸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8%和54.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生物活性分子,设计并合成了24个新型含天然蒎烯结构的4-酰基-3-氨基-1,2,4-三唑-硫醚衍生物,通过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的8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有4个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有优良的抑菌活性,远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2个化合物对花生褐斑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远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苹果轮纹病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一个合理的3D-QSAR模型(r~2=0.961,q~2=0.613).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诺卜醇基4-(4’-氟苯甲酰基)-3-氨基-1,2,4-三唑-硫醚(5k)在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口袋的结合模式与商品杀菌剂萎锈灵相似.  相似文献   

3.
1-(2-咪唑啉酮基)-1H-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明武  宿亚丽  刘小鹏  刘钊杰 《化学学报》2002,60(10):1893-1898
研究了应用烯基膦亚胺(1)与芳基异氰酸酯、1H-1,2,4-三唑的串联欢氮杂 Wittig反应,合成1-(2-咪唑啉酮基)-1H-1,2,4-三唑衍生物(3)的方法,探讨了 成环反应的条件以及所合成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 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以3d活性最好,在50 mg/L浓度时,对稻瘟菌、水稻纹 枯菌、棉花枯萎菌、苹果轮纹菌及小麦赤霉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芦笋褐斑菌的 抑制率亦达81%。  相似文献   

4.
根据药物分子设计的活性基团组合原理,通过在1,2,4-三唑环的5位引入吡啶基,同时在4位芳基亚甲氨基的苯环上引入氟或三氟甲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吡啶和哌嗪基团的1,2,4-三唑Mannich碱和双Mannich碱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化合物2a,2d和2f(50 mg/L)对苹果轮纹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三唑酮活性相当;化合物2a,2b,2d和2i(180 mg/L)对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酶)表现出了显著的离体抑制活性(抑制率51.7%~88.7%).  相似文献   

5.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三唑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及生物活性叠加原理, 将邻羟苯基和1,2,4-三唑分子片断有机结合, 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3-取代硫基-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 首先, 水杨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 水杨酰肼再与硫氰酸铵和盐酸反应, 生成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3), 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化合物3与取代苯乙酮、氯苄和碘甲烷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 1H NMR及IR等表征确认. 抑菌测试结果表明, 当化合物质量分数为0.01%时, 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0%, 具有强抑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达80%, 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反应得α-龙脑烯醛(3);3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得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再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亚磷酸三苯酯和一系列醛通过类Mannich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膦酸酯化合物(6a~6k),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μg·m L~(-1)时,6b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有效的新型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偕二甲基环丙烷的4-甲基-1,2,4-三唑硫醚衍生物,通过UV-Vis,FTIR,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有2个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此外,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有4个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为了开发出更有效的抗苹果轮纹病菌化合物,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苹果轮纹病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一个合理有效的3D-QSAR模型(r~2=0.985, q~2=0.509).  相似文献   

8.
含吡啶环的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依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分子中同时引入吡啶环和1,3,4-噁二唑杂环合成了5-(3-吡啶基或4-吡啶基)-1,3,4-噁二唑2-硫乙酸胺类化合物,用1H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离体试验表明,化合物B1-5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0%和42%,化合物B1-6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38%.除草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6对油菜和稗草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不对称草酰二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虫酰胺和氟虫腈骨架结构为基础, 依据生物合理设计思想引入酰胺键活性基团,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不对称草酰二胺类化合物,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200 mg/L时, 目标化合物未表现出良好的杀粘虫活性, 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在浓度为50 mg/L时, 化合物6e和6f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率为45.0%, 高于其它化合物, 表明含有2,4,6-三氯苯环的该系列化合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化合物6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为51.9%, 高于其它化合物, 表明含有较大空间位阻的该系列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2-苄硫基-5-甲基-7-羟基-1,2,4-三唑并[1,5-a]嘧啶为原料,经醚化、肼解、成盐、关环和席夫碱反应合成了20个新型的含1,2,4-三唑-5-硫酮席夫碱的1,2,4-三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或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在5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6b,6f和6p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41%,43%和40%.  相似文献   

12.
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唑类杂环"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12种新型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5a~7d.水杨酸甲酯在乙醇中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水杨酰肼与二硫化碳或硫氰酸铵和盐酸反应,生成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2-硫酮(2),5-邻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酮(3)和5-邻羟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4),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取代)卤代苯乙酮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抑菌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2%以上,具有强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高达82%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不同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革兰氏阴性菌化合物.构效分析表明,苯乙酮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Cl,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CH3供电基团,能降低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龚军性  周文明 《应用化学》2009,26(5):523-529
为了寻找新的低毒高效杀菌剂,以芝麻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个1-[6-烷(苄)氧基-3,4-二氧亚甲基)苯基] -2 -(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NMR, 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下,化合物Ⅴc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1.3%;化合物Ⅳe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3.4%;化合物Ⅴe,Ⅴf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了79.7%和72.4%;化合物Ⅳd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8.9%和65.7%。  相似文献   

14.
以2,4-二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肼解、成盐、闭环、缩合反应合成了4-(取代苯次甲亚胺基)-5-(2,4-二氯苯基)-2H-1, 2, 4-三唑-3(4H)-硫酮;以2-氨基-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化、胺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2-(2-氯乙酰氨基)-N-甲基苯甲酰胺。以1%KOH溶液为溶剂,4-(取代苯次甲亚胺基)-5-(2,4-二氯苯基)- 2H-1,2,4-三唑-3(4H)-硫酮与2-(2-氯乙酰氨基)-3-甲基-N-甲基苯甲酰胺于50℃反应4 h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2, 4-二氯苯基1,2,4-三唑1,3,4-噻二嗪喹唑啉类化合物(9a~9m),收率59%~7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9F NMR和MS表征。采用浊度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Xac)、烟草青枯病菌(Rs)、水稻百叶枯病菌(Xo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50 μg/mL时,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j和对照药剂噻菌酮和叶枯唑的抑制率相当,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为56.4%,对水稻百叶枯病菌的抑制率为48.5%,具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取代苯甲醛与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1,2,4-三唑-3-硫酮(2)缩合生成5-(3,4,5-三甲氧基苯基)-4-取代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3),再烷基加成化为新型5,6-2H-1,2,4-三唑[3,4-b][1,3,4]噻二嗪衍生物4.化合物结构经1HNMR 13C NMR,IR以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进行化合物抑制人体前列腺癌细胞(PC3)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C3活性,其中化合物4a在10μmol·L-1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5.9%.  相似文献   

16.
利用Hantzsch反应合成了13个N-芳基-4-(吡啶-2-基)-5-(1H-1,2,4-三唑-1-基)噻唑-2-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研究发现,溶剂对不同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影响很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c对番茄早疫和苹果轮纹、化合物6g对番茄早疫、化合物6h对黄瓜黑腥及化合物6i对苹果轮纹均显示80%以上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3-甲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芳醛和4-氯喹唑啉为原料,经席夫碱和硫醚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含1,2,4-三唑席夫碱单元的喹唑啉类化合物6a~6n,通过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在50μg/mL浓度下,化合物6g对辣椒枯萎菌、苹果腐烂菌及马铃薯晚疫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72%和58%.  相似文献   

18.
7-取代三唑硫乙氧基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羟基黄酮与过量1,2-二溴乙烷反应得到7-溴乙氧基黄酮,将其分别与3-取代-4-氨基-1,2,4-三唑-5-硫酮肉桂醛席夫碱、3-取代-4-苯基-5-巯基-1,2,4-三唑、3-(α-萘亚甲基)-5-巯基-1,2,4-三唑及3-巯基-5-氨基-1,2,4-三唑肉桂醛席夫碱反应,得到4类共16个7-三唑硫乙氧基黄酮类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MS)及元素分析(EA)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测定了目标化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2,2-二苯基-1-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活性及总还原能力,并测定了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在0.5 mg/m L浓度时具有抗DPPH·活性,其中7-(5-苯亚甲基-4-苯基烯丙亚胺基-1,2,4-三唑-3-硫乙氧基)黄酮(1i)活性较强;多数化合物表现了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7-(5-苯亚甲基-4-苯基-1,2,4-三唑-3-硫乙氧基)黄酮(2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种1-[(6-烷(苄)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2-(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确证.初步牛物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10-4g/mL下,化合物Vc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1.3%;化合物Ⅳe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达83.4%;化合物Ve、Vf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9.7%和72.4%.  相似文献   

20.
以1,2,4-三氮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Gewald反应、Wittig反应和成环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含氟噻吩并嘧啶酮类衍生物——2-二烷氨基-3-对氟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6a~6g),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对棉花枯萎菌、水稻纹枯菌、黄瓜灰霉菌、小麦赤霉菌、苹果轮纹及棉花炭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二异丁氨基-3-对氟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6f)的抑菌活性最好,在用药量为5×10-5g·L-1时,对棉花枯萎菌的抑制率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