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INDO系列方法对C_(60)的阳离子自由基C_(60)~+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得到D_(5d)对称性的构型,表明C_(60)~+确实发生了Jahn-Teller结构畸变,形成7种键和4种不等同C原子,且单键变短,双键变长,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的正电荷和单电子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从而导致了赤道附近C原子的高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两种C_(60)-甘氨酸酯衍生物的室温荧光光谱周德建,甘良兵,谭海松,骆初平,姚光庆,黄春辉(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关键词C_(60)-甘氨酸酯衍生物,浓度猝灭,荧光寿命C60在低温或室温及在紫外或可见光的激发下...  相似文献   

3.
用高分辨~(13)C核磁共振技术与扫描电镜法研究了C_(60)修饰的聚乙烯咔唑(PNVC)光电导功能材料。结果表明,C_(60)与PNVC共混时彼此间存在快速动态电荷转移行为;C_(60)含量对化学修饰的PNVC结构影响显著。最后比较了C_(60),PNVC及用金属有机化学法制备C_(60)-PNVC共聚物的亚微观形态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INDO系列方法,对C单态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得到3种不同对称性的构型:D5d、D3d、D2h。表明C已发生Jahn-Teller畸变,D5d有4种原子7种键;D3d有6种原子10种键;D2h有9种原子15种键。额外负电荷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以这3种构型为基础分别计算了C单态的电子光谱,说明C的基态应该是三态。  相似文献   

5.
对一类新型阴离子络盐M~+[(μ-CO)(μ-RS)Fe_2(CO)_6]~-(M~+=Et+3NH~+,Li~+,Na~+,MgX~+)的合成、结构和反应进行了综述。该类络盐可由硫醇或硫酚盐RS~-M~+与Fe_3(CO)_(12)在THF中合成并于原位(insitu)反应。经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其阴离子中的Fe_2SC骨架具蝶状结构,它显示高度的亲核反应活性,能同多种亲电底物反应。典型的底物包括卤代不饱和烃、酰氯、炔烃、磷、砷卤代物、二硫化碳、二氯化二硫、单质硫或硒及烃基卤化汞等。该类络盐业已成为一种有效试剂,它在新颖金属有机和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方法对LiF与MgF_2晶体中的离子簇CoF_6~(4-)的电子结构与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说明把CoF_6~(4-)放在LiF与MgF_2的马德隆场中进行从头计算的理论模型是可取的;并澄清了文献用X_a方法对CoF_6~(4-)的光谱项对称分类不清楚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99m)Tc-ECD是目前脑显像剂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放射性诊断药物。本文介绍了从基本原料(L)半胱氨酸开始合成配体ECD(N,N'-乙撑-双-L半胱氨酸乙酯),采用锡作还原剂实现了一步法~(99m)Tc标记ECD,并对制备的~(99m)Tc-ECD进行了初步动物实验以评价其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标题化合物C_(10)H_(14)OS_2(M_r=214.35)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为a=6.443(3),b=8.980(4),c=18.213(7);V=1053.8(6)3;Z=4,D_x=1.35g/cm~3,F(000)=455,μ=4.5cm~(-1)(MoKa)。最终偏离因子R=0.033,R_w=0.034。分子中的两支C_(sp)2-S键键长近于相等,分别为1.761(3)和1.769(3),C(1)-C(5)键长为1.361(4)。  相似文献   

9.
张长山  邢彦 《结构化学》1995,14(3):210-213
报导了标题化合物C_(10)H_(14)OS_2(M_r=214.35)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为a=6.443(3),b=8.980(4),c=18.213(7);V=1053.8(6)3;Z=4,D_x=1.35g/cm~3,F(000)=455,μ=4.5cm~(-1)(MoKa)。最终偏离因子R=0.033,R_w=0.034。分子中的两支C_(sp)2-S键键长近于相等,分别为1.761(3)和1.769(3),C(1)-C(5)键长为1.361(4)。  相似文献   

10.
报道标题化合物La(PMBP)_3(H_2O)_2,Hpmbp=C_(17)H_(14)N_2O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24.744(5),b=16.325(6),c=25.871(5),β=105.44(3)°,V=10073(2)3,M_r=1006,Z=8,D_x=1.328g/cm~(-3),μ=9.042cm~(-1),F(000)=4094。最终偏离因子R=0.049,R_w=0.059。分子中La(Ⅲ)与8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十二面体构型,La-O平均键长为2.496(2)。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方法成功地将富勒烯分子引入到PNVC侧链形成CBP(CharmBraceletPolymer)型共聚功能材料,研究了其UV-VIs谱行为。结果表明,C_(60)或C_(60)/C_(70)混合物化学修饰的产物其紫外可见谱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谱峰范围由280nm扩展至870nm。C_(60)含量增加,红移程度增大,在可见区域的吸收程度亦增加。产物主要存在5个特征峰,分别位于215nm、265nm、298nm、335nm、345nm处,其中215nm峰为C_(60)仅存的特征峰。最后讨论了不同合成条件与产物硝化处理对其UV-VIS谱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和Ni-Co-B。ICP方法测得其组成分别为Ni_(93)B_7和Ni_(72)Co_(20)B_8。经XRD、DSC及TEM鉴定所制合金为非晶态。通过考察氧化处理温度对CO加氢反应的活性及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后发现,NiB的活性及稳定性均高于NiCoB。在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H_2和CO的反应,认为其反应机理可能为:吸附的CO解离为表面反应的控制步骤,解离态的C和原子氧分别与CO、H_2等反应生成产物CO_2、CH_4和H_2O。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双氯桥双核钯配合物[Ph_2P(o-C_6H_4CO)PdCl]_2·2CH_2Cl_2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研究了其催化氢化性能。在30~80℃、氢分压1.0~5.0MPa的范围内。发现该配合物是催化氢化丙烯酸为丙酸的有效催化剂.晶体[Pd_2Cl_2(C_(19)H_(14)OP)_2]·2CH_2Cl_2属P1空间群,a=0.9304(3)nm,b=1.0392(2)nm,c=1.1062(3)nm;a=102.78(2),B=97.35(3),γ=95.25(2),V=1.0264nm~3,M=1032.17,2=1,Dc=1.670g/cm~3,u=13.695cm~(-1),F(000)=512,用1945个独立衍射精修结构,最终R=0.036。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Mn_2(bzacen)_2(MeOH)_2(μ-4,4′-bipy)](ClO_4)_2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数:a=1.3082(3)nm,b=1.2713(3)nm,c=1.8006(5)nm,β=110.91(2)°,Z=2,μ=5.97cm-1,R=0.0580,GOF=1.66.在配合物阳离子中,4,4′-联吡啶桥联2个[Mn(bzacen)(MeOH)]+,而锰原子具有3个N原子和3个O原子形成的扭曲八面体配位构型。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表明,形成配合物后,v_(C=N)、v(C=O)、和v(C=C)移向低频。红外光谱的1110cm ̄(-1)谱带表明ClO_4 ̄-未与Mn(Ⅲ)配位,812cm ̄(-1)振动说明4,4′-bipy充当桥联二齿配体。拉曼光谱中的463cm ̄(-1)和401cm ̄(-1)别为Mn-O和Mn-N的振动带。电子光谱证明存在d-d、d-π和π-π跃迁。电极电位测定显示该配合物Mn(Ⅲ)的价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合成和表征了4种以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4Br-PHTH)桥联、以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啉(NO_2-phen),2,2′-联吡啶(bpy)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_2bpy)端接的双核钴(Ⅱ)配合物[Co_2(4Br-PHTH)(L)_4](ClO_4)(L=phen(l),NO_2-phen(2),bpy(3),Me_2bpy(4))。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进行了配合物变温磁化率(75~300K)的测定,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0.87cm~(-1)(1),-0.84cm~(-1)(2),-0.82cm~(-1)(3),-0.85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记录了(E)-2-二甲基-1,3-戊二烯的固、液、气态FTIR光谱(400~4000cm~(-1))和固、液态Raman光谱(50~4000cm~(-1)),观测了685及658cm~(-1)谱线的变温FTIR光谱(-73~10℃).对所得谱图进行的指认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存在两种单键旋转构象异构体s-trans和s-cis,由变温FTIR光谱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得到这两种构象互变的ΔH~0和ΔS~0。  相似文献   

17.
以D-和L-酒石酸为原料,合成出高光学纯度的缩丙酮-(R)-和(S)-甘油酸(1a,1b),总收率分别为32.8和34.1%,制备的关键步骤为三氯化钌与次氯酸钠对邻二醇结构中C-C键的选择性氧化断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子化学DV-X_α方法,计算了小分子CO、NO、O_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位上的吸附行为,发现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存在于XO/NiO(100)吸附体系中,一种是表面电场对吸附分子的静电作用,大小顺序为:CO>NO>O_2;另一种是吸附分子与表面原子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大小顺序为:NO>O_2>CO.CO与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在NO以及O_2分子的吸附中,静电作用和轨道相互作用都有贡献。定性解释了XO分子吸附的IR光谱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用INJDO系列方法对C60^-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得到D3d对称性的构型,表明C60^-确实发生了Jahn-Teller畸变,导致单键变短,双键变长,形成10种键,6种不等同碳原子,并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了C60^-的电子光谱,与实验结果吻合;同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指认;最后对C^60-的3种构型:D5d,D3d,D2h的几何构型、能量、光谱和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Cu(Ⅱ)与L-氨基酸和5'-嘌呤核苷酸配合物的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Ⅱ)与L-氨基酸和5'-嘌呤核苷酸配合物的SOD活性邵昌平,赵丽华,刘宇新,郭和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Cu(Ⅱ)-氨基酸配合物,Cu(Ⅱ)-氨基酸-核苷酸配合物,SOD活性.1.前言在已发现的三种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