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Er3+掺杂Y2O3粉体材料,研究了尺寸效应对Er3+掺杂纳米Y2O3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光声光谱显示,对于不同晶粒尺寸的样品,Er3+离子光声峰位置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小尺寸效应对稀土离子能级位置影响很小.对488nm激光激发下的发射谱的分析发现,随着样品颗粒尺寸的减小,4S3/2能级和关键词: 3+离子')" href="#">Er3+离子 纳米 发光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付姚  冷静  邢明铭  田莹  罗昔贤 《发光学报》2017,38(5):561-566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Ca3Y2Si3O12:Tm3+,Yb3+上转换蓝色发光材料。在980 nm 红外激光器激发下,发光粉呈现强烈的蓝光(475 nm)和近红外光(810 nm)以及较弱的红光(650 nm)发射,分别归因于Tm3+离子的1G43H63H43H61G43F4能级跃迁。随着Yb3+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光粉上转换发射强度和发光亮度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在最佳掺杂浓度下(Yb3+摩尔分数为15%),蓝、红光强度分支比为12:1,色坐标为(0.129 2,0.152 3)。在3.9 W/cm2激发功率密度下,发光亮度可达6.8 cd/m2。上述结果证实,所制备发光粉呈现优异的蓝光上转换发射特性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发光强度和激发光功率关系表明,所得上转换发射为三光子和双光子吸收过程。借助Tm-Yb体系能级结构详细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雪俊  夏海平 《物理学报》2006,55(10):5263-5267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Bi离子掺杂浓度为1mol%的GeO-B2O3-Na2O (GBNB),GeO2-Al2O3-Na2O(GANB),GeO2-Al2O3-BaO(GABB)和GeO2-Al2O3-Y2O3(GAYB)玻璃.测定了样品玻璃的差热曲线、吸收、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实验发现GBNB,GANB,GAYB,GABB的吸收边带逐步发生红移.由于这些吸收边带是由Bi3+的6s2电子到Bi5+ 6s0空轨道的跃迁引起.因此推断GBNB,GANB,GAYB,GABB玻璃中Bi5+离子的含量逐步增加.在GABB,GAYB,GANB三个样品中观察到发光中心约1220nm超宽带荧光发射.荧光强度从GABB,GAYB,GANB逐步减弱,荧光半高宽和荧光寿命逐步变小.这些超宽带的荧光归属为Bi5+离子的发光所致.从吸收与荧光光谱的变化,推断在GeO2-Al2O3玻璃中引入BaO,Y2O3组分有利于Bi5+离子的形成.讨论了BaO,Y2O3化学组分对Bi离子在玻璃中的价态影响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5+离子')" href="#">Bi5+离子 超宽带发光 吸收带 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3Y2Ge3O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9 nm处表现出两个较强的尖峰发射,分别归属于Pr3+离子的3P23H43P03H6能级跃迁。通过对Pr3+离子浓度的调控,有效改变了绿光和红光的相对发射强度,从而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多色化。此外,在激发光源停止后该材料同样具有多色的余辉发射,对于最佳样品(Mg3Y2Ge3O12∶0.015Pr3+)的余辉时间可达1 20...  相似文献   

5.
吴疆  张萍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2014,35(7):772-776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 ℃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在320~500 nm范围内得到有效激发,并发射橙红光。在402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2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和646 nm(4G5/26H9/2),其中598 nm处峰值最大。改变S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掺杂量x(Sm3+)为5%,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几种助熔剂的影响,NH4F、CaF2和NaCl均降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只有H3BO3能够显著增强样品的发光,其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  相似文献   

6.
发现不同波长激光激发下C6H12的受激拉曼散射模式竞争现象. 在不同波长的激光激发下,不同拉曼模式的Stokes光占优势. 短波长(404,532nm)激光激发时小频移模式ω1(802cm-1)为弱增益模式,大频移模式ω2(2852—3038cm-1)为强增益模, 主要产生ω2模式的Stokes光. 长波长(80 关键词: 模式竞争 6H12')" href="#">C6H12 受激拉曼散射  相似文献   

7.
铥、铽及铕离子掺杂的BaAl2O4膜的阴极射线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Tm、Tb及Eu离子掺杂的铝酸钡(BaAl2O4)发光膜,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其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在退火温度达到700℃时,生成了BaAl2O4膜.Tm3+和Tb3+掺杂的BaAl2O4膜分别发蓝光和绿光,而Eu3+掺杂的BaAl2O4膜的发光既有Eu2+的特征发射——宽的蓝光发射带,也有Eu3+的特征发射——窄的红光发射峰.BaAl2O4:Tm3+的发射主峰位于462nm,在电压为5kV和电流密度为57μA/cm2的条件下,其阴极射线发光(CL)亮度可达25cd/m2,效率可达0.11lm/W.BaAl2O4:Tb3+的发射主峰位于549nm,在相同的条件下,其阴极射线发光亮度可达120cd/m2,效率可达0.55lm/W.BaAl2O4:Eu3+的发射主峰位于616nm,其阴极射线发光亮度为50cd/m2,效率为0.23lm/W.BaAl2O4:Eu2+发蓝光,峰值位于452nm,其阴极射线发光亮度为640cd/m2,效率为2.93lm/W.  相似文献   

8.
SrB4O7:Pr3+,Mn2+中的Pr→Mn能量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出发,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对Pr3+和Mn2+掺杂的SrB4O7粉末样品进行了光谱研究.206nm激发下,在SrB4O7:Pr3+(0.1%,摩尔分数)样品中观察到了来自Pr3+离子1S0能级的光子级联发射.SrB4O7:Pr3+样品的发射谱与SrB4O7:Mn2+样品监测Mn2+离子640nm发射的激发谱在330~430nm的波长范围里存在显著的光谱重叠.这个光谱重叠有利于Pr3+→Mn2+的能量传递发生,从而将Pr3+离子级联发射中第一步不实用的紫外或近紫外光子转换为Mn2+的红光发射.双掺杂样品SrB4O7:Pr3+,Mn2+与单掺杂样品SrB4O7:Pr3+的发射谱比较揭示出Pr3+→Mn2+的能量传递的确存在,并且提供了一种传递效率的估算方法,表明通过“Pr3+-Mn2+”组合有可能获得量子效率大于1的高效真空紫外激发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对应Dy3+:4f-4f跃迁的两组线谱发射,其中只有来自Eu2+的5d-4f发射对长余辉光谱有贡献。在157.6nm激光激发下,除了上述发射外,还明显观察到对应Eu3+的红色线谱(590,614,626nm)。结合这些光谱特性,对Sr2MgSi2O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以及长余辉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Eu2+充当空穴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用提拉法技术生长出了Bi:α-BaB2O4单晶,并进行电子束辐照.测定了电子束辐照前后的吸收谱和荧光发射谱.在808 nm波长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电子束辐照后的Bi:α-BaB2O4单晶中观测到了中心波长在1135 nm附近、半高宽为52 nm左右的近红外宽带发光现象.近红外宽带发光的发光中心是Bi+离子.电子束射线起到了将Bi3+和Bi2+还原至一价态 关键词: 近红外宽带发光 2O4单晶')" href="#">α-BaB2O4单晶 电子束辐照  相似文献   

11.
俞淳善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2,33(5):499-503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荧光粉Ca4LaNbMo4O20:Pr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其结构与CaMoO4结构相似。在Ca4LaNbMo4O20:Pr3+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NbO43-和MoO42-的电荷迁移(CTS)吸收和Pr3+离子的4f→4f5d激发跃迁,以及Pr3+-金属离子的价间电荷迁移(IVCT)吸收;另外在420~520 nm处,还观测到属于Pr3+离子的典型f-f激发跃迁。发射光谱中,在452 nm激发下,主要出现绿光和红光两种发射,其峰值位于490 nm和607 nm处,分别是Pr3+3P03H41D23H4的跃迁作用;在紫外287 nm激发下出现NbO43-和MoO42-发射和Pr3+离子的4f5d→4f跃迁宽带,以及Pr3+离子的4f→4f发射峰。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La2Mo2O9:Eu3+,W6+系列红色荧光粉,其结构为立方晶系的β- La2Mo2O9。在395 nm光激发下,样品La1.40Mo2O9:0.60Eu3+发射出很强的红光,最强发射峰位于616 nm处。适量地掺杂W6+离子可以提高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强度,在395 nm光激发下,La1.40Mo1.84O9:0.60Eu3+,0.16W6+荧光粉的Eu3+5D07F2跃迁发射强度最大,是样品La1.40Mo2O9:0.60Eu3+的1.23倍。最后,将La1.40Eu0.60Mo1.84O9:0.16W6+荧光粉与~395 nm发射的InGaN芯片一起制作成红光发光二极管(LED),该LED发射出很强的红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CaSc2O4:Er3+,Nd3+纳米晶。随着Nd3+浓度和激发波长的变化,详细研究了CaSc2O4:Er3+,Nd3+氧化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区域的发光特性。在808 nm激发下,E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着Nd3+离子浓度的增加出现增强。相对的红色强度也有轻微的增强。在980 nm激发下,Nd3+离子几乎不吸收980 nm的光子,只有Er3+离子的吸收和发射被发现。相对的红色强度没有变化。此外,在近红外光谱中,只观察到Er3+离子的发射,这与可见光光谱一致。详细的研究揭示了新型CaSc2O4:Er3+,Nd3+纳米晶在808 nm和980 nm近红外激发下的上转换发...  相似文献   

14.
陈菊  丁玲红  张伟风 《发光学报》2013,34(11):1451-145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n2Sn2O7:Er3+(Ln=La,Gd,Y)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同时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980 nm连续激发光的激发下,样品主要表现为绿光发射。发射中心在528,549 nm的绿光和672 nm处的红光发射分别对应Er3+离子的4S3/24I15/22H11/24I15/24F9/24I15/2跃迁。以La2Sn2O7:Er3+纳米晶为例,Er3+离子的摩尔分数为7%、退火温度为1 150℃是其制备的最佳条件,此时其各个发射峰的强度最高。对La2Sn2O7:Er3+的发光强度与激发功率关系的研究表明,其绿光和红光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激发光吸收和能量转移是La2Sn2O7:Er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Sr2MgSi2O7:Eu2+,Dy3+是一种有效的蓝色长余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i2O7,Sr2MgSi2O7:Dy3+,Sr2MgSi2O7:Eu2+及Sr2MgSi2O7:Eu2+,Dy3+,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它们的VUV-UV激发特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在基质中发现了稍弱的位于385nm的发射带,在双掺杂的样品中,除了Eu2+的4f5d→4f发射带(465nm)外,还观察到了575nm处的发射峰;通过和Dy3+单掺杂样品的发射谱比较,发现它是来自于Dy3+的4f-4f(4F9/2→6H13/2)跃迁.在它们的激发谱上可以看出Dy3+与基质发射的有效激发均处于真空紫外区,在近紫外及可见区激发下未见到它们发光.另外在Sr2MgSi2O7:Eu2+,Dy3+中观察到Dy3+的发射也说明了Dy3+在该类长余辉材料中不仅作为陷阱用来延长余辉,而且也以发光中心形式存在于基质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Y3Mg2AlSi2O12∶Ce3+荧光粉。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仪对其进行了物相分析,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荧光粉的形貌,同时测定了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结果表明,Y3Mg2AlSi2O12∶Ce3+的晶体结构与Y3Al5O12(钇铝石榴石)一致,形貌也表现出等轴粒状的特点。发射谱为峰值位于580 nm处的宽带发射,是Ce3+的 4f65d1-4f7特征跃迁发射。激发谱表现为340 nm和468 nm的双峰带,可以被蓝光有效的激发。Ce3+的浓度对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当Ce3+的摩尔分数为0.06时,发光强度最大。最后考察了成分取代而导致的Y3Mg2AlSi2O12∶Ce3+的物相转变和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组成为Ca1-xEuxSi2O2N2的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发射光谱为宽波段的单峰结构,主要包含绿光和黄光区,发射峰在556~568 nm.从发射光谱的宽带特征来看,CaSi2O2N2:Eu2+的发射主要对应着Eu2+离子4f65d→4f7跃迁.从激发光谱所覆盖的范围还可以看到,样品可以有效的被UV蓝-光激发,这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在白光LED方面有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样品的发光性能与激发离子的浓度有着很大关系.激发离子浓度增大时,发射光谱会发生明显红移.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通过改变Eu2+浓度来调节荧光粉的发光范围,从而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同时,Eu2+浓度提高,样品发射光谱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强,在x=0.06时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继续增加Eu2+浓度,强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即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7(1-x)P3O18:xDy3+发光材料,在347nm激发下,其发射峰分别为480、578、664nm,分别对应离子Dy3+能级内的4F9/26H15/26H13/26H11/2跃迁。随着Dy3+浓度的增加,黄光和蓝光的强度的比值逐渐减小,当Dy3+浓度为2mol%时,发光强度最大,计算出的色坐标处于白光区域内(0.33,0.33),该材料的发光颜色随Dy3+浓度的变化而在白光区域内改变,因此,该材料可作为紫外激发的白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3B2O6:Eu3+,Li+红色荧光粉,考察了激活剂Eu3+和电荷补偿剂Li+浓度对Sr3B2O6:Eu3+,Li+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杂Eu3+、Li+离子并不改变Sr3B2O6的结构。当Eu3+掺杂量为4%、Li+的掺杂量为8%时,在900 ℃下灼烧2 h可以得到发光性能最佳的Sr2.9B2O6:0.04Eu3+,0.08Li+红色荧光粉。以394 nm的近紫外光激发时,Sr3B2O6:Eu3+,Li+荧光粉发射出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 跃迁,其中以614 nm附近的5D07F2跃迁发光最强,是一种有潜力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不同Sm3+掺杂浓度的12CaO·7Al2O3(C12A7:x%Sm3+)荧光粉。在404 nm近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了位于565,599,648 nm附近的3个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Sm3+4G5/26HJ/2(J=5,7,9)能级跃迁。随着Sm3+掺杂浓度增加,红光发射强度呈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优化的Sm3+掺杂摩尔分数为1.5%,发光的浓度猝灭效应可归因于Sm3+之间发生了交叉弛豫过程。采取混相策略,通过降低初始粉体的煅烧温度至900℃获得了12CaO·7Al2O3/5CaO·3Al2O3:1.5%Sm3+(C12A7/C5A3:Sm3+)混相荧光粉,进一步提高了红光发射强度。利用变温光致发光谱计算得到混相样品的热激活能约为200 meV,结果表明该混相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