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郑凌玲  周爱菊 《化学教育》2018,39(20):52-56
“互联网+”的理念使科普教育的形式更具多样化。讲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化学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互联网+”背景下化学科普教育的现状;以及基于互联网理念,通过制作科普动漫视频,开发科普小游戏,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化学科普教育的实践,并总结了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钱丰清  樊敏 《化学教育》2022,43(17):1-6
血橙因果肉颜色呈血红色而得名,血橙果肉的颜色深浅取决于花色苷的含量。该含量容易受温度、光照、空气湿度、pH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从果肉“红色”的形成、“红色”的深浅程度、血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3个方面对血橙的“红色”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科普血橙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化学(科学)教材在化学启蒙方面的内容编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以我国大陆人教版初中《化学》与我国台湾康轩文教版《自然与生活科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以及海峡两岸教材中“实验”“插图”“科普知识”等3部分内容的设置差异。结果表明:(1)化学实验是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起始点,也是初接触时的难点,其中以我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及层次性更深;(2)化学启蒙阶段教材中插图的科学性、清晰度以及精美程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有较大影响;(3)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图实物化有助于学生拨云见日,了解化学的真实模样。  相似文献   

4.
针对化学信息检索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基于“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许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中予以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和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在化学信息检索课程中引入“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后,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满意度高达92.5%。  相似文献   

5.
白云  李娜娜  邓阳 《化学教育》2022,43(15):19-25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的内涵及相关研究,将“证据推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解构为 “证据解读”“证据与结论的关系”“证据评估”等3个要素,并将证据按其呈现形式划分为反应机理、实验数据、工艺流程和实验方案等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证据推理”视角下的试题分析框架,并以近5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考查特点与规律,进而为改进化学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建院(系)70年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提升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三全育人”,核心是“育”,目标是 “才”,关键是“全”,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始终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相互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赓续“又红又专”的红色血脉,强化、提升学生技能、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杰  魏影  魏标  苗慧  杨松  陈水生 《化学教育》2022,43(8):86-90
针对当前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云班课”,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三三三”翻转教学新模式,即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课堂”:自学课堂、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等;理论课堂里包含“三个环节”:个人汇报、小组活动和测试点评等;学习效果评判有“三个评价”:自学评价、参与评价和动手评价等。以有机化学实验中“环己烯的合成”为例,采用该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发挥出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将“知识内化”的时间拉长,达到对学生线上自学“知识传授”掌握度的有力检验的目的,更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完成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的有效性,在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并结合具体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从计划制订的主体、计划制订的过程、计划内容本身等3个方面解析了“制订计划”环节。结果启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特别是其“制订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有机化学“三段式”教学法,并在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章节中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三段式”教学法对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毛毛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21,42(15):21-26
基于人教版必修新教材中新增“化学与职业”栏目进行了“硫酸的工业生产”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生角色扮演“化工工程师”为解决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硫酸这一核心研究话题,经过理论分析硫酸生产路径、模拟体会具体反应用于生产实际时所需考虑的问题、实际调研化工厂中的硫酸生产工艺这3个环节,增强对化学相关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发展以化学为职业取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多数区域中学教师专项培训的痛点在于培训主题泛化、内容拼盘化、评估弱化,导致成果少、收效差、获得感少等结果;难点在于如何找到成人短期培训的“药方”。而主题培训的一体化设计就是破解以上难题的突破点。在以往的“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的多年培训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主题培训“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整体设计框架及具体实践方案。以华南师范大学“省培计划”高中化学班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7天集中培训为例,检验了主题培训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主题一体化的“1+1+4”教师培训范式。调查结果显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主题培训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魏鑫  贾颖  杨金凤 《化学教育》2020,41(9):51-56
基于思维导图架构知识模块,提出“醇”的“六环式”教学模式:“导”“馈”“联”“寻”“攀”“展”。以思维导航、问题学习、讨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主线,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模拟大型科普求真类节目《是真的吗?》创设学习氛围;通过基于生活生产实际的“日常灭火可否用N2代替CO2”“深海捕获CO2可否调控温室效应”“石油采矿业中,向油井下注射1吨CO2可否增产原油3~5吨”“用石灰水可否保鲜鸡蛋”等4个核心问题及3个真假难辨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的正向视角深刻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移动磁贴板设计板书,引导学生经历并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谌冰洁 《化学教育》2020,41(21):42-48
指出了高中阶段“配合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用杂化轨道理论解决配合物中心部分的空轨道问题”“尝试判断配位原子”“用平衡思想理解配合物的内界组成”等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配合物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吴秀玲 《化学教育》2020,41(2):65-70
为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企业欢迎的“宽基础、多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以高职石油化工专业群为试点,创建了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广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方案,开展跨学院、跨国境交流,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等策略,探索并实践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跨专业、跨理实、跨校企、跨学院、跨国境”的“五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凤英  刘子忠 《化学教育》2019,40(17):50-57
在借鉴已有科学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化学史融入中学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将化学史有效融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历史线”“探究线”“知识线”和“应用线”的四线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鹿现永  杜洋 《化学教育》2021,42(6):38-41
“大学化学”课程在大类培养中起到塑造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根据“新工科”的要求和大班化授课的特点,提出采用角色代入法进行“大学化学”课程的授课,利用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开启良好的师生互动,建立以学习共同体为导向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江玉安 《化学教育》2022,43(19):21-25
校本课程“化学传奇”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化学史文章。校本课程从“化学传奇”升级到“化学阅读”,化学阅读的内容拓展了,阅读形式升级了:由文章阅读升级为视频观看和整本书阅读,阅读的时间由校本课程的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阅读时段由校本课程季扩展为高中全学段。学生的阅读活动,也由教师规定阅读内容升级到学生在推荐书目内自主选择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20.
赵岩  郭玉鹏  李根 《化学教育》2020,41(18):15-18
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开设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为例,介绍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初衷,探究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路径。坚持内容为王,挖掘育人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导论课程各环节,助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