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辐解研究葛根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辐解技术, 研究了葛根素(puerarin, 一种异黄酮)对二氧化氮自由基(NO2•)、一氧化氮自由基(NO•)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 葛根素与NO2•和NO•反应产生的瞬态吸收峰都在340 nm, 该吸收峰归结为瞬态产物puerarin-4-O•; 葛根素与OH•反应产生了较宽的瞬态吸收光谱(300~750 nm), 该谱图归结为puerarin-2-O•, puerarin-4-O•和[puerarin-OH]•瞬态吸收的叠加. 另外, 葛根素与NO2•, NO•和OH•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6 × 108, 1.7 × 108和3.9 × 109 L·mol-1·s-1.  相似文献   

2.
用248 nm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乙腈-水混合溶液中甲基萘醌(MQ)激发三重态(3MQ*)单电子氧化多聚鸟苷酸(polyG)的原初过程, 应用解析瞬态吸收谱方法分别获取了MQ阴离子自由基(MQ)及polyG阳离子自由基(polyG)的瞬态吸收谱, 进而分别测定了MQ及polyG的生成速率常数及3MQ*的衰减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3MQ*与polyG的反应速率常数非常接近于3MQ*与dGMP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角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355 nm脉冲激光烧蚀LiMn2O4的反应. 在较低激光能量密度(0.8 J·cm-2)测得的离子和中性烧蚀产物主要有Li, O, LiO, LiO2 , Mn, Li2, Li4, Li6, LiMn, MnO, MnO2等. 激光能量密度较大时, 烧蚀产物中的氧化物不仅相对量增加, 而且物种更加丰富. 它们的飞行时间谱可用带质心速度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函数拟合. 烧蚀产物Li, LiO, LiO2 和 Mn存在能量密度表观阈值, 并且离子产物的阈值比相应的中性产物高. 烧蚀产物中原生离子和中性产物的空间角分布可用cosn θθ cosθ+(1-δ)cosnθ拟合. 此外, 对355 nm脉冲激光对LiMn2O4的烧蚀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FTIR-ATR(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原位光谱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ZnSe基底上Mg(NO3)2气溶胶颗粒的潮解和风化过程. 根据FTIR-ATR光谱的演变可知, Mg(NO3)2气溶胶在潮解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相变: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接近3%时, Mg(NO3)2气溶胶颗粒为无定型水合物; 稍微升高相对湿度, 无定型颗粒转化为Mg(NO3)2·nH2O(n≤5)晶体, 并且在其表面逐渐形成热力学稳定的Mg(NO3)2·6H2O晶体; 相对湿度达到Mg(NO3)2·6H2O的饱和点(53% RH)时, Mg(NO3)2·6H2O开始溶解, 同时, 内核Mg(NO3)2·nH2O(n≤5)晶体在其表面持续转化为Mg(NO3)2·6H2O晶体, 导致固态气溶胶颗粒全部潮解时的相对湿度延迟到76%. 风化过程中, Mg(NO3)2液滴随相对湿度的降低逐渐失水进入过饱和区域; 相对湿度降至5%以下时, 形成无定形颗粒. 在过饱和Mg(NO3)2液滴的FTIR-ATR光谱中, NO3-对称伸缩振动(v1- NO3-)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 是溶剂共享离子对, 甚至接触离子对持续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 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叔丁基氧自由基(CH3)3CO和一氧化碳CO气体的反应机理. 为了得到更可靠的能量值, 在CCSD(T)/6-31++G**水平下做了单点能计算. 研究表明, 该反应是一个多通道反应. (CH3)3CO自由基与CO作用主要生成(CH3)3C + CO2. 这对于消除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研究了SO(c1Σ)的猝灭动力学过程. 获得了SO2, O2, CO2, N2, He, CS2, CH3OH, C2H5OH, C3H7OH, C4H9OH, CH3COCH3, C6H6, CH2Cl2, CH2Br2, CHCl3, 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Σ)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 初步分析表明: 醇类分子CnH2n+1OH(n=1, 2, 3, 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Σ)的猝灭速率成正比; CO2, 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Σ)的猝灭作用不明显, 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Σ)的猝灭作用较强. 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Σ)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纳秒级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稀有三环核苷衍生物6-甲基三环鸟苷(dYt)与一些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的反应,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阳离子自由基dYt•+及其脱质子中性自由基dYt(-H)• 的瞬态吸收光谱及pKa, 并首次得到该化合物与• OH自由基及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SO4•-, CO3•-, N3•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 揭示了反应机理, 为进一步了解该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对草酰氯分子的多键解离方式进行了从头算研究. 计算表明: 草酰氯分子基态(S0)解离C—Cl键不经过过渡态; 吸收一个光子后, 分子在第一电子激发态(S1)解离生成高能态Cl·和ClCOCO·*自由基, 此时体系很容易放出能量Q, 变成基态的Cl·和ClCOCO·自由基, 放出的Q能量足以使ClCOCO·自由基进一步热解为ClCO·和CO, 并能使ClCO·再进一步热解为CO和Cl·自由基而发生串级解离反应. 这与Kong报道的光解草酰氯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脉冲辐解研究类胡萝卜素与CCl3OO 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脉冲辐解研究CCl3OO×与胭脂树橙(BIX), β-胡萝卜素(b-C)及番茄红素(LYC)在水/醇均相混液中反应. 在与CCl3OO×反应过程中, 类胡萝卜素本底吸收位置(BIX在500 nm左右, b-C在450 nm左右, LYC在500 nm左右)有明显的漂白, BIX与b-C在650 nm左右有反应产物生成过程的吸收峰出现. BIX和b-C与CCl3OO×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78 ´ 108与7.8 ´ 107 mol-1·dm3·s-1 , LYC与CCl3OO ×反应只观察到漂白过程, 表明LYC与CCl3OO×反应产物在检测范围内没有特征吸收, 根据漂白过程求得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 ´ 107 mol-1·dm3·s-1.  相似文献   

10.
阳极氧化制备TiO2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斌  沈嘉年  陈鸣波  王东  张新荣  李谋成 《化学学报》2008,66(11):1301-1306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Ti表面制备出结构整齐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 研究了不同溶液体系对TiO2纳米管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 20 V反应15 h, 0.5 wt% HF+1 mol/L (NH4)H2PO4溶液中TiO2纳米管直径为70~90 nm, 长度约2.2 μm, 在500 ℃的空气气氛下退火1 h, 纳米管薄膜以锐钛矿结构为主, 在该条件下所制备TiO2纳米管的光电流密度达到3.2 mA/cm2. 以该纳米管薄膜为光阳极, 施加0.45 V (vs. SCE)的外加偏压, 在125 W紫外光照射5 h后, 初始摩尔浓度为20×10-6 mol/L的酸性红G (C18H13N3Na208S2)在pH=3时, 降解率达到92.4%.  相似文献   

11.
牛血清白蛋白的光损伤和光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技术, 在266 nm激光激励下,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光损伤和被SO4-·单电子氧化的反应机理,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 结果表明, 在266 nm激光照射下, BSA可同时发生光电离和光激发, 生成色氨酸阳离子自由基(Trp/NH+·), 由Trp/NH+·快速脱质子形成的色氨酸中性自由基(Trp/N·)及色氨酸三重激发态(3Trp*), 3Trp*再与酪氨酸(Tyr)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酪氨酸中性自由基(Tyr/O·). 在SO4-·单电子氧化的反应中, 借助减谱技术, 求得BSA中Tyr和色氨酸(Trp)自由基的表观生成速率常数, 但未发现分子内电子转移现象, 阐明了SO4-·自由基是通过与BSA中的Tyr和Trp发生电子转移反应来氧化BSA的, SO4-·氧化BSA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51×1010 L·mol-1·s-1,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血清白蛋白的氧化还原代谢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辐解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在近中性条件下槲皮素、芦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3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CCl3OO· 自由基的反应机理,提出 CCl3OO·自由基与芦丁、EGCG反应均为单电子转移反应,而与槲皮素的反应可能存在单电子转移和加成两种机理,并测定了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证明槲皮素、芦丁清除CCl3OO·自由基的能力比EGCG强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PMBP,简写为HA)与甲基膦酸二(1-甲基庚基)脂(P350,简写为B)对Pb2+、Cd2+和Cu2+离子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萃取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A2(M=Pb2+、Ca2+、Cu2+);MA2·HA(M=Cd2+);MA2·B(M=Pb2+、Cd2+)和MA2·2B(M=Cd2+),同时求得了相应的萃合常数β值.  相似文献   

14.
以Bi(NO3)3·5H2O和Ti(OC4H9)4为原料,采用自组装单层膜技术,在负载有功能化三氯十八烷基硅烷(octadecyl-trichloro-silane,OTS)的FTO基板上制备了Bi2Ti2O7 薄膜。基板表面的亲水性测试表明,紫外照射使OTS自组装单层膜表面由疏水转变为亲水,实现功能化。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分别对Bi2Ti2O7薄膜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溶液浓度为0.02 mol·L-1时,所得Bi2Ti2O7薄膜均匀致密。560 ℃热处理1 h、厚度为0.4 μm的Bi2Ti2O7薄膜在100 kHz的介电常数为153,介电损耗为0.089。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工作表明很多亲核试剂可以置换trans-[en2Os(η2-H2)D2O]2+(称其为探针)中的D2O,导致其特征H21H NMR负区化学位移发生变化. 如果亲核试剂与探针的键合常数可以测得, 则它与其他金属离子的键合常数也可方便地求出. 运用此探针以竞争模式系统研究了Cp2TiCl2, R2SnCl2, 抗癌药物顺铂等与dGMP之间的作用, 详细诠释了它们的竞争键合、组分变化、键合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论述了不同药剂与dGMP结合的差异. 结果表明, 在探针与dGMP的体系中加入药物后, 药物和探针对dGMP的咪唑氮N7和磷酸氧两个位点进行竞争结合. 对于Cp2TiCl2, Ti与磷酸氧、咪唑氮均有明显的结合; 而(CH3)2SnCl2与dGMP的磷酸氧有明显键合, 与咪唑氮则甚少结合. 探针与N7的键合将导致它对同一dGMP分子上磷酸氧的键合能力减弱. 研究这些抗肿瘤金属络合物与单核苷酸、尤其是DNA的基本单元dGMP之间的作用, 对于阐明络合物与DNA键合模式是重要的. 预期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金属络合物与核苷酸的键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含氧漂剂漂白纸浆反应的选择性,提出了激光协同O3的新漂白反应体系.研究表明,激光协同O3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纸浆白度,同时避免了对纸浆纤维的明显降解. 1H-13C 2D HMQC NMR图谱进一步显示激光协同O3反应体系中木素分子被选择性降解,而碳水化合物受影响较少.激光协同O3反应体系中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HO·自由基含量和提高O·自由基含量有关,HO·自由基是一种非选择性强氧化剂,它导致含氧漂剂漂白体系中纤维结构的破坏和降解.HO·自由基数量的减少可能是激光协同O3反应体系能选择性降解木素与高效漂白纸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力学群U1(4)ÄU2(4)的对称性质以及相应的Lie代数给出了描写线形三原子分子振转谱的Hamilton量. 在考虑了振转相互作用后, 所得上述Hamilton量本征值的表达式具有在光谱分析计算中常用的项值方程的形式. 利用此表达式拟合观察线位可以得到分子的振转常数. 作为算例, 对N2O及HCN分子(0200-0110)ν2红外跃迁谱带的转动能级进行了拟合分析, 所得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001和0.0014 cm-1.  相似文献   

18.
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与识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5, 6), 用IR, 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与1H NMR研究了其对不同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 H2PO4−, Ac−, Cl−, Br−及I−)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主体56对含芳环的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主客体间通过多重氢键和π-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1︰1的络合物. 56对没有紫外吸收的阴离子(H2PO4−, Ac−, Cl−)也呈现一定的键合能力, 为这类阴离子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光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研究Co2+OH2/Co3+OH2反应体系电子转移反应性的接触距离依赖关系的分析方案和ab initio计算的应用方法,并讨论验证了此方案及其相应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有关动力学量的接触距离依赖关系.详细的结果表明,用精确PES法得出的活化能与用非谐振子势得出的活化能吻合较好,它们明显优于谐势模型.对分布函数随接触距离从1.20~0.35nm改变而从10-2变到10-5.偶合矩阵元随接触距离的增加呈指数性降低.有效电子偶合要求接触距离<0.75nm.在0.50~0.75 nm范围内,相应的电子发射系数值在1.0~10-6之间.电子因子使得定域ET速率也指数性的随接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对分布函数对总电子转移速率的贡献与电子因子的贡献则相反.球平均ET速率随接触距离的变化呈抛物线变化,并在接触距离为0.5 nm时有最大值.此最大值与总观测ET速率非常接近.对于此偶合体系,气态时ET速率是106L·mol-1·s-1.进一步来说,实验上难于确定此类水合体系尤其是未饱和中间组分的电子结构和PES,ab initio算法在讨论其ET反应性方面能起到一个有效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HNO2与联苯水溶液经紫外光照射后发生的交叉反应的机理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NO2受355 nm紫外光激发产生的•OH能够快速加合至联苯的苯环上形成Bp-OH加合物, 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9.5×109 L·mol-1·s-1. 从动力学角度验证该加合物能够与H+发生反应, 亦可被HNO2氧化为亚硝基联苯酚. 故大气水体中的HNO2与联苯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的交叉反应可能是环境中硝基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