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纳秒级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稀有三环核苷衍生物6-甲基三环鸟苷(dYt)与一些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的反应,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阳离子自由基dYt•+及其脱质子中性自由基dYt(-H)• 的瞬态吸收光谱及pKa, 并首次得到该化合物与• OH自由基及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SO4•-, CO3•-, N3•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 揭示了反应机理, 为进一步了解该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与识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5, 6), 用IR, 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与1H NMR研究了其对不同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 H2PO4−, Ac−, Cl−, Br−及I−)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主体56对含芳环的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主客体间通过多重氢键和π-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1︰1的络合物. 56对没有紫外吸收的阴离子(H2PO4−, Ac−, Cl−)也呈现一定的键合能力, 为这类阴离子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光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298±2 K)、大气压(1´105 Pa)条件下研究了乙烯/臭氧/水反应体系中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 HMHP)产生机理及其动力学. 反应物采用长光路Fourier红外光谱(LP-FTIR)原位测定. HMHP经低温采集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柱后荧光技术测定. 模式拟合得到的CH2O2+H2O→HMHP(R3)速率常数(k3)介于(1.6~6.0)×10−17 cm3·molecule−1·s−1. 另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QCISD(T)/6-311+(2d,2p)//B3LYP/6-311+G(2d,2p)水平得到反应(R3)势能面及内禀反应坐标的基础上, 应用Polyrate 程序计算得到了298 K下该反应的经典过渡态理论(TST)速率常数kTST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速率常数kCVT, 并应用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对kCVT进行了校正, 得到了经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后的速率常数kCVT/SCT, 分别为2.47×10−17, 2.47×10−17和5.22×10−17 cm3·molecule−1·s−1, 与模式拟合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偶氮异丁腈基态热解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偶氮异丁腈(AIBN)在基态下的热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 首先用AM1方法对AIBN的各种可能解离的势能面(PES)进行详细的优化扫描, 进而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在6-311G*水平上对热解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内禀反应坐标(IRC)以及活化能和振动分析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在基态下, 偶氮异丁腈仅采取两键(三体)同步解离的模式进行热分解反应, 即Me2(CN)C—N═N—C(CN)Me2 → 2Me2(CN)C• + N2, 产物形成N2和Me2(CN)C• 自由基, 而单键的热分解Me2(CN)CN═N—C(CN)Me2 → Me2(CN)CN═N• + Me2(CN)C·不能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偶氮异丁腈分子中(—N═N—)的电子收缩效应, 使Me2(CN)CN═N• 进一步生成能量较低的N2和稳定自由基Me2(CN)C•的缘故. 按AIBN双键(三体)同步解离获得的活化能与实验结果吻合, 并从理论上计算得到两键(三体)同步解离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FTIR-ATR(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原位光谱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ZnSe基底上Mg(NO3)2气溶胶颗粒的潮解和风化过程. 根据FTIR-ATR光谱的演变可知, Mg(NO3)2气溶胶在潮解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相变: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接近3%时, Mg(NO3)2气溶胶颗粒为无定型水合物; 稍微升高相对湿度, 无定型颗粒转化为Mg(NO3)2·nH2O(n≤5)晶体, 并且在其表面逐渐形成热力学稳定的Mg(NO3)2·6H2O晶体; 相对湿度达到Mg(NO3)2·6H2O的饱和点(53% RH)时, Mg(NO3)2·6H2O开始溶解, 同时, 内核Mg(NO3)2·nH2O(n≤5)晶体在其表面持续转化为Mg(NO3)2·6H2O晶体, 导致固态气溶胶颗粒全部潮解时的相对湿度延迟到76%. 风化过程中, Mg(NO3)2液滴随相对湿度的降低逐渐失水进入过饱和区域; 相对湿度降至5%以下时, 形成无定形颗粒. 在过饱和Mg(NO3)2液滴的FTIR-ATR光谱中, NO3-对称伸缩振动(v1- NO3-)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 是溶剂共享离子对, 甚至接触离子对持续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HNO2与联苯水溶液经紫外光照射后发生的交叉反应的机理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NO2受355 nm紫外光激发产生的•OH能够快速加合至联苯的苯环上形成Bp-OH加合物, 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9.5×109 L·mol-1·s-1. 从动力学角度验证该加合物能够与H+发生反应, 亦可被HNO2氧化为亚硝基联苯酚. 故大气水体中的HNO2与联苯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的交叉反应可能是环境中硝基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HNCO + CN反应途径的从头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 采用全电子的UMP2方法对HNCO和CN自由基的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存在如下两条反应通道: HNCO + CN→NCO + HCN (1); HNCO + CN→HNCN + CO (2). 其中反应(1)是吸氢反应, 氢转移过程在分子间以协同方式进行, UMP2(full)/6-311G(d, p)计算位垒是 20.80 kJ/mol, 在反应的温度区间(1000~2100 K), 传统过渡态理论得出的速率常数值范围是0.32×10−11~6.9×10−11 cm3·mol−1·s−1, 支持了实验预测结果. 反应(2)是分步反应, 在反应途径上存在分子中间体, UMP2(full)/6-311G(d, p)计算位垒为83.42 kJ/mol. 反应通道(2)的位垒大于反应通道(1).  相似文献   

8.
王剑  刘忠芳  刘绍璞  申伟 《化学学报》2008,66(11):1337-1343
在pH 4.5~6.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 钴(II)与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和左氧氟沙星(LEV)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形成螯合阳离子, 它们能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与刚果红(CR)阴离子反应, 形成1∶2∶1 (Co2+∶FLQs∶CR)三元离子缔合配合物. 此时将引起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 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不同抗生素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 其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560 nm处, 并在382和278 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 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ΔI)成正比, 对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3s)分别是0.026~2.64 μg•mL-1和7.68 ng•mL-1 (CIP), 0.045~3.20 μg•mL-1和13.00 ng• mL-1 (NOR), 0.037~4.00 μg•mL-1和11.24 ng• mL-1 (OF), 0.039~4.00 μg•mL-1和11.80 ng•mL-1 (LEV), 据此提出了一种以RRS技术测定氟喹诺酮抗生素的新方法. 方法不仅灵敏度高, 而且简单、快速, 并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可用于片剂、针剂、滴眼液和人尿液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 文中还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三个新的双膦螯合配体和一系列新的cis-Pt(diphos)X2(diphos=R2PCH2CH2PR2,R=Et,n-Pr,n-Bu,i-Bu;X=Cl-,Br-,I-,CN-,SCN-,NO2-)配合物,经过IR、31P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观察到31P化学位移δp、铂-磷偶合常数Jp1-p与配体X的反位效应和双膦配体的σ-供电性质有关。此外,根据谱学研究,发现SCN-和NO2-配体存在键合异构现象,并对谱带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0.
3,6-二(3-甲吡啶-2)-s-四嗪(DMPTZ,Ⅱ)和Ce(NO3)3.6H2O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体L: N-(3-甲吡啶-2)-亚胺甲基-1-(3-甲吡啶-2)腙和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e(L)(NO3)2(H2O)3].NO3 (Ⅲ). 用IR和X单晶衍射对化合物Ⅲ的单晶进行了分析.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7.133(4), b = 11.139(2), c = 14.572(3)Å, α= 102.13(2), β=99.81(3), γ=91.10(3), Z = 2, V = 1113.6(7) nm3, μ=2.123 mm-1, F(000)=630. 结果表明, 中心原子Ce3+具有十配位, 其中配体L是三齿配, 提供了三个配位N原子, 且Ce与三个配位N原子在同一平面; 在平面骨架的上方有三分子的H2O参与配位, 提供了三个配位O原子; 在下方有两个NO3-参与配位, NO3-是双齿配位, 提供了四个配位O原子, 且这四个O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对DMPTZ在Ce(Ⅲ)的条件下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的样品制备方法和气-固自由扩散的实验方式, 使用漫反射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原位反应器, 结合离子色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NO2在NaCl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研究表明反应不只是发生在颗粒物表面, 体相也参与了反应; 颗粒物表面的活性点对反应起决定作用, 同时测定了反应级数为二级, 反应摄取系数为(1.54±0.70)× 10NO−5.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研究了SO(c1Σ)的猝灭动力学过程. 获得了SO2, O2, CO2, N2, He, CS2, CH3OH, C2H5OH, C3H7OH, C4H9OH, CH3COCH3, C6H6, CH2Cl2, CH2Br2, CHCl3, 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Σ)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 初步分析表明: 醇类分子CnH2n+1OH(n=1, 2, 3, 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Σ)的猝灭速率成正比; CO2, 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Σ)的猝灭作用不明显, 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Σ)的猝灭作用较强. 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Σ)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的螺吡喃衍生物, 将其应用到PVC膜固相基质中, 用于Zn2+的荧光检测. 优化条件下, 该敏感膜对Zn2+的响应范围为4.94×10−7~4.15×10−4 mol·L−1, 检测限为1.51×10−7 mol·L−1. 实验发现, 该敏感膜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重现性和可逆性, 而且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Hg2+, Cd2+, Pb2+, Cu2+, Fe3+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相比, 该敏感膜对Zn2+的荧光增强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方法研究了室温下(T=293 K) HCF(X~1A)自由基与SO2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中HCF(X~1A)自由基是由213 nm激光光解HCFBr2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HCF(X~1A)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此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k=(1.81±0.15)×10-12 cm3•molecule-1•s-1, 体系总压为1862 Pa. 高精度理论计算表明, HCF(X~1A)和SO2分子反应的机理是典型的加成-消除反应. 我们运用RRKM-TST理论计算了此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温度效应和压力效应, 计算结果和室温下测定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角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355 nm脉冲激光烧蚀LiMn2O4的反应. 在较低激光能量密度(0.8 J·cm-2)测得的离子和中性烧蚀产物主要有Li, O, LiO, LiO2 , Mn, Li2, Li4, Li6, LiMn, MnO, MnO2等. 激光能量密度较大时, 烧蚀产物中的氧化物不仅相对量增加, 而且物种更加丰富. 它们的飞行时间谱可用带质心速度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函数拟合. 烧蚀产物Li, LiO, LiO2 和 Mn存在能量密度表观阈值, 并且离子产物的阈值比相应的中性产物高. 烧蚀产物中原生离子和中性产物的空间角分布可用cosn θθ cosθ+(1-δ)cosnθ拟合. 此外, 对355 nm脉冲激光对LiMn2O4的烧蚀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Hg2+与Cl-, Br-和I-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组成和存在型体以及它们的吸收光谱、Rayleigh散射和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 在适当条件下反应产物将以聚集体[HgX2]n的纳米微粒存在, 其平均粒径随X-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HgCl2]n粒径小于4 nm, [HgBr2]n和[HgI2]n分别等于9和70 nm. 它们的吸收光谱也随X-离子半径的增大而逐渐红移. 前两者的吸收带位于紫外区, 而[HgI2]n在可见区有明显的吸收. 三者中只有[HgI2]n能产生强烈的共振Rayleigh散射(其特征散射峰为580 nm). 因此, 较大的粒径、界面的形成以及散射位于吸收带中是导致共振散射增强的根本原因. 而[HgI2]n纳米微粒的量子呈色效应和分子吸收光谱以及仪器因素(主要是光源的发射光谱特征和检测器的信号响应曲线), 是影响其共振散射光谱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双核铜Schiff碱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新型四甘醇醛缩苯丙氨酸Schiff碱与铜的双核配合物. 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磁化率、热分析、1H NMR及EPR谱等方法确定配合物组成为[Cu2L(NO3)]NO3. 此配合物可单独催化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浓度、溶剂以及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聚合条件为: MMA/催化剂= 500(摩尔比), [催化剂] = 7.5×10–3 mol•L–1, 1,4-二氧六环为溶剂, 80℃, 6 h, 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可以获得转化率为80%, 粘均分子量为72万, 间同立构含量为60.5%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此外, 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十分显著的清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运川  陈丹 《中国科学B辑》2005,35(6):513-519
利用原位FTIR, XRD, XPS和BET手段研究了SO2与CaO、模拟氧化物、硅酸盐水泥及其建筑尘样品的反应行为, 确认了反应产物, 并对样品的晶化状态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SO2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在CaO, 模拟氧化物, 硅酸盐水泥及建筑尘样品上发生吸附和催化氧化反应, 生成SO32−和SO42−, 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收集所得到的建筑尘样品成分主要是SiO2,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是Ca3SiO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浓硫酸对白杨素进行磺化, 磺化产物与Ca(Ⅱ)络合, 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四核钙配位标题化合物[{Ca(C15H8O7S)(H2O)(DMSO)}3{Ca(C15H8O7S) (DMSO)2}]·4DMSO.采用IR, 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 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 ī, 晶胞参数a = 1.4725(6), b = 1.6480(7), c = 2.1006(8) nm, α = 83.928(7)°, β = 85.938(7)°, γ = 85.212(7)°, V =5.041(3) nm3, Dc = 1.476 g/cm3, Z = 2, m = 0.568 nm−1, F(000) = 2324, R = 0.0778, wR = 0.1821. 标题化合物为四核钙配位化合物, 4个Ca(Ⅱ)被4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羰基和羟基氧负离子桥联, 形成近似正方形. Ca(Ⅱ)的配位数都是7,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羟基、羰基、磺酸根的氧原子, 以及水和DMSO的氧原子. 4个配体位于4个配位Ca(Ⅱ)组成的正方形平面两侧, 同侧配体两两平行且它们之间存在p-p堆积作用, 异侧配体之间近似垂直.同时, 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在λex=410 nm条件下可发出λem=520 nm的绿色荧光, 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Sm2O3, HClO4, NaOH和α-K8SiW11O39·nH2O等为原料合成了组成为K3{[Sm(H2O)7]2Na[α-SiW11O39Sm(H2O)4]2}·14H2O的三维无限伸展结构稀土配合物, 并经IR, UV光谱, ICP原子发射光谱, TG-DTA, 循环伏安, 变温磁化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1.2462(3), b = 1.2652(3), c = 1.8420(4) nm, α = 87.45(3), β = 79.91(3), γ = 82.57(3)°, Z = 1, R1 = 0.0778, wR2 = 0.1610. 结构分析结果显示, Sm3+(1)配离子镶嵌在[α-SiW11O39]8−的空缺位置形成[α-SiW11O39Sm(H2O)4]5−亚单元, 两个[α-SiW11O39Sm(H2O)4]5−亚单元通过两个Sm(1)-O-W桥互相连接形成标题化合物的二聚体结构单元[α-SiW11O39Sm(H2O)4]210−, 相邻的二聚体结构单元又通过两个Sm3+(2)配离子和一个Na+(1)离子桥连成一维链状结构, 链与链之间通过K+(1)离子连接成二维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又通过K+(2)离子构筑成新奇的三维无限伸展结构. TG-DTA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阴离子骨架分解温度为554℃. 循环伏安行为测试表明, 标题化合物阴离子在pH = 3.1的水溶液中存在两步氧化还原过程. 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 在较高温度(110 ~300 K)时, 标题化合物磁性遵循居里-外斯定律, 在较低温度(2~ 110 K)时, 存在较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