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剂,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环和芳环/芳稠杂环的N-酰腙衍生物6~8和11.利用IR、1H NMR、13C NMR和2D NMR(包括1H-1H COSY和NOESY)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和构型.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PTP1B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PTP1B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除了化合物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苯氨基乙酰肼(6a)、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4-甲基苯氨基)乙酰肼(6b)、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3-硝基苯氨基)乙酰肼(6g)和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4-硝基苯氨基)乙酰肼(6h)外,其它化合物的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齐墩果酸,其中N,N'-[(9-丁基咔唑基)-3,6-二亚甲基]-2,2'-[二(4-硝基苯氨基)]双乙酰肼(11b)的活性最高,IC50=(0.89±0.06)μmol/L.利用分子对接分别研究了代表目标化合物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4-溴苯氨基)乙酰肼(6d)、N'-[9-(2-氯噻唑-5-甲基)咔唑-3-亚甲基]-2-((2-(1-萘氧基)甲基)苯并咪唑-1-基)乙酰肼(7f)和11b与PTP1B酶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喹啉类衍生物、芳腙以及酰腙类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以1-萘胺、取代苯甲醛和丙酮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Doebner-Miller反应生成苯并[h]喹啉甲酸甲酯,酯还原后再氧化得到相应的醛.取代苯并[h]喹啉甲醛分别与肼盐和酰肼反应合成苯并[h]喹啉腙及酰腙类化合物.初步活性数据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细胞周期分裂蛋白25B (CDC 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1B表现出较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高效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1,2,3-三氮唑[4,5-d]嘧啶类衍生物,对这些化合物在人类五种癌细胞MGC-803(人胃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EC-109(人食管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1H-苯并[d]咪唑-2-基)甲基)硫基)-3-苄基-N-(4-氯苯基)-3H-[1,2,3]-三氮唑[4,5-d]嘧啶-7-胺(11b)和2,2'-((5-(((1H-苯并[d]咪唑-2-基)甲基)硫基)-3-苄基-3H-[1,2,3]-三氮唑[4,5-d]嘧啶-7-基)氮烷二基)双(乙烷-1-醇)(11m)对MGC-803和Hela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优于对照品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4.
将1,2,3-三唑环结构及1,2,4-噁二唑环等多个药效团结构叠加到同一个硫氮杂卓分子中,为药理及生理活性研究提供较好的先导化合物。反应在三乙胺存在下,用2,4-二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与α-氯代-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肟在室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的2-苯基-1,2,3-三唑基[1,2,4]噁二唑并[4,5-a][1,5]苯并硫氮杂卓化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是近年来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的前沿热点.本研究以Debio1347为先导化合物,依据其与FGFR蛋白的对接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1个5-氨基吡唑及5-氨基-1,2,3-三唑类FGFR抑制剂.测定了化合物对受体酪氨酸激酶FGFR2以及FGFR2依赖型胃癌细胞株(SNU16)的体外抑制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了初步的探讨.其中,1-[5-氨基-1-(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1H-吡唑-4-基]-1-(1H-噻吩并[3,2-b]吡咯-2-基)甲酮(8)与1-[5-氨基-1-(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1H-1,2,3-三唑-4-基]-1-(1H-吲哚-2-基)甲酮(18)在酶水平上表现出了与Debio1347(3.5 nmol·L-1)相近的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3,2.3 nmol·L-1;在细胞水平上,化合物8和18与Debio1347(37.7 nmol·L-1)相比较活性略微降低,其IC50值分别为77.3,155.2 nmol·L-1.  相似文献   

6.
将1,2,3-三唑环结构及1,2,4-噁二唑环等多个药效团结构叠加到同一个硫氮杂卓分子中,为药理及生理活性研究提供较好的先导化合物.反应在三乙胺存在下,用2,4-二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与α-氯代-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肟在室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的2-苯基-1,2,3-三唑基[1,2,4]噁二唑并[4,5-a][1,5]苯并硫氮杂卓化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3,3-二甲基-1-(1H-1,2,4-三唑基)-2-丁酮肟为原料,经醚化、肼解及腙化3步反应得到(E)-N'-(取代苯亚甲基)-2-[(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基-2-亚甲氨氧基]乙酰肼(3a~3u),化合物3与二乙酸碘苯(IBD)反应,合成了21个(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肟-(5-芳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醚(4a~4u),化合物4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4c的晶体结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4k,4f,4j和4n对纹枯病菌的防效率分别为70.9%,60.2%,60.0%和60.6%;在25 mg/L浓度下,化合物4b,4c,4d和4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71.8%~76.9%.  相似文献   

8.
以2-吲哚酮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取代酰腙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进行确证.采用浊度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citri)、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Solanacearum,R.solanacearum)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ryzae)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氰基-N'-((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基)亚甲基)乙酰肼(12a)、4-氯-N'-((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基)亚甲基)苯甲酰肼(12c)、4-氟-N'-((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基)亚甲基)苯甲酰肼(12f)、N'-((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基)亚甲基)-4-硝基苯甲酰肼(12k)和N'-((2-吗啉基-1-丙基-1H-吲哚-3-基)亚甲基)异烟肼(12m)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2a、12c、12f、12k和12m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50为73.79、61.94、59.70、36.72和82.79μg/m L,抑制活性优于对照药叶枯唑和噻菌铜(EC50分别为92.4、120.22μg/m L).  相似文献   

9.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阿维菌素B1a为先导化合物,经过酰胺化和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酰胺结构的4"-阿维菌素三唑类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桃蚜和秀丽隐杆线虫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在0.1μg/m L浓度下,4"-(1-(4-(2-(4-氯苯基)-3-甲基丁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b)和4"-(1-(4-氯苯甲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e)对朱砂叶螨的杀虫活性达到83.5%和81.2%;4"-(1-(2-氨基-3-甲基苯乙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i)对桃蚜(c:50μg/m L)和秀丽隐杆线虫(1μg/m L)的杀虫活性分别为86.4%和74.6%,优于对照药阿维菌素B1a.  相似文献   

1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作为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负调节因子,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潜在靶标.为了寻找非磷酸酯类PTP1B抑制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E)-1-取代苯基-3-[4-((E)-(2-(4-苯基噻唑-2-基)腙)甲基)苯基]-2-丙烯-1-酮(4a~4n),并对化合物进行了PTP1B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对PTP1B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h活性最佳,IC50为(2.57±0.50)μmol L-1.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抑制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环芳氨基乙酰腙衍生物.其结构和构型用IR、~1H NMR、~(13)C NMR和2D NMR(包括~1H-~1H COSY、~1H-~(13)C HMBC和NOESY)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通过对PTP1B抑制活性的测试发现,目标化合物对PTP1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大多数化合物的IC_(50)值低于阳性对照药物齐墩果酸,其中N'-(9-辛基咔唑-3-亚甲基)-2-(4-硝基苯氨基)乙酰肼(3t)活性最高,IC_(50)=(2.78±0.04)μmol/L.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化合物3t与PTP1B酶的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下2-[4-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酰腙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寒  赵志刚 《有机化学》2009,29(1):119-122
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丙酮作溶剂, 1-[二-(4-氟苯)甲基]哌嗪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得到2-[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酸乙酯(1), 1与水合肼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反应得到2-[二-(4-氟苯)甲基]哌嗪乙酰肼(2), 进一步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2-[二- (4-氟苯)甲基]哌嗪乙酰肼(2)与取代芳香醛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3a~3f. 合成的6个目标化合物通过熔点测定和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3.
6H-二苯并[b,d]吡喃-6-酮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荧光性能而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6H-二苯并[b,d]吡喃-6-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分子内关环法、碳氢键活化法、合成苯环法、氧化法,并比较了这四类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今后,如何高效、经济、绿色地合成在特定位置含特定取代基的6H-二苯并[b,d]吡喃-6-酮及其类似物,仍是天然产物合成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三唑-苯并噁唑类化合物,采用最大电惊厥模型(MES)和皮下戊四唑模型(Sc-PTZ)评价了其抗惊厥活性,用旋转棒法测定了其神经毒性.药理实验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在MES和Sc-PTZ模型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惊厥活性,其中2-(3-氟苄基)硫基-5-(4H-1,2,4-三唑-4-基)苯并[d]噁唑(5i)的抗惊厥活性最强,其在MES和Sc-PTZ模型中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分别为11.4和31.7 mg/kg,半数神经毒性剂量TD_(50)为611.0 mg/kg,保护指数PI值分别为53.6和19.3,明显优于对照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GABA合成酶抑制剂硫代氨基脲的预处理使得化合物5i的抗惊厥活性明显下降,说明化合物5i的抗惊厥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作用于GABA神经能系统譬如增加GABA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三类含1,2,3-三氮唑结构的1,5-苯并硫氮杂[艹卓]化合物3-(1H-1,2,3-三氮唑)-4-芳基-2,5-二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5a^5f)、3-(2H-1,2,3-三氮唑)-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6a^6f)和3-(1H-1,2,3-三氮唑)-4-芳基-2,3,4,5-四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7a^7f).研究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条件,分离出其中两个副产物并进行了结构确定.目标产物的抑真菌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5a^5f对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新生隐球菌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初步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1H-1,2,3-三氮唑环和C=C双键是化合物5a^5f抑真菌活性的关键官能团.  相似文献   

16.
1-甲基-4-苯基-1H-1,2,3-三唑-5-甲酸是一类重要的三唑类衍生物,是多种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以苯乙炔为原料,设计出了一条定向合成1-甲基-4-苯基-1H-1,2,3-三唑-5-甲酸的新方法.首先苯乙炔与叠氮化钠、碘甲烷在碘化亚铜催化下反应生成1-甲基-4-苯基-1H-1,2,3-三唑,再依次与正丁基锂、甲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1-甲基-4-苯基-1H-1,2,3-三唑-5-甲醛后直接氧化生成目标化合物.该合成途径原料易得、总产率较高、后处理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将取代色满酮 ( 1 )与芳肼反应生成的腙与 HNCO发生 [3 +2 ]环加成反应 ,加成产物 ( 2 )经氧化得到偕偶氮异氰酸酯 ( 3 ) .化合物 3在 HBF4 的催化下发生环化 -重排反应 ,得到新颖的三环系 2 -氧代 -1 ,2 ,4-三唑并[3 ,2 -d][1 ,5 ]苯并氧氮杂化合物 5 a~ 5 g  相似文献   

18.
以咔唑和4-氰基氯化苄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腙衍生物6,并利用IR、1H 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6对Cdc25B/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4-[(咔唑-9-基)甲基]-N'-(2-羟基-1-萘亚甲基)苯甲酰肼(6g)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 IC50值分别为(2.16±0.38)和(1.06±0.23)?g/mL.对化合物6g进行分子对接的研究结果表明, 6g能与Cdc25B/PTP1B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形成氢键和疏水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取代色满酮(1)与芳肼反应生成的腙与HNCO发生[3+2]环加成反应,加成产物(2)经氧化得到偕偶氮异氰酸酯(3).化合物3在HBF4的催化下发生环化-重排反应,得到新颖的三环系2-氧代-1,2,4-三唑并[3,2-d][1,5]苯并氧氮杂化合物5a~5g.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5-(α-萘)-2H-四唑-2-乙酰肼(Ⅰ)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缩合制得16种新的1-[5-(α-萘)-2H-四唑-2-乙酰基]-4-芳酰基胺基硫脲(Ⅱ),(Ⅲ)在碱性催化条件下环化为3-[5-(α-萘)-2H-四唑-2-亚甲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Ⅲ),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鉴定,对化合物(Ⅲ)的质谱裂解进行分析,解释了化合物(Ⅱ)的环化方向,经初步筛选,发现个别化合物对小麦胚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