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探头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测定了新鲜离体的甲状腺癌微转移颈部淋巴结(16枚)和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的FTIR光谱, 配对比较了两组光谱13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38个FTIR参数, 明确了甲状腺癌微转移淋巴结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相比, 微转移淋巴结光谱中与蛋白、脂质、糖类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蛋白质相关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3280/I1460和I1640/I1460显著升高, 半高宽F1640显著增宽, 而F1546则变窄; 与脂类相关的相对峰强I1400/I1460明显增高; 与糖类相关的1165 cm-1处谱带的相对峰强I1165/I1460显著降低; 与核酸相关的1240 cm-1处谱带的相对峰强I1240/I1460显著升高.结果表明, FTIR能够检测出甲状腺癌的微转移淋巴结, 可能应用于甲状腺癌病人的精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NaNO3和NaClO4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发生离子-溶剂和离子-离子的相互作用, 分析结果表明, DMF的OC-N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定量计算了在Na+浓度为0.22~1.24 mol/kg范围内的溶剂化数为1~4. 对谱图中酰胺基上C-N和CO的特征峰强度随Na+浓度变化的对比, 推测离子溶剂化作用导致DMF的酰胺基内部形成共轭键.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优化及热力学性质计算, 得到C-N键伸缩振动频率及红外光谱强度变化规律. 优化结构与实验结论相符合. 由NaNO3的ν2谱带及NaClO4的ν1谱带的解析得到溶液中阴离子缔合效应的一般规律, 并通过阴离子缔合特征峰与酰胺基上的N-C-N面外振动峰(865 cm-1)的变化情况, 讨论了溶液中的离子溶剂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二维拉曼相关光谱技术研究了稀土离子Eu3+对血红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Eu3+浓度作为微扰,血红蛋白的结构敏感谱带均对微扰敏感,氧化态和自旋态标志谱带1374和1640cm-1发生了同步变化,且明显先于其它谱带强度的变化,稀土离子Eu3+对血红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它的氧化态和自旋态.  相似文献   

4.
用355 nm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检测了煤焦油常温拉曼光谱;应用两种量子化学计算程序(Gaussian-DFT和ADF)模拟了占总量1%以上的15种煤焦油组分的拉曼光谱,模拟结果与实验光谱能较好匹配,并对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分析。研究表明,煤焦油组分主要由共轭六元环构成,其拉曼光谱特征谱带主要在1 660、1 420和1 265 cm-1附近,当共轭六元环成链式结构时,1 420 cm-1谱带特征明显;五元环嵌入共轭六元环链式结构会导致其拉曼光谱在1 265和1 660 cm-1谱带相对强度增大;五元环、杂原子基团和甲基侧链依附在共轭六元环上,则对组分的拉曼光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拉曼光谱(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拉曼光谱观察水合分子对无水、一水、三水稀土乙酰丙酮络合物的金属-氧(M-O)拉伸振动带的影响,发现无水络合物在400cm-1附近只有一个振动带,一水络合物在400和415cm-1附近有两个强度不等的振动带,它们的M-O振动频率随原子序数变化都呈“四分组”效应,而三水络合物400cm-1附近带变形,且随轻、重稀土而异,从而干扰了镧系变化规律,没有系统的“四分组”效应。由于一水络合物415cm-1附近带随脱水而消失,吸水而复现的可逆实验事实,修正了前文对415cm-1附近带的指定,而归属于(M-O)H2。络合物M-O拉伸带随水合分子变化反映灵敏,出现特征带形。  相似文献   

6.
人体乳腺癌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正常乳腺组织、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与正常组织的光谱相比,癌组织中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残基的νC-O(H)谱带位置明显向高波数位移,表明组织中该基团中的氢键大部分被破坏.蛋白质分子的氢键化的νNH谱带位置向低波数位移,且谱带形状也有所改变,说明NH…O=C氢键化程度增强.核酸的磷酸二酯基团的νs,PO2-谱带吸收强度明显增强,反映癌细胞内DNA相对含量增加;位于970cm-1附近的νs,PO3-谱带强度增加,提示细胞中磷酸化蛋白含量增加.而胶原蛋白的特征谱带强度减弱,说明其相对含量减少.研究证明,红外光谱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乳腺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八酰氧基)苯基卟啉及其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和Zn(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7种卟啉化合物在3600~19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结果表明,3318.0及968.4cm-1处的吸收谱带分别是四(对-十八酰氧基)苯基卟啉N-H键的伸缩振动和面内弯曲振动,生成配合物后这些谱带消失.243cm-1附近的吸收谱带是M-N键伸缩振动和卟啉环变形振动的复合振动,321cm-1附近的吸收谱带是M-Cl键的伸缩振动,金属敏感带出现在1350,1018,995,802,740,632和232cm-1附近.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薄膜在5Hz拉伸频率作用下,测得其同相和正交的动态偏振红外光谱.由此可知,薄膜拉伸初期的粘弹性在分子水平上主要由代表软硬段界面游离的氨酯键1719 cm-1和有强相互作用的酯键1732 cm-1界面有相互作用的氨酯键1709 cm-1和游离的酯键1748 cm-1,四种官能团代表的链段来表现:前者主要提供弹性变化,后者主要提供粘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的红外光声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试并研究了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及其Mn(Ⅲ)、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在3600~190cm-1范围内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结果表明:3318.0和968.0cm-1处的吸收谱带分别是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N-H键的伸缩振动和面内弯曲振动,生成配合物后这些谱带消失.~243cm-1处的吸收谱带是M-N键伸缩振动和卟啉环变形振动的复合振动,~320cm-1处的吸收谱带是M-Cl键的伸缩振动,金属敏感带出现在1504,1350,1022,995,796和235cm-1处.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含氮杂冠醚和胸腺嘧啶的双亲聚合物聚[N,N-二乙氧基-1,10-二氮杂-18冠-6-5-甲基-胸腺嘧啶-异酞酸酯](PCTSE). 用SEM观测到其在水溶液中自发聚集成直径为150~220 nm的纳米球; 用动态光散射测得PCTSE纳米球水溶液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0~240 nm, 用FTIR研究了PCTSE/腺嘌呤中胸腺嘧啶与底物腺嘌呤的分子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聚合物中胸腺嘧啶环上C4=O伸缩振动峰从1670 cm-1位移至1664 cm-1, 表明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形成了氢键. 变温红外光谱表明, 该峰又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向高波数位移, 最后位移到识别前的1670 cm-1处, 表明所形成的氢键断裂.  相似文献   

11.
热分析法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热熔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一系列以高效催化聚合而得的初生态超高分子量(Mw=70-315×104)聚乙烯粉的热熔行为,还研究了在接近熔化或部分熔化的温度下恒温热处理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香菇多糖的成分及其分子量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从香菇子实体中用0.9%NaCl水溶液、85%乙醇、热水、1%草酸铵、5%NaOH/0.05%NaBH4和2%NaOH/2%尿素分别提取出四种杂多糖(L-FⅠ-L-FⅣn)和两种葡聚糖(L-FⅤ和L-FⅥn).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而且按照分离过程的进行多糖中葡萄糖含量递增.由光散射和膜渗透压法研究了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旋转半径2>1/2、第二维利系数A2及数均分子量Mn.L-FⅡ、L-FⅢ、L-FⅤ及L-FⅥn的Mw值依次为19.7×104、192.3×104、136.4×104和136.7×104,它们的多分散系数-Mw/-Mn在3~5范围.  相似文献   

13.
The binding constant(KDOM) of pyrene onto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Mw) fractions of a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extract from an estuarine sediment was measured via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 and the possible binding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water chemical parameters on pyrene binding was studi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OM steric conformation. DOM fraction with larger Mw(>14000) showed a greater KDOM(2.02×105) than that with smaller Mw did, and the KDOMs were 1.16×105 and 1.13×105 for the fractions with Mw of 1000-14000 and <1000, respectively. The KDOMs of different Mw DOM fractions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atomic ratio of C/H and absorbance at 280 nm; whil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KDOM and (O+C)/N (atomic ratio), and KDOM and O-containing groups. These correlations indicat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aromatic structur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olarity on DOM binding capacity.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specific interactions existed between pyrene and the DOM fraction with larger MW besides hydrophobic partition, i.e., NH-π interaction in DOM moiety(1000-14000) and π-π electron donor acceptor(EDA) forces in DOM moiety (>14000). KDOM varied in a complex pattern with increasing cation concentration and pH,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 in DOM steric conformation. Formed aggregates favored the lipophilic partition of pyrene. However, the accessibility to some interior binding sites became low when the aggregate was too large, leading to a reduced KDOM.  相似文献   

14.
灵芝菌丝体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溶液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磷酸盐缓冲液在80℃时从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多糖-蛋白质缀合物LM-A.成分分析表明,GLM-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蛋白质含量为13%.GLM-A在1∶1水稀释的饱和镉乙二胺溶液中30℃时的特性粘数[η]和均方根旋转半径〈S21/2的分子量依赖关系分别为[η]=5.1×10-2Mw0.06(cm3·g-1)和〈S21/2=3.9×10-2Mw0.50(nm).按照Yamakawa-Fujii-Yoshizaki蠕虫状圆筒模型的粘度理论和Bohdanecky表达式,求得GLM-A的分子参数为:单位围长摩尔质量ML=(530±10)nm-1,持久长度q=(2.8±0.2)nm.链直径d=0.75nm.实验结果表明,GLM-A在该溶液中为无规线团构象.  相似文献   

15.
由乙烯高效催化聚合而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系研究以高效催化聚合获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结构和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高效催化剂及初生聚乙烯的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初生聚乙烯粉未,发现毛遂边缘的超分子原纤维状织态结构。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乙烯粉末的熔融和冷却结晶过程,生成的球晶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倒换气相色谱测定了初生聚乙烯的结晶度随分子量而增大;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密度梯度法测定经退火或热压制的聚乙烯样品的结晶度均随分子量增大而下降。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粒尺寸亦随分子量增大而减小。差热分析和倒换气相色谱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的结晶熔点温度(Tm)要比普通分子量聚乙烯高8-12℃。不同分子量聚乙烯的热形变曲线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熔融温度后出现明显的橡胶态。此外,还用差热与热重分析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热老化行为。测定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异抗冲强度和沙浆磨耗量。并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了常规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试样的冲击断面的织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家当今感兴趣的前沿研究领域. 研究小分子(离子)在生物大分子上的聚集形式以及机理, 帮助人们弄清其污染物及毒物在生物大分子上的结合, 在病理分析、临床检测以及基因变异有重要意义. 常用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1~6]、荧光法[7,8]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技术(RRS)等[9~12]. 但是, 大分子与探针分子间的结合机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13,14]. 蛋白质分子由于复杂的立体构象形成弱微静电场[15,16], 在其作用下, 带电荷的小分子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到微相电场表面.  相似文献   

17.
Kaminsky等 [1,2 ] 用二茂基 ( Cp,Ind,Flu)过渡金属 ( Ti,Zr和 Hf)化合物 /MAO催化剂催化丁烯 - 1聚合 ,得到间规 -等规或间规 -等规 -无规的混合物 ,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5 0 0 0 0至 1 5 0 0 0 0 .Rossi[3] 用( CH3) 2 Si( H4 Ind) 2 Zr Cl2 /MAO研究了丁烯 - 1的等规聚合 ,产物分子量仅 2 0 0 0左右 .林尚安等[4 ,5] 采用单茂钛催化剂 Cp* Ti( OBz) 3/MAO催化丁烯 - 1聚合 ,产物为立体多嵌段聚丁烯 - 1 .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丁烯 - 1聚合制备高分子量无规弹性体聚丁烯 - 1的报道 .我们用单茂钛 Cp* Ti( OC…  相似文献   

18.
辐射引发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三元沉淀共聚合张志成,葛学武,葛敏,张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聚丙烯腈,超高分子量,辐射引发,沉淀共聚合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首先要制备优良的丙烯腈基原丝(SAF).SAF聚合物具有超...  相似文献   

19.
以芳香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步成环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芳环单元不同的芳香寡聚磺酸酯桥联大环化合物。 合成产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认。 并对合成方法、紫外光谱和变温核磁结构研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化合物3~5的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66 nm处,化合物6在267 nm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4.65×104、5.61×104、5.09×104和9.98×104 L/(mol·cm);检出限分别是2.15×10-7、1.78×10-7、1.96×10-7和1.00×10-7 mol/L。 变温核磁数据证明,苯环上连有支链有利于固定构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结构固定的杯芳烃。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系列环氧乙烷-(对苯二甲酸乙二酯-CO-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磺酸钠)多嵌段共聚物(EOTM-SO3Na),用NMR、WAXD和DSC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EOTM-SO3Na是一种新型的单阳离子导体,室温电导率可达2.3×10-6S·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