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在50—90MeV的能量范围内,以1.0MeV为能量步长,测量了16O+28Si的全熔合激发函数.用熔合模型分析了激发涵灵敏,提取了模型参数在质心系能量小于46MeV时,激发函数存在粗结构,其峰位分别在34.5、38.5和43MeV.能量在46MeV以上时,结构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能区70—160MeV 12C+12C散射角分布的分析,建立起一个能量相关的光学势.这个势能很好地再现同一能量区域内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27Al+27Al耗散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束流27Al8+的入射能量从114MeV到127MeV变化,能量步长为200keV.探测角度覆盖了实验室系10°—57°的连续区域.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耗散产物的能量自关联函数.结果表明,反应所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的阻尼相干转动造成了激发函数中不可平滑的涨落结构,相干转动的阻尼来自量子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4.
在入射能量为55—75MeV的范围内,借助于位置灵敏的△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16O+natS反应的全熔合激发函数并做了讨论分析,提取了模型参数.激发函数存在着粗结构,其峰位分别为EcM=38、43、48MeV.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B,C,N,O,F和Ne的激发函数,入射束流的能量从110.25MeV到118.75MeV, 能量步长为250keV. 从产物的 能量自关联函数中提取了反应中所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的转动惯量, 与相粘模型计算的刚体转动惯量相比较, 结果表明形成的双核系统有大的形变.  相似文献   

6.
完成了19F+93Nb耗散反应产物激发函数的两次独立测量,入射束流的能量从102MeV到108MeV,步长250keV.实验结果在一些相同能量点两次测量的截面不能重复.分析表明:能量自关联函数的离散程度大约相当于随机计数率引起的离散程度的3倍;激发函数曲线相对于能量平均本底的几率分布,有大约21髎超出了标准高斯分布宽度的3倍;两次测量得到的截面之差的几率分布大约有18髎也超出了标准高斯分布宽度的3倍.可见,两次测量的19F+93Nb耗散反应产物激发函数的截面不重复性具有明确的统计意义,其来源不是计数率的随机涨落.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量能量从114—120MeV、能量步长为200keV的重离子耗散反应27Al+27Al从θ(cm)=50°—90°的角分布和激发函数,在对所有宏观出射道积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重离子耗散反应中激发函数涨落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102MeV到108MeV 19F+45Sc反应在θ1=26°和θ1=42°的耗散部分产物的激发函数,能量步长300keV,靶厚53μg/cm2.用统计理论求得了各元素的能量相干宽度Γ,提取了反应的特征时间τ,探讨了耗散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位置灵敏的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量为50-90MeV范围内的16O+12C反应全熔合截面,发现全熔合激发函数是不平滑的,存在着一些结构,其峰位约在26.0,31.0和36.4MeV.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11.
用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30MeV/u 40Ar +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粒子,由两体符合事件提取了αα关联函数.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本底关联函数,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探测效率函数,在扣除本底产额并考虑探测效率的修正后,对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40Ar +112Sn和40Ar+124Sn提取的相对态布居核温度分别是4.18±0.25 0.21MeV和4.10±0.22 0.20MeV ;考察态布居核温度和粒子能量的关系时,观察到两个系统的发射温度均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缺中子系统40Ar +112Sn中由低能时的5.13±0.30 0.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87±0.37 0.29MeV ,丰中子系统40Ar+124Sn中由低能时的5.39±0.30 0.2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32±0.28 0.23MeV .用激发热核衰变过程的同位旋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能量为51—97MeV的16O离子轰击115In的反应中,采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21个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实验结果与复合核统计蒸发模型的Alice程序以及描述复合核统计蜕变过程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19F+93Nb重离子耗散碰撞中截面测量的不可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19F+93Nb重离子耗散碰撞激发函数的两次独立测量.束流19F8+的入射能量100—108MeV,能量步长250keV;两次测量中分别使用了厚度为70和71μg/cm293Nb靶,其它宏观实验条件(例如,入射能量及能量步长,探测器及其探测角度,加速器、电子学以及数据获取系统的参数选取等等)则保持完全相同.实验结果表明,两次测量所得到的耗散产物截面的激发函数的不平滑结构具有不可重复性.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最近提出的理论预言:“在复杂量子碰撞中存在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与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活化方法测量了1?4MeV中子引起的185Re(n,2n)184gRe,185Re(n,2n)184mRe和191Ir(n,2n)190Ir核反应的截面.中子能量En=(14.7±0.2)MeV时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817±85)mb,(390±18)mb和(2038±82)mb.并利用HFTT程序计算了中子能量在7—18MeV范围内的截面值,给出了其中两个核反应的激发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02.25—109.25MeV 19F+51V耗散反应激发函数的振荡现象,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截面涨落的能量相干,振荡结构表现出很强的出射道相关性.能量相干宽度Γ随出射产物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而变化.讨论了双核系统的角速度阻尼与转动能耗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飞行时间(TOF)加△E-E探测系统,在102.25-109.50MeV(能量步长为250keV)的19T+51V反应中,第一次给出了耗散碰撞同位素产物的激发函数,讨论了双核系统的能量相干宽度Γ与产物的质量数A和Γ与产物的中子过剩自由度N/Z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F+93Nb耗散反应产物激发函数中截面测量的不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19F+93Nb重离子耗散碰撞激发函数的两次独立测量.束流的入射能量为100—108MeV,步长250keV.两次测量的宏观条件几乎完全一样,惟一的差别是使用了厚度分别为70和71μg/cm2的两块93Nb同位素靶.实验结果表明:(1)两次测量所得到的耗散反应产物激发函数的涨落具有不可平滑的结构;(2)这种不平滑的涨落截面有不重复的迹象.着重从实验的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用北京Q3D磁谱仪及其重离子焦面探测器系统测量了两个体系的14个弹性散射角分布,即16O+94Zr体系在52,57,59,62,72,82和92MeV 7个能量点及16O+116Sn体系在57,59,62,67,72,82和92MeV 7个能量点的弹性散射角分布.用耦合道理论的ECIS计算程序拟合数据,初步观察到了“阈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云母核径迹探测器测量了轰击能量从73.7—93.4MeV的16O+238U反应的裂变截面和碎片角分布.用考虑了核静态形变的Wong模型很好地重现了裂变激发函数,由此抽取了复合核的自旋分布.同时,利用裂变鞍点过渡态理论以抽取的自旋分布计算了裂变碎片角分布,表明碎片各向异性实验值大于理论值.此外实验揭示出,在低能区碎片各向异性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走向不同于以前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27Al+27Al(Elab≈120MeV)耗散反应激发函数涨落的实验研究中,首次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获得截面涨落的角度关联系数和角度关联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角度关联函数的形状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角度相干宽度至少为40°;截面涨落在前后角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角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