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研究了溶胀的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网络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质子的弛豫行为。交联网络中,随着交联度增大,T1CH/T1CH2的值由1.17逐渐趋近于1;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T1CH/T1CH2的值由最稀浓度下的1.7过渡到1。说明在交联网络中,交联度很低时,链段的运动已经相当受约束;但交联度很大时,充分溶胀的交联网络中链段运动仍有一定自由度。而在线型高分子浓溶液中,链段的运动严重受阻,导致自旋扩散效应非常完全,彻底平均掉了各质子间T1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考察了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与溶胀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凝胶的质子弛豫行为。发现在溶胀交联体系中,不论交联度高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都呈现出双指数衰减特征;而在线型溶液体系中,聚苯乙烯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符合单指数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3.
用13C NMR方法,测定了辐射交联顺1,4 聚丁二烯在室温下的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T1),核Overhauser因子(NOE),和13C NMR线宽.以及凝胶本体1H NMR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果表明,辐射交联顺1,4 聚丁二烯体系中,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各碳核质子的T1值变化很小,而—CH2—核的NOE因子明显降低和13C NMR线宽增宽.以及1H NMR的T1和T2表现的双指数弛豫特性反映了交联体系中大分子链段长程运动受阻以及饱和交联叔碳核—CH对链段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考察了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与溶胀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凝胶的质子弛豫行为。发现在溶胀交联体系中,不论交联度高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都呈现出双指数衰减特征;而在线型溶液体系中,聚苯乙烯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符合单指数衰减特征。说明在线性聚苯乙烯溶液中,高分子的链段运动是一种均匀行为,而在溶胀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体系中,不论交联度高低,高分子链段运动始终存在快慢不同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用13CNMR方法,测定了辐射交联顺1,4聚丁二烯在室温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核Overhauser因子(NOE),和13CNMR线宽.以及凝胶本体1HNMR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果表明,辐射交联顺1,4聚丁二烯体系中,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各碳核质子的T1值变化很小,而—CH2—核的NOE因子明显降低和13CNMR线宽增宽.以及1HNMR的T1和T2表现的双指数弛豫特性反映了交联体系中大分子链段长程运动受阻以及饱和交联叔碳核—CH对链段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聚苯乙烯(PS)和乙基纤维素(EC)溶于CH_2Cl_2中,利用水中干燥法制备PS-EC复合膜微胶囊。当复合膜的微孔中含有磷酸三丁酯(TBP)时,微胶囊膜对Cr_2O_7~(2-)具有传输功能。芯材采用高浓度NaOH时,可使Cr_2O_7~(2-)逆浓差传输。研究了PS和EC的比例、微胶囊粒径、NaOH浓度及TBP含量对传输的影响.在适当条件下,10min内Cr_2O_7~(2-)的浓度由1×10~(-4)mol/L降至1×10~(-7)mol/L以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溶性钯-膦配合物PdCl2(TPPTS)2催化1-己烯加氢反应,考察了两相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膦配体TPPTS,以及溶液pH值等对反应的影响,证明了1-己烯加氢反应中有一诱导期.反应中涉及两种催化活性物种.一种是由PdCl2(TPPTS)2还原生成的低氧化态催化物种,它在一定的CTAB浓度下,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另一种是被TPPTS或H2还原形成的钯黑.根据PdCl2和TPPTS反应过程的31PNMR研究,对PdCl2(TPPTS)2分子中Pd被还原和TPPTS被氧化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将高聚物溶液中大分子链尺寸对浓度的依赖关系与Zimm稀溶液第二维里系数的统计力学硬球模型相结合,借助聚合物的特性粘数、Mark-Houwink方程或分子量,计算聚合物-溶剂体系在稀溶液浓度范围内π/C或H·C/τ的模拟实验值。再以π/C或H·C/τ与浓度线型回归中的始斜率求体系的第二维里系数A2,计算了30种聚合物-溶剂体系的295个不同分子量的A2值,结果均与其实验值吻合较好,且明显优于其它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无水ZnCl2催化下,用SO2Cl2/CH2(OCH3)2法对阴离子聚合所得到的窄分子量分布聚苯乙烯(D〈1.10)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同时使生成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发生大分子间的Fiedel-Crafts反应,一步合成了结构明确的无规支化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10.
左正忠  侯润香 《电化学》1997,3(2):148-15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沉积光亮锡钴镜三元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7.2H2O100-150,Na2EDTA.2H2O20-30,SnCl2.2H2O15-20,CoSO4.7H2O25-35,ZnCl215-20g.L^-1;稳定剂WDZ-1 60-100,光亮剂WDZ-215-20mL.L^-1,pH=4-6,Dk=0.55。0A.dm^-2,T=5-35℃。在此条件下可  相似文献   

11.
在0.004mol/L HCl-1×10^-3mol/L SCN^--5×10^-5mol/L磷酸三丁酯(TBP)溶液中,Cu^2+可在-0.42V(vs.SCE)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波高较无TBP存在时增加近3倍,二阶导数峰电流与0.005 ̄4.0mg/L Cu^2+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波性质及增敏机理,表明该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TBP起协同吸附作用。本法已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头算和RRKM理论研究了一氟二氯代甲烷热解离动力学,并得到了一套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解离通道:(1)HCl+CFCl_2,(2)Cl+CHFCl,(3)HF+CCl_2,它们的活化能分别为:243.3、258.9、309.8kJ/mol。研究结果表明,氯化氢消除反应和碳氯键简单断键反应是两个主要的并且是竞争的通道,三个反应通道的高压速率常数分别为k_1=8.74×10~(14)exp(-29163T)_s~(-1),k_2=7.09×10~(15)exp(-31121/T)_s~(-1),R_3=3.87×10~(11)exp(-37039/T)_s~(-1),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温度和压力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刘海超 《分子催化》1995,9(2):145-151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16H33NMe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氢氧化藏红T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陈兰化  王德生 《分析化学》1997,25(1):120-120
1引言在HAc-NaAc缓冲介质中,痕量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藏红T的反应有强烈地催化作用,结果使藏红T的红色迅速减褪并伴随荧光减弱,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与试剂日立M-850荧光分光光度计;930型荧光光度计;铬(Ⅵ)标准溶液:1 mg/L;藏红T溶液:4.0×10-4mol/L;30%H2O2溶液;pH4.2的HAc-NaAc缓冲溶液;水为二次去离子水。2.2实验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苯基硫脲(PTU)-磷酸三丁酯(TBP)-醋酸丁酯体系对Pt(Ⅳ)的萃取作用,发现在1 ̄6mol/L HCL介质中,若先使Pt(Ⅳ)与PTU(6mol/L HCL溶液)在水相中反应,然后用TBP-醋酸丁酯溶液萃取,则铂可被定量萃取至有机相中。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t:PTU:TBP=1∶1∶2,借助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探讨了萃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协同萃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的浆态床FT合成/固定床2SM-5改质的反应系统由Ⅰ段鼓泡浆液反应器(内径40mm,高450Omm)和Ⅱ段固定床ZSM-5反应器(内径40mm,高900mm)组成,在温度250~280℃(Ⅰ段),300~340℃(Ⅱ段),压力1.5~2.5MPa,空速2.0NL/gFe·h(Ⅰ段),500~1000h ̄-1(Ⅱ段),H_2CO比0.5~1.5和气速1~2cm/s范围内,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1000h以上的寿命试验的平均结果为:合成气单程转化率65.1%,产率100g/Nm ̄3(Co+H_2),总烃生产达350g/Fe。使用富CO合成气时,达110g/Nm ̄3(CO+H_2)。实测的FT合成反应热为2938;5kJ/Nm ̄3(CO+H_2)。长期运转试验表明,工艺流程合理,设备操作和温度控制可靠。采用的浆液循环回路方法可初步分离蜡中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用时间分辨富里叶红外发射谱研究了高振动激发态CO向C2H2的传能,得到了CO(v=1-3)各振动态布居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微分法解出弛豫微分方程组,获得CO(v=1-3)向C2H2的传能速率常数分别为:2.0±0.1,6.0±0.2和9.4±0.8(10^-13cm^3·molecule^-1·s^-1)。传能速率随着振动量子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CO的振动能应向C2H2的对称伸缩模v2近共振V-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条件下,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分别催化Cu(Ⅱ)离子与四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H2Tβ-N-ACMs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该类反应对卟啉和Cu(Ⅱ)离子均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k{1.0+b[A^-])/(1.0+K3,4.[H^+]^2}[Cu^2+][P]T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四(对-氯代甲基)苯基-甲基紫精卟啉及其Zn、Co、Mn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TEOA中光照使M·TCMPP—mv ̄2+发生了分子内从卟啉到甲基紫精的电子迁移反应.在ZnTCMPP-mv ̄2+/TEOA/DMSO—H2O体系中可发生光敏化还原mv2+反应,生成较稳定的mv+.在Mn(Ⅲ)TCMPP-mv2+/CH3OH/H2O体系中可发生光助氧化甲醇反应,并检出了氧化产物甲醛.  相似文献   

20.
在0.2mol/LNaOH-0.04mol/LH3PO4-0.02mol/L(NH4)2SO4-0.04mol/LCH3COOH溶液中,精氨酸(Arg)在苯甲醛存在下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实验证明电活性物质为α-苯亚甲基精氨酸,其电极反应机理是分子内α->C=N基团被还原为亚胺。用该吸附波可在1×10(-3)~2×10(-6)mol/L范围内分析蛋白质中的A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