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仪器分析"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设计"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认知规律、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琦  张思锐 《大学化学》2006,21(2):22-24
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与实验过程进行了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在课程教学中广为应用,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信息终端完成线上自主学习成为常态,课程教学的信息全媒体时代随之而来,全媒体对实验教学带来全新要求。本文在总结近年来仪器分析实验全媒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仪器分析实验的实践教学设计、资源库建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考评、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自主综合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提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深入开展全媒体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将"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用于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中。通过对科研实例的深入解析,将涉及的相关教材知识穿插讲解。同时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的方式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直观性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原则符合其课程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性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仪器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仪器分析发展史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大学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 ,通过讲授仪器分析发展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原理与实验技能。介绍了仪器分析发展史在本科教学中的几种讲授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了设计性实验项目,以促进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合理选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凸显了设计性实验在仪器分析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凸显出此课程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专业特点,针对近年来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通过更新、完善现代仪器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仪器分析课程是大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验课程。为解决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基础薄弱、操作能力较弱,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微信小程序APP,辅助学生进行实验学习。APP的主要功能包括学习资源呈现、仪器操作指南、实验交互式探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的方法对APP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学习APP的学习资源、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功能能够有效帮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压力,学生在使用APP过程中的认识负荷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
徐香兰  王翔 《大学化学》2018,33(2):22-28
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核心课程,对培养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立足于学生兴趣和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紧扣教学大纲重难点,设计制作了4个基础实验,阐述了内容及实施细节。该改革让学生以计算机为仪器、应用结构化学知识来解决和理解化学问题,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本文提出了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问题→方法→过程→结果"(PMPR)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PMPR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存在的物理化学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和探索,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化知识点理解,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成教生生源结构和学习特点,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分析检测能力。藉举办化学分析工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变,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将实验教学与技能竞赛相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院办学影响力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拓宽授课知识面、运用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渗透化学史教育等途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科学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助教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补充了本科教学教师资源。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指导、管理和考评,也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本文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研究生助教的教学经验,并对今后实验教学管理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培养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have been thinking and explor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laboratory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we had carried out persistently reform and practice to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in organic chemistry, for exa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fronti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loring the abnormal phenomena of the experiment, organization of experiment discussion, and carrying out the extracurricular research experiments. The above measures can greatl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ir abilities to think, observ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ere fully develop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had been cultivated in multiple aspects. The above measures hav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course, and also supporte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对实验课不够重视以及实验课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本文以[Co(NH_3)_6]Cl_3的制备为教学案例,通过预设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实验内容的目的。通过新旧教学法的对比,提出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以"问题设置法"进行本科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将最新的科研热点——有机发光材料引入实验教学,开发了基于一个荧光分子二甲氨基苯乙烯基苯并噁唑的合成实验,并考查了其质子响应性质。本实验反应温和易控,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绿色环保,并且可以用于模块化教学,拆分成多个环节实验,适合不同学时的实验教学要求,既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cultivate chem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course of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fforts were made to overc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 teaching objective, abstract and boring teaching content, tedious and relatively dull teaching methods and low enthusiasm for students' learning, etc.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ule of "before class-on class-after class", the trinity mixed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goal-teaching means-practice examination"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teaching means-innovative practice" trinity mixed teaching mode, we refined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ed teaching methods, implemented small classes, improved assessment methods, designed comprehensive laboratory programs, reinforced practices, and reformed the assessment measures.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was carried ou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improv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as been achieved.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核心改革普通化学原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类招生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针对面向理科平台学生开设的普通化学原理实验进行改革的情况,改革包括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强化过程考核等,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主动探索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