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天然产物没食子酸为原料经醚化、酯化、酰肼化、成盐、闭环、硫醚化六步反应合成了6个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 釆用铟催化下水相合成目标化合物8, 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合成收率高的特点; 用IR, 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及结构确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8a [2-(2-氯-5-吡啶甲基)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的晶体结构, 采用MTT法进行了新化合物抑制PC3和BGC-823癌细胞体外试验, 结果表明在5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8e对PC3的抑制活性为55.71%. 化合物8b对BGC-823细胞抑制活性为66.21%.  相似文献   

2.
李英俊  刘丽军  靳焜  孙淑琴  许永廷 《化学学报》2010,68(16):1577-1584
以4-氨基-5-[2-(4-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3-巯基-1,2,4-三唑(6)和不同的芳香酸为原料, 在三氯氧磷的作用下环化合成了17个新型3-[2-(4-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6-芳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衍生物7. 利用IR,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新化合物67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7a7b在20 μg/mL时对大肠杆菌甲硫氨酰氨肽酶(EcMetAP1)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87.26%和82.62%, 化合物7f, 7h7l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7a7q在20 μg/mL时对细胞分裂周期(cdc25B)磷酸酯酶均具有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7b, 7g7i在5 μg/mL时仍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8.76%, 83.87%和90.57%. 杀菌、杀虫、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筛选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试的目标化合物7d7e, 7h7m7o7q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3.
严军林  刘静  陈希  房喻 《化学学报》2007,65(17):1779-1783
合成了双客体化合物N,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的季铵盐(1)和侧链携带β-环糊精(β-CD)的聚丙烯酰胺(3), 利用FTIR, 1H NMR, 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合成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以1H NMR、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3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处于1两端的二茂铁基均可被位于3侧链的β-CD包结, 引起高分子化合物3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物理交联, 形成超分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
曹玲华  连召斌 《化学学报》2007,65(4):349-354
2,3,4-三-O-乙酰基-b-D-木吡喃糖基异硫氰酸酯1与2-氨基-4/6-取代-苯并噻唑2a2e反应, 生成糖基硫脲衍生物3a3e, 再在伯胺存在下经氯化汞脱硫, 得到一系列新的胍基木吡喃糖苷类化合物4a4e, 5a5e, 6a6e, 7a7e,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 1H NMR, MS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所得产物均为β-构型.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c, 5b, 6b6d, 7b等对HIV-1蛋白酶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3-乙酰基嘧啶、2-甲基-5-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还原得到中间体伊马替胺(6),再与异氰酸酯和芳酰基异硫氰酸酯胺解得到脲类(7a~7e)和芳酰基硫脲类(8a~8g)共12个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过IR、1H NMR、13C NMR、HRMS等结构确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d、7e、8d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活性接近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6.
张卫民  曾和平 《化学学报》2008,66(4):465-470
设计合成了2-[(2'-芴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6)、2-[(2'-菲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7)及其金属锌配合物89; 用UV-Vis, FT-IR, ESI-MS,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化合物67的结构; 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研究了其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化合物67对干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用FT-IR, FAB-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金属锌配合物结构,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8的发光峰值为602 nm, 发黄光; 化合物9的发光峰值为628 nm, 发橙红色光.  相似文献   

7.
李家明  汪志勇  ZENG  Lei  ZHOU  Ming-Ming 《化学学报》2006,64(11):1151-1156
为了研究HIV-1 Tat/PCAF BRD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合成了6个3-芳氧基-1-丙胺类化合物. 以取代的2-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 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下与1,3-二溴丙烷反应合成3-(2-硝基芳氧基)-1-溴丙烷(3), 结果显示, 微波辐射加热比常规加热下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收率有所提高. 3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钾进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3-(芳氧基)-丙基]二氢异吲哚-1,3-二酮, 再经肼解得到了目标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FTIR, 1H NMR, 13C NMR及HRMS确证. ELISA检测法测定了它们体外抑制HIV-1 Tat/PCAF BRD的活性, 并对影响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们报道了3,7-二硝基二苯并溴五环硫酸氢盐(1)的合成、结构、生物 活性及其与一些亲核试剂的反应1,2。最近我们在研究1与一些胺类化合物在二甲基亚砜中进行的反应时发现二甲基亚砜参与了反应且反应结果与胺/1 (摩尔比)密切相关。当胺/1 >5时反应主产物为相应的亲核取代产物2a-d,而当胺/1=1时无论使用何种胺反应的主产物均为一种红色结晶,经1HNMR,1CNMR,EIMS,IR及元素分析确定其为一种结构新颖的苯并锍酚内盐3a。  相似文献   

9.
某些官能化手性氮杂环丙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性元5-(R)-(1R,2S,5R)-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3)与氮亲核试剂伯胺(4), 通过串联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具有两个新的手性中心的1R,5S-6-烷基-6-氮杂-2R-孟氧基-3-氧杂-4-氧代二环[3,1,0]己烷(5a5d), 产率41%~51%, e.e.≥98%. 后者经LiAlH4还原得到N-烷基-2,3-双(羟甲基)氮杂环丙烷(6a6d), 产率66%~91%. 化合物56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 MS以及X射线晶体分析, 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及立体化学构型. 本文为N-烷基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三甲基氯硅烷(TMSCl)的催化作用下,取代苯甲醛与邻(芳胺甲基)苯酚经N杂缩醛化反应生成了一系列2,3-二芳基-1,3-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杀菌活性测试,部分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化合物6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9.0%,化合物6a和6d均为74.8%,化合物6e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7.9%。  相似文献   

11.
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氯喹唑啉和巯基化合物为原料, 丙酮作溶剂, 碳酸钾作缚酸剂, 合成了7个新型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 采用1H NMR, 13C NMR, IR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1d在50 μg•mL-1 药剂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到69.5%, 71.9%和70.8%, EC50分别为25.88, 17.08和28.77 μg•mL-1.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 一锅法合成出了8个新的2-(1-萘乙酰氨基)-5-芳氨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 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等特点. 新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 1H NMR, 13C NMR, 1D NOE,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人环氧酶-2 (COX-2)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5f对COX-2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高达95.59%; 化合物5g对COX-2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目标化合物无抗惊厥活性.  相似文献   

13.
赵圣印  黄文龙 《有机化学》2008,28(2):240-245
根据苯并吡喃类钾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 设计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4-异硫脲衍生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大鼠体外血管扩张实验研究表明, 多数化合物在1×10-5 mol•L-1 浓度下对30 mmol•L-1 KC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6l的血管收缩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A new bisabolane-type sesquiterpenoid, turmerone Q (1), along with six known compounds (2–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L. The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conducted using 1H NMR, 13C NMR, HSQC, HMBC and NOES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1 was elucidated by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ECD spectra.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1–7 were evaluated through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 RAW 264.7 macrophages assays, and compounds 6 and 7 showed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NO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以2,4-二氯嘧啶为起始原料, 利用两个氯原子的活性差异, 经4-吡唑基-2-氯嘧啶合成了一系列4-吡唑基-2-芳氧基嘧啶类化合物, 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当嘧啶环2位的氯原子被芳氧基取代后,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5c4a相比, 100 μg•mL-1时化合物对油菜的抑制率由15.7%提高到85.4%, 对稗草的抑制率由原来的11.6%提高到84.0%.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6‐hydroxyauro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in satisfactory yield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13C NMR, and HRMS or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3e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 analysis. Bioass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displayed moderate herb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he dicotyledonous plant Brassica campestris L. at 100 µg·mL?1, and some compound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tumor cell lines Hela, HepG‐2, and MCF‐7.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aryl(arylamino)methylphosphon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work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alkylphosphonates. As key intermediates, α-aminophosphonat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high yield by a three-component Kabachnik–Fields reaction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1H NMR, 13C NMR, mass spectrum,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ir fung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typical fungi occurring in the Chinese agro-ecosystem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bioassays showed that some of the title compounds exhibited moderate fung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tomato late blight and cucumber fusarium wilt. For example, compound 3b showed 78%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omato late blight, and compound 3h possessed 86%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cucumber fusarium wilt.  相似文献   

18.
以1-环丙基-6-氟-7-氯-1, 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了16个新的1-环丙基-6-氟-7-(4-酰基-1-哌嗪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 并利用IR, 1H NMR, 13C NMR, MS谱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MIC值在0.312~20 g/mL之间, 但活性低于对照物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 目标化合物对绿脓杆菌无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20 g/mL.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系列新的3-芳基噻唑烷-4-酮-2-酰胺衍生物,并测试了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部分化合物对A-549和Hela肿瘤细胞有弱的细胞毒性,而对BGC-823没有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化合物7ad对A-549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21.0μmol·L-1),与阳性对照顺铂的抑制活性(IC50=19.4μmol·L-1)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表明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可能对其抗肿瘤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杨松  刘刚  宋宝安  金林红  胡德禹  张素梅 《有机化学》2006,26(10):1429-1433
以4-氯喹唑啉为起始原料, 经环化、氯化、取代三步反应, 合成了8个新的4-取代苯基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 采用1H NMR, 13C NMR, MS, IR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1f在1 μmol• L-1 浓度下对PC3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达到88.6%,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