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四氯化碳作为惰性参考溶剂, 研究了N-甲基-2-吡咯烷酮(NMP)、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和γ-丁内酯(γ-BL)等五种萃取剂在几种芳烃溶剂中的~1H NMR谱。观察到萃取剂分子的化学位移在芳烃溶剂中均大幅度移向高场, 且NMP、γ-BL的共振谱线在芳烃中发生分裂或重叠。在不同的芳烃溶剂中, 以在苯乙烯中NMP、DMF、DMA、环丁砜共振谱线的移动幅度为最大。各萃取剂谱线位移的幅度随着苯环上甲基数目的增多而递减。结合溶液热力学的结果, 推断出NMP等萃取剂和芳烃分子之间存在着弱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石油馏分中提取芳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等组分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通常提取这些组分的方法为液-液萃取或气-液萃取.效果较佳的萃取剂有N*甲基-2-吡咯烷酮(NMP)、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和γ-丁内酯(γ-BL)等.为了揭示这些萃取剂萃取芳烃的机制,作者曾测量NMP、DMF、DMA、环丁砜与某些芳烃构成二元系的过量体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NMP与某些芳烃的分子配合常数以及用气液色谱法测量环丁砜与某些芳烃的分子配合常数.本文报道以四氯化碳作为惰性稀释剂,用~1H NMR方法测量NMP等萃取剂与C_6~C_9芳烃的分子配合常数.  相似文献   

3.
某些Lewis碱与CCl4和CHCl3在298.15K的过量体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98.15 K下用连续稀释膨胀计或振动管密度计测量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N-甲基吡咯烷酮(NMP)、γ-丁内酯(γ-BL)、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构成的二元系的过量体积。除DMSO+CHCl_2二元系的V~(E-x)曲线为S形外, 其余二元系的V~E值均为负值。在所研究的两个系列中, |V_(min)~E|的大小顺序均为: NMP>γ-BL>DMF≈DMA>DMSO  相似文献   

4.
朱焰  庞现红  于丽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8):2103-2108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量热系统测量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甘氨酸、丙基酸、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与二元醇(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310.15K时水溶液中蛋白质模型化合物与二元醇异构体分子的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xy,hxxy,hxyy).结果表明,hxy值均为正值,此过程吸热效应占主导作用,并且hxy(DMA)hxy(丙氨酸)hxy(甘氨酸)hxy(DMF)和hxy(2,3-丁二醇)hxy(1,3-丁二醇).根据结果讨论了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情况,阐明了二元醇官能团相对位置的变化对hxy值的影响,发现DMF或DMA与二元醇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由于DMF分子共振结构有较好的可极化性,DMF与二元醇的氢键作用被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电池材料中正丁醇(NBA)、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 3种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方法,以甲醇为提取剂,加压流体法萃取,滤膜净化后,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50~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5。以硅藻土为空白基质,进行4个添加水平6次平行试验,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5%~10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用该方法测定了8个实际样品中NBA,DMF和NMP3种目标物,结果稳定,平行性好。  相似文献   

6.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均为无色、有鱼腥味液体,易溶于水及醇等有机溶剂。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性能优良的溶剂,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腈纶、医药、农药、燃料、电子等行业。DMF、DMA属低毒类,一般以蒸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基质匹配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与N-甲基吡咯烷酮(NMP)残留。剪碎样品后,在190℃下加热30 min,使3种溶剂在气固两相间达到平衡,取顶空气体进气相色谱以氮磷检测器检测。以基体匹配校正法消除基质效应,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DMF,DMAC,NMP在0.4~5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89.6%~96.1%;RSD(n=6)为1.6%~3.1%;DM F,DM AC与NM P方法检出限均为0.5μg/g。  相似文献   

8.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从工业固体废渣中回收N-甲基吡咯烷酮,考察了萃取剂的种类、溶剂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萃取原液中NMP的含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探索了超声波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含盐水溶液体系,三氯甲烷的萃取效果最好。最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原液中NMP的含量为9.14%、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溶剂比2:1、通过三级萃取,N-甲基吡咯烷酮的萃取回收率达到98.6%。在超声波存在的条件下,可明显地改善萃取效果,提高N-甲基吡咯烷酮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4种新型不对称酰胺荚醚萃取剂:N,N′-二甲基-N,N′-二苯基-3-氧戊二酰胺(DMDPhDGA)、N,N′-二甲基-N,N′-二己基-3-氧戊二酰胺(DMDHDGA)、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DMDODGA)、N,N′-二甲基-N,N′-二癸基-3-氧戊二酰胺(DMDDDGA)。以氯仿为稀释剂,研究了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TBDGA)及上述4种萃取剂从硝酸体系中萃取Gd(Ⅲ)的反应机理,得出萃取能力顺序为:DMDHDGA>DMDDDGA>DMDODGA>DMDPhDGA>TBDGA。考察了水相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中有3个萃取剂分子同时参与配位;并结合红外光谱解释了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3,3′-二氨基联苯二胺(DAB)、2,3,5,6-四氨基吡啶(TAP)盐酸盐和4,4′-二羧基二苯醚(DCDPE)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分析(TGA)以及电子拉力机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当TAP在两种胺类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1、0.2、0.3时,30℃的特性黏度对应为0.806、0.8161、.028 dL/g。共聚物在N,N-二甲基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极性溶剂和浓H2SO4中有良好的溶解性。3种单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聚产物,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罗蔓利  钱鹰 《有机化学》2012,(10):1958-1964
以芳香八碘代物1,2,4,5-四{4-[N,N-二(4-碘苯氨基)]苯乙烯基}苯(TPABI)和4-乙烯基吡啶在钯催化下进行多位点Heck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荧光树枝分子1,2,4,5-四{4-[N,N-二(4-吡啶乙烯基)苯氨基]苯乙烯基}苯(TPABPy).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认.树枝分子TPABPy在THF,乙酸乙酯,二氯甲烷,DMF,DMSO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90,493,510,536,543 nm.Stoke’s位移分别为4717(THF),4969(乙酸乙酯),5330(二氯甲烷),6281(DMF),6398(DMSO)cm-1.在THF和DMF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87和0.72.在THF和乙酸乙酯中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29和1.77 ns.研究了树枝分子TPABPy在不同pH值下的荧光行为,在pH为2.41时荧光强度最大.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HOMO轨道能级为-4.94 eV,LUMO轨道能级为-2.38 eV.  相似文献   

12.
朱龙华  平磊  雷毅 《化学学报》2005,63(14):1293-1297,i002
测量了N,N-二甲基乙酰胺(DMA)水溶液体系不同温度下全浓度范围的^1H NMR数据,对体系中的缔合情况进行了讨论。应用化学缔合模型求得了各缔合平衡常数K和缔合平衡的△H,结合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甲基乙酰胺(NMA)水溶液的研究结果,发现酰胺自身结构和酰胺浓度是影响酰胺水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共聚的方法在酚酞聚芳醚砜(PES-C)的主链上引入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结构,制备了一系列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结构含量不同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聚芳醚砜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表征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聚芳醚砜共聚物为无定型结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并且均呈现出单一的T_g(T_g271℃);随着苯并咪唑酮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酮的摩尔分数的增加,聚合物T_g呈现规律性升高,分别从270℃升高到340和344℃。两种共聚物均能够溶于极性非质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吡咯烷酮(NMP)及氯仿(CHCl_3)等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加工性和成膜性,可以进行溶液加工制备韧性的薄膜。  相似文献   

14.
周利  刘春丽  王文  林瑞森 《化学通报》2014,77(10):1017-1020
用Anton Paar型55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甘氨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溶液中的密度,计算了甘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讨论了DMF的结构对甘氨酸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在DMF水溶液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为正值,并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在DMF水溶液中的理论水化数比在纯水中的小,并且随着DM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把上述计算结果与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水溶液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发现芳香叔胺是丙烯腈聚合极有效的光引发剂。芳香叔胺苯环上氢被正性基取代时,引发能力增加,被负性基取代时,引发能力下降。下列胺的活性次序是: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DHET)>N,N-二甲基苯胺(DMA)>N,N-二甲胺基苯甲醛(DMB)>N,N-二甲基对硝基苯胺(DNA)。芳香叔胺引发丙烯腈光聚合属自由基机构,聚合速度与叔胺浓度的0.66次方成正比。在叔胺浓度为10~(-2)—10~(-4)M范围内,聚合物平均聚合度的倒数与叔胺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初步认为在紫外光激发下,芳香叔胺与丙烯腈分子生成激发态电子转移络合物,再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腈聚合。  相似文献   

16.
水性聚氨酯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胺基-4′-(N,N-二苯基氨基)-1,2-二苯乙烯(ADAS)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后分别以混合和接枝的方式引入水性聚氨酯,制备了不同软段和扩链剂的水性聚氨酯荧光材料(FWPU)。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FWPU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的软段和扩链剂结构均可影响FWPU的荧光强度;与溶解同样浓度ADAS的DMF溶液相比,混合法制备的FWPU其荧光强度最大可以增加76倍,接枝法制备的FWPU最大可增加47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3-双(N-苯基-N-甲胺基)丙烷(DMA-AMD)、N-甲基-N-乙基苯胺(MEA)和二甲基苯胺(DMA)在正戊烷、甲基环己烷和正十六烷中对蒽和芘的荧光淬灭。荧光淬灭的同时有相应的激基复合物形成。发现DMA-AMD是一种比MEA或DMA都更为有效的淬灭剂,但生成的激基复合物的荧光效率很低。结果可用DMA-AMD内的另一个苯胺基与激基复合物产生分子内的淬灭来说明。这些苯胺的双分子淬灭速度常数取决于溶剂的粘度,而且在粘稠的烷烃中可以超过理论上扩散控制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以对叔丁基硫代杯[6]芳烃(p-tert-butyl-thiacalix[6]arene, TC6A)为底物, 对其上缘进行脱叔丁基、氯甲基化反应后, 在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将氯甲基化的硫代杯[6]芳烃与硫代乙酸钾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TC6A衍生物--乙酰硫甲基硫代杯[6]芳烃(TC6A-CH2SCOCH3). 对含有铂族金属离子的车用尾气净化催化剂残渣溶液进行萃取研究表明, 在pH为1.5的萃取液中TC6A-CH2SCOCH3对其中的钯离子具有最高的选择性萃取能力, 萃取率可达86.2%,在pH为4.0的萃取液中对锆离子具有第二高的选择性萃取能力, 萃取率可达57.3%.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甲基-4-硝基氮氧化吡啶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5-氮杂吲哚。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温度、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A)、铁粉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下,产品按3-甲基-4-硝基吡啶氮氧化物计总收率为88.57%,较文献[1,2]提高了6%。通过熔点测定、1H NMR对最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工艺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成本低,收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新型氨烃基聚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S i-121)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硅醇钾催化剂存在下,采用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氨基聚硅氧烷———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21).最佳合成条件为:60.32 g D4,4.85 g KH-S i-121,0.10 g MM,硅醇钾用量0.1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D4开环聚合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8 h,可得一定黏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氨烃基聚硅氧烷.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