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可清  周慧  余文浩  汪必琴  胡平 《化学学报》2011,69(16):1895-1902
盘状液晶是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 盘状二聚体具有新颖的自组织特性. 合成了一系列官能化的盘状液晶单体, 再通过Pd催化端炔自身偶联反应合成了六个二苯基丁二炔桥连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 (RO)5C18H6(O2CC6H4C≡C—C≡CC6H4CO2)C18H6(OR)5 (R=CnH2n+1, n=4~9). 化合物的纯度和结构通过1H NMR, IR和高分辨质谱表征. 二聚体的热失重分析(TGA)结果显示它们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370 ℃才开始分解. 化合物的热致液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和差视扫描热量法研究, 结果显示所有单体及二聚体化合物均为柱状相液晶, 在室温及以下仍处于液晶相. 单体清亮点随柔链增长呈下降趋势, 而二聚体呈相反趋势. 苯并菲柔链长度和连接基刚性对液晶性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戊醇/水体系的相平衡,在相图中的液晶区选取样品点,采用2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方法,并结合其液晶纹理,研究了该体系液晶相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整个液晶区均为层状液晶,其相结构不随水含量和醇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组成固定的情况下,该体系液晶的相结构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余文浩  赵可清  汪必琴  胡平 《化学学报》2007,65(12):1140-1148
盘状液晶分子能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六方柱状介晶相. 其各向异性的载流子高速迁移率使其成为较理想的有机光电子材料. 采用分子间氢键锚定柱状相, 获得介晶相温度范围宽、有序度高的苯并菲盘状液晶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子设计, 合成了3个系列, 共18个有两种不同软链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C18H6(OR)5(OCH2COOEt), C18H6(OR)5(OCH2COOBu)和C18H6(OR)5(OCH2CONHBu), 其中R=CnH2n+1, n=4~9. 化合物的纯度和结构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化合物热稳定性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 并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这些化合物的热致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对于分子中含有酰胺基的苯并菲液晶化合物C18H6(OR)5(OCH2CONHBu), 与具有同样软链长度的分子中不含酰胺键的化合物系列C18H6(OR)5(OCH2COOBu)相比较, 前者由于柱内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  相似文献   

4.
沈怡  孙玉峰  杨涓  闻静  章岚  郑健  李力 《合成化学》2021,21(5):424-429
以半乳糖和薄荷醇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O-孟氧羰基-D-半乳糖酯(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并进行了I的热裂解试验、添加于烟丝后的物理保润性能测试和感官评吸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别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结合叠氮-端炔基大分子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和不同嵌段比例的基于侧链苯并菲TP盘状液晶基元和偶氮苯Azo棒状液晶基元的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正交偏光分析(POM)对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液晶相行为进行了表征。偶氮苯嵌段较短的共聚物P(TP640-b-P(Azo)10,主要表现出占优势嵌段TP盘状液晶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与相行为。而偶氮苯嵌段较长的共聚物P(TP610-b-P(Azo)40和P(TP640-b-P(Azo)40则更多体现出类似Azo棒状侧链液晶聚合物的相行为和光响应特性。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分析证实了Azo嵌段较长的嵌段共聚物薄膜尤其经退火处理后呈现层状结构,倾向于平行基底取向排布的苯并菲诱导偶氮苯平躺沿着平行基底方向排列而显著减少了光吸收,经紫外及可见光的辐照后光吸收显著增大,其中盘状嵌段较长的P(TP640-b-P(Azo)40对比响应增幅尤其明显。这种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薄膜所表现出的特殊光物理性质及其快速光响应-回复特性,加深了对其相互作用的理解,可望为设计合成新的光响应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经一步法制得对叔丁基杯[6]芳烃。通过逆傅克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二烷基化杯[6]芳烃。最后通过磺化、亲核取代等反应,合成了下缘含喹啉基长链的新型夹状醚杯[6]芳烃化合物(2a~2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QTOF)表征。以10.0 mol%杯[6]芳烃化合物(2b)为相转移催化剂,20.0 mol%KOH为催化剂,THF为溶剂,较高产率和高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Z)-1,2-二芳硒基烯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NOESY确证。2b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汪必琴  简忠保  赵可清  余文浩  胡平 《化学学报》2007,65(22):2570-2576
报道含亚胺和胆甾烯基不对称液晶二聚体化合物XC6H4N=CHC6H4OC10H20COOCh* [X=OCnH2n+1, (n=1~12,14), F, Cl, Br, CH3] (1a~1q)的合成及液晶性. 目标化合物通过600 MHz 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其介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所有化合物都具有胆甾相(N*). 对于烷氧基系列(X=OCnH2n+1), 有部分化合物还呈现了近晶A相(SA), 且随着末端烷氧链长度的增加, 化合物的清亮点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而化合物从胆甾相到各向同性液体转变的熵变(ΔSN*→I)则呈现奇-偶效应. 同时我们对比研究了取代基X对胆甾相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取代基X对胆甾相的稳定性高低顺序为: MeO>Cl>Br>Me>F. 这些结果证实了末端取代基的改变对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及介晶性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种含有不同长度烷基链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 通过1H NMR 和 MALDI-TOF 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SAXS)对3种液晶化合物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烷基链的长度对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自组装结构的影响显著. 柔性链为辛基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自组装成六方柱状液晶相; 柔性链为十二烷基的化合物自组装成倾斜柱状液晶相; 而柔性链为十六烷基的化合物则未形成液晶相.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21个新型含三氟甲基取代喹啉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19F NMR和MS(ESI)进行了确证。用MTT法评价了所得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231)、前列腺癌细胞(LNCAP)、人肺癌细胞(A549)、肾癌细胞(A498)和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两系列2,5-取代的噻吩类衍生物1a-1f: 2,5-二(对烷氧基苯基乙炔基)噻吩和2a-2b: 2,5-二[(对烷氧基苯基乙炔基)-对-苯基乙炔基]噻吩)]并通过1H NMR, 13C NMR, 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与液晶性和光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化合物1a-1f均为互变型向列相液晶,其液晶相通过DSC、PXRD和偏光显微镜得到确证,而具有更长共扼结构的化合物2a-2b却没有液晶性。分子结构中增加苯基乙炔基团,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发生红移,发光量子效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