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娟 《中学数学》2021,(2):49-50
—、试题呈现在矩形ABCD的边上取一点E,将△BCE沿BE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点F处。  相似文献   

2.
问题 如图 1,等边△ ABC内接于⊙ O,劣弧 BC上取一点 P,连结 PA、BP、PC,求证 :PB +PC =PA.1 问题的证明(1)如图 2 ,将△ BCP绕点 B逆时针旋转6 0°,使点 C和点 A重合 ,点 P落在 AP上点 D处 ,则 AD =PC,又易证△ BDP是等边三角形 ,故 BP =PD,从而 PB +PC =PA.图 1   图 2   图 3   图 4(2 )如图 3,将△ ABP绕点 B顺时针旋转6 0°,使点 A和点 C重合 ,点 P落在 CP的延长线上点 D处 ,则 PA =DC,又易证△ BDP是等边三角形 ,故 BP =PD,从而 PB +PC =PA.(3)如图 4 ,过点 A作 AE⊥ PC于点 E,再将 Rt△ …  相似文献   

3.
—、试题呈现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AB=1,AD=2,过点B折叠矩形纸片,使得点A落在矩形内的任意一点A'处,折痕为BE,连接A'D、A'C.  相似文献   

4.
高东 《中学数学》2015,(2):82-84
一、问题呈现题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10,0),C点坐标为(0,8),D是线段AB上的一点,沿直线CD折叠矩形OABC的一边BC,使点B落在OA边上的点E处(如图1),有一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经过O、C、D三点.(1)求线段AD的长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5.
<正>矩形的折叠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各省中考命题的青睐,在折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几何问题,涉及轴对称性质、三角形全等和相似、四边形等方面知识,变化多端,趣味极强.我们来看这道中考题(2014年长沙22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CE与AD相交于点O.  相似文献   

6.
<正>在动态问题中求解最值是近几年中考的一大热点.本文结合部分与圆相关的最值问题具体谈谈如何巧添辅助圆,顺利求解最值问题.例1如图1(1),在Rt△ABC中,∠ACB=90°,AC=4,BC=6,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则线段AF长的最小值是  相似文献   

7.
课题复平面上点的轨迹问题目的使学生会用参数法解决简单的复平面上点的轨迹问题,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课型习题课。教法讲练结合,启发式过程:例1 已知复平面上A、B两点表示的复数分别是1 i和1-i。表示复数z的动点N在线段AB上移动,求复数z~2所对应的点M的轨迹。轨迹的探求:(由老师引导学生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当N点分别落在A、B、E三点上,相应的M点会分别落在哪些地方? 答:利用公式|z~2 |=|z|~2,和argz~2=2argz(或者argz~2=2argz-2π)可知点M依次落在图1中的C、D、E上。  相似文献   

8.
顾贯石 《数学通报》2005,44(4):45-46
200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15题:设坐标平面内有一个质点从原点出发,沿z轴跳动,每次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跳1个单位,经过5次跳动质点落在(3,0)(允许重复过此点)处,则质点不同的运动方法共有——种.如果我们将问题作如下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概率”概念教学的一处释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教材中概率这一概念是用概率统计定义给出的 .文 [1 ]第 1 4 8页指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0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1 ,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 0而小于 1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具有科学性错误 ,下面举出一反例 :向平面内投一质点 ,该质点落在平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分别求质点落在平面内点A的概率和落在平面内除点A处的概率 .显然他们都是求随机事件概率问题 ,但前者的概率为0 ,后者的概率为 1 .这是一个典型的几何概型问题 .用几何型概率的定义[2 ] 可加以说明 .随机事件A的概率应该是 0≤P(A)≤1 .这是概率所具备的规范性[2 ] ,在高中…  相似文献   

10.
文[1]给出了三角形重心的两个性质,文[2]给出了三角形旁心的两个性质,文[3]给出了三角形外心的两个性质.读后深受启发,笔者对文[1][2][3]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三角形两个统一的向量性质.性质1 经过△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O(不在顶点A上),任作一直线l,分别交边AB,AC所在直线于M,N两点,且→=m→(AB),→(AN)=n→(AC),用SA、SB、Sc、S分别表示△OBC、△OAC、△OAB,△ABC的面积(下文同),则(1)当点O落在区域①②时,有SB/m+SC/n=S.(2)当点O落在区域③时,有SB/m+SC/n=-S.(3)当点O落在区域④⑦时,有SB/m-SC/n=-S.(4)当点O落在区域⑤⑥时,有SB/m-SC/n=S.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考中,出现了一类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解答时需注意:在折叠前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DC、AB上,DE=BF,把平行四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得点B、C分别落在B′、C′处,线段EC′与线段AF交于点G,连接DG、B′G.(1)求证:EG=FG;(2)DG=B′G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对有些小题能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也能得出多种巧妙的解法.请看下面一例. 题目 如图1,在Rt△ABC中,∠ACB=90°,∠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求∠A的度数.  相似文献   

13.
<正>原题呈现(2017·潍坊)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的边BC斜着向AD边对折,使点B落在AD上,记为B′,折痕为CE;再将CD边斜向下对折,使点D落在B′C边上,记为D′,折痕为CG,B′D′=2,BE=1/3BC.则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分析折叠问题是轴对称变换(或轴反  相似文献   

14.
如图1,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点A落在EF上(如图2),折痕交AE于点G,那么∠A’DG等于多少度?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相似文献   

15.
<正>题目已知,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4,CD=3,限定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将△BEF沿EF翻折后压平,落在△EB′F的位置,点B落在形内点B′处,则点B′距点A的最小距离是.文[1]王老师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最终得到AB′的最小值为1,本文尝试用不等式的最值解决此题.图1证明如图1,连接AF,AB′,设BF=b,依题有0≤b≤4,B′F=b,AF=AB2槡+BF2=槡9+b2.在△AB′F中,AB′>AF-B′F=槡9+b2-b=(槡9+b2-b)(槡9+b2+b)槡9+b2+b=  相似文献   

16.
一、题目 200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第15题(文科第16题)是: 设坐标平面内有一质点从原点出发,沿x 轴跳动,每次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跳1个单位,经 过5次跳动质点落在点(3,0)(允许重复经过此  相似文献   

17.
<正> 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在微积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无法判断定理中ξ点的位置,这是它们的缺陷,本文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当区间(a,6)充分小时,ζ点应偏于a点,至少应落在(a,b)的中点。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呈现 如图1所示,在矩形ABCD中,AB>AD,E在AD上,将三角形ABE沿BE折叠后,A点正好落在CD上的点F处. (1)用尺规作出E、F; (2)若AE=5,DE=3,求折痕BE的长; (3)试判断四边形ABFE是否一定有内切圆. 二、探究过程 1.动中求静——寻找不变的量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画好带有折痕的图形,然后按图形思考在折叠中E、F两点是怎样确定的.通过多次折叠实验可知,要确定的两点中,F最容易确定,它是由折叠带过去的不变量BA来确定的.于是,以B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F,点F得以确定.连接BF作∠ABF的角平分线交AD于E,则E、F为所求的点.第(1)问在动中求静的指导思想下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无刻度作图是指使用无刻度直尺进行作图,直尺的功能是作直线.此类作图需要先根据图形性质分析找出直线经过两点的位置,然后再作出直线.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一、作点例1(2015年四川省自贡)如图1-1,将线段AB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点A点B均落在格点上,请用无刻度直尺在线段  相似文献   

20.
许彬 《中学数学》2015,(4):72-74
一、试题呈现题目(2014年徐州卷第27题)如图1,将透明三角形纸片PAB的直角顶点P落在第四象限,顶点A、B分别落在反比例函数y=k x图像的两支上,且PB⊥x轴于点C,PA⊥y轴于点D,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E、F,已知B(1,3).(1)k=_________;(2)试说明AE=BF;(3)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14时,求点P的坐标.二、试题探析纵观近几年徐州市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围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考查的题目为数不少.如2012年卷第13题"已知交点(1,2),求反比例函数中k的值";压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