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量和研究吸附热对探讨多相催化过程及固体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结构和吸附特性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参照Richardson及杨梦彦的方法,将差热技术与色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适于测定气-固不可逆吸附的微分吸附热的量热系统。用它测定了吡啶在γ-Al_2O_3及分子筛NaX沸石上的微分吸附热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表面酸性。 1 实验  相似文献   

2.
将液相微萃取技术用于流动载气条件下热重逸出组分的吸附,自行设计和建立了热重-流动载气液滴微吸附(TG-GFSDMA)联用装置,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了可以进行热重逸出组分分析的检测系统.使用该系统并结合划分温度段连续取样法,研究了卷烟纸在主失重区的热失重行为及其热解逸出产物,并考察了热重载气流量对液滴...  相似文献   

3.
用自行装置的流动-差热吸附量热系统测定了氨、吡啶及芳烃在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吸附热。发现氨的吸附热-吸附量曲线上存在拐点, 证实HM表面上存在能量差异较大的两类氨吸附中心。氨中毒的HM对芳烃的吸附热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的吸附区域对氨和芳烃的吸附强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研究了二甲苯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位等信息.结果表明,在303K时,邻二甲苯的吸附量高于其它异构体;而在523和573K时,对二甲苯的吸附量最高.低吸附量时二甲苯的平均势能基本不发生变化,而高吸附量时二甲苯的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增加而降低,尤其邻二甲苯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由此对二甲苯各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量差别以及它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奥美拉唑对映体在自制手性柱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脱附法研究了奥美拉唑对映体在自制的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型手性柱上的吸附性能,并用Langmuir方程拟合出吸附平衡方程.当样品浓度降低时,Langmuir方程退化为直线关系,直线斜率即为吸附平衡常数.这一吸附平衡常数与从脉冲色谱流出曲线求得的吸附平衡常数相等,表明吸附-脱附法测得的吸附平衡关系准确,Langmuir方程能描述这一吸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皮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交联剂分别将黑荆树单宁和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实验表明,这两种吸附材料对稀土金属离子La^3+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pH为4.5的条件下,当吸附剂用量为0.1 g,La^3+初始浓度为9.952 mmol·L^-1,固化杨梅单宁的平衡吸附量为0.388 mmol·g^-1,比固化黑荆树单宁略大,其吸附平衡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进一步研究了固化杨梅单宁的吸附动力学、温度、pH值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pH值对吸附平衡有较大影响,在适当范围内提高pH值会增加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当吸附温度为293 K时,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误差在3%以内。同时固化杨梅单宁也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用于气/固吸附的微分吸附热测定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套吸附热测定装置, 它是对法国SETARAM高温量热计进行了适当变动后而建成的。用它可以测定在室温~800 K范围内气/固吸附的微分吸附热。在实验过程中, 吸附量是用光标微压计进行测量。用电标定法代替标准物质法来测定该装置的热定量因子, 这更适合于在恒温条件下的吸附热测定。用这套装置测定了吡啶在HY分子筛上于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萘、苊、芴三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HC-1上的静态吸附平衡行为,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Poanyi-Dubinin-Manes模型方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孔填充机理的Polanyi-Dubinin-Manes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平衡数据,表明树脂的微孔区对吸附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也表明,吸附质分子尺寸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吸附质分子越大则吸附量越小;采用吸附质分子尺寸对Polanyi-Dubinin-Manes方程中吸附势密度进行修正,以体积吸附量对修正后吸附势密度作图,可得到一条与吸附质无关的特性曲线,根据该曲线方程可有效预测二、三环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在HC-1上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溶菌酶为模板蛋白质,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在硅烷化的基质玻片上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实验优化了溶菌酶聚合物膜的印迹体系,考察了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特异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性以及对实际样品中溶菌酶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溶菌酶具有特异吸附能力,印迹因子为3.0,吸附平衡时间为5 min,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2.5 mg/g,实际样品中的吸附量为30 mg/g。且此印迹聚合物膜在重复使用5次后,最大吸附量仅下降了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该方法为复杂生物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分离富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钯的负络离子(PdCl_4~-)在纤维氧化铝及球状η—Al_2O_3上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平衡数据与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偏离的原因。认为吸附平衡规律可以近似地用Freundlich 经验等温方程描述。考察了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表观吸附量可用如下经验方程关联:q=t/(a bt)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聚氨酯工业中重要的原料之一聚醚多元醇中微量高沸点杂质正二十二烷的高温热萃取结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聚醚多元醇样品用热萃取仪在300℃高温萃取半小时,萃取出的高沸点杂质用含Tenax TA填料的热吸附管吸附,然后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检测,在HP-Ultra 2(50 m×0.32 mm×0.52μm)色谱柱上分离,程序升温法。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正二十二烷在3~4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18μg/g;加标回收率在85.6%~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7.7%~9.4%之间。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Y型分子筛是广泛应用于石油裂化的催化剂之一.HCeY的稳定性比HY有明显增加.至今,研究HCeY高温吸附性质的尚不多见.用脉冲色谱技术在接近反应条件的高温下,研究催化剂的吸附性质较为有效,有人曾研究过HM的比保留体积及活性随焙烧温度的变化关系.本工作用脉冲色谱技术,在300—350℃范围内,测定了经不同温度焙烧的HCeY对苯和甲苯的吸附热,并与NaY及HY作了比较,同时讨论了HCeY表面的吸附性质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HW型吸附树脂对模拟氰化液中Au(Ⅰ)的静态吸附能力,研究影响吸附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HW树脂在中性条件下对Au(Ⅰ)的吸附量与活性炭接近,碱性条件下吸附量降低较多。某些胺的存在可使树脂吸金量提高十倍。树脂的解吸性能良好,解吸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在25,60和100°C下分别测定了甲醇及二甲醚在SAPO-34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微分吸附热与覆盖率的关系曲线(量热线),提出了吸附数据需要利用双吸附位Langmuir方程拟合,并获取了相应的吸附参数.对比测得的吸附等温线与量热线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当甲醇及二甲醚在SAPO-34上达到一定吸附量后,随着吸附质分压增加,量热线快速下降,而吸附等温线显示出吸附量仍然继续增加.由此推断,在SAPO-34分子筛上存在两种吸附位——常规吸附位及弱吸附位,其中弱吸附位在高分压下继续吸附.如缺乏量热数据提供的常规吸附位饱和吸附量数据,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单吸附位拟合获取吸附参数极易导致错误结果,尤其是当吸附质分压较高时.建议采用双吸附位Langmuir方程,参照量热线提供的常规吸附位的饱和吸附量,通过拟合可以获得两种吸附位的吸附参数.  相似文献   

15.
C5烷烃分子在AlPO4-5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子水平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环戊烷、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在AlPO4-5分子筛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以及平均势能等。结果表明,在373 K,2-甲基丁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473 K,环戊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573 K,在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环戊烷的吸附量都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2-甲基丁烷的吸附量高于正戊烷。C5烷烃分子在AlPO4-5中吸附量的不同是由于他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低吸附量时C5烷烃分子平均势能不随吸附量变化;高吸附量时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而2-甲基丁烷和环戊烷分子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气体中三氯乙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201对气体中三氯乙烯(TCE)的静态吸附行为.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mn-Astakov模型方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Dubinin-Astakov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平衡数据,表明微孔填充在吸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了气体中TCE在NDA-201上的动态吸附行为,并用半经验方程Yoon-Nelson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拟合,实验数据与模拟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三个光谱增感染料及其组合在一些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吸附态染料的反射光谱,得到25℃在几种溶剂的溴化银分散系中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精密量热技术测量了微小吸附热效应,得到25±0.01℃染料Ⅰ在溴化银水悬浮液中被吸附的等位摩尔吸附焓△H298-(335±2.5)kJ/mol(表面覆盖度θ=0.94)。结合对染料组合的光吸收、吸附以及吸附热等的测试结果,对照相乳剂生产中采用的先加入感绿染料Ⅱ、Ⅲ,后加入感红染料Ⅰ的步序,从吸附角度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研究结果也表明,精密量热技术与光吸收测量等手段相结合,将有助于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分析研究染料的增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用SETARAM热流式量热计测定了环己烯和2-甲基戊烯-1于室温下在NaY、CaY、R_EY和HY等几种分子筛上的微分吸附热。我们又用Benson基团加合法计算得到了生成仲碳离子和叔碳离子时的吸附热。根据实验测得的于不同吸附量时环己烯和2-甲基戊烯-1的吸附热之差值, 对它们在上述几种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吸附量热技术和多相催化微观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俭一 《化学进展》1997,9(4):371-378
本文介绍了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吸附量热技术、多相催化微观动力学及其计算机模拟, 以及吸附量热技术在定量表征固体催化剂表面中心和在多相催化微观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