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们用交流磁化率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对掺杂了Pb和Ba的TlSr2Ca2Cu3Oy(T1-1223)超导体的不可逆线的影响,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只提高了样品的起始温度T50但并不改变其约化不可逆线,同时我们还讨论了样品的磁通钉扎机制。  相似文献   

2.
铊系超导单晶的低温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蠕爬型助熔剂CaO-CuO和蒸发型复合助熔剂CaO-CuO-NaCl来制备Tl-Ba-Ca-CU-O超导单晶,生长炉最高温度分别为890℃和850℃,因而实现了铊系单晶的低温生长.生长出的单晶分别是典型尺寸为2.0×1.5×0.2mm3,Tc在100K与119K之间的Tl-2212相单晶和尺寸为1.2×1.0×0.1mm3,Tc约为115K的Tl-2223相超导单晶.采用蠕爬型助熔剂可以降低熔点而不引进其它非组元杂质,但导致熔料蠕爬,对生长大块单晶不利.采用蒸发型复合助熔剂克服了熔料的蠕爬现象,减少了铊的损失,对生长多铜氧层的单晶有利.  相似文献   

3.
采用蠕爬型助熔剂CaO-CuO和蒸发型复合助熔剂CaO-CuO-NaCl来制备Tl-Ba-Ca-Cu-O超导单晶,生长炉最高温度890℃和850℃,因而实现了铊系单晶的低温生工。生长出的单晶分别是典型尺寸为2.0×1.5×0.2mm^3,Tc在100K与119K之间的Tl-2212相单晶和尺寸为1.2×1.0×0.1mm^3。Tc约为115K的Tl-2223相超导单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产中分熔化法制备Tl-1223超导体的工艺。样品的名义组成为(Tl0.5Pb0.5)(Sr0.8Ba0.2)Ca2Cu3Oy。经熔化退火的样品,其磁化电流的77K和1T下大于2×10^4/cm^2。用熔化-退火的超导粉作原料制得的复Ag带短样,Jc达1.6-1.7×10^4A/cm^2(77k,0T)。采用烧结后的超导粉作原料,在制备复Ag带的工艺中,如用熔化-退火的热处理制度,可以免除…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了Ar气和H2/Ar混合气体退火对Tl2Ba2CaCu2Ox(2212)超导体超导电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Ar气中400℃退火1至12小时后Tl2Ba2CaCu2Ox的Tc(R=0)随退火时间的增长明显降低。X-光衍射分析证实,在Ar气或H2/Ar混合气体中退火前后,Tl2Ba2CaCu2Ox超导体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MOCVD法在金属基体上制备YBCO超导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了用MOCVD静态和动态沉积两种工艺制备YBCO超导带的实验结果。以Y(TMHD)3、Ba(TMHD)2和Cu(TMHD)2为挥发源,O2气为反应剂,高纯Ar气为载流气体,在静止和以10-15cm/h带速移动的金属银基体上,制出了有强烈c-轴取向的YBCO超导带。静态沉积样品的Jc达到1.04×10^4A/cm^2,动态沉积样品的Jc达到1.4×10^4A/cm^2(78K,0T)。对改…  相似文献   

7.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2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志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Tc<80K)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变的前奏,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交所致.  相似文献   

8.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的前秦,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变所致。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粉末衍射、交流磁化率和差分比热研究了Bi1.7Pb0.3Sr2Ca2Cu3Oy的氟掺杂效应。在Bi2223样品中氟替代后产生的是体超导而不是丝状超导。由于氟掺杂,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升高而晶格参量c减小。比热反常的幅度没有因氟掺杂而减小,说明氟没有占据Cu-O2面中氧的位置。它们可能占据Cu-O2面之间的其它原子层的位置,这样,会改善Cu-O2面间的藕合进而提高Tc和保持比热反常幅度。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了c轴高度定向的YBa2Cu3O7-δ高Tc超导薄膜经300~750℃退火后的红外反射光谱和不同掺Zn量的YBa2Cu3-xZnxO7-δ块状材料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这些光谱中Cu-O吸收峰的变化,证实了在YBa2Cu3O7-δ体系的红外光谱中,630cm^-1、590cm^-1、和550cm^-1三个吸收峰分别对应的Cu-O伸缩振动膜,以及与氧缺位的关系。并讨论了二维电子气屏蔽对吸收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Tl0.5Pb0.5)(Sr0.8Ba0.2)2Ca2Cu3Oy超导体的不可逆场H(T),并与Y系Bi系和Tl1212相超导体作了比较。实验表明,在77K下Tl1223相的不可逆场高达5T。证明了该材料在高温下的磁通钉扎比Bi系超导体和Tl1212相导体强得多,并对此作了讨论,由磁滞回线估计的磁化电密度Jc在77K和2T磁场下大于14^4/cm^2。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交流磁化率(ACS)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对掺杂了Pb和Ba的T1Sr2Ca2Cu3Oy(T1-1223)超导体的不可逆线的影响,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只提高了样品的起始温度7c0。但并不改变其约化不可逆线,同时我们还讨论了样品的磁通钉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报导我们成功地合成了高Tc超导铜氧化物HgBaC2Ca2Cu3O8+δ,并用XRD、TEM、交流磁化率及电阻测量对这些样品作了研究,特别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Tc,我们对这些样品在各种气氛条件下进行了事后退火处理研究,发现:样品的超导转变温Tc,在流动氧气中或高压氧气中退火后,获得增高;而在流动氩气中退火后其值变小,因此,由退火实验结果可知:未经退火处理的Hg-1223相样品处于微弱的“unde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研究了R_(1-x)Pr_xBa_2Cu_3O_(7-δ)的超导T_c与Pr替代浓度x的关系。发现在离子半径r_i≤r_i(Dy)时,在低Pr浓度范围内存在一个超导T_c平台,并且平台宽度表明一个R ̄(3+)离子尺寸效应。我们认为,T_c平台宽度的离子尺寸效应可能起源于Pr4f电子局域态的改变。提出一个临界R ̄(3+)离子半径r_(ic),r_i>r_(ic)时RBa_2Cu_3O_(7-δ)的超导电性消失  相似文献   

15.
激光沉积法制备(Y1—xHox)Ba2Cu3O7—δ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用激光沉积法在(100)LaAlO3衬底上制备(Y1-xHox)Ba2Cu3O7-δ(x=0,0.2,0.4)超导薄膜.结果表明,新超导薄膜表面光滑,具有很强的c轴织构,零电阻温度Tc0约91K,最佳临界电流密度Jc为4.7×106A/cm2(77K).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刘提出的新的超导机制及Y1-xPrxBa2Cu3O7-y体系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本第一次给出Tc对x的理论曲线,和T-0K能隙对Tc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比对破缺机制,空穴填充机制及空穴填充对破缺联合机制都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熔融法制备了Ba1-xKxBiO3氧化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28.5K,零电阻温度25.2K.以此为靶,用脉冲激光淀积技术,制备了Ba1-xKxBiO3超导薄膜,Tc(onset)=24.5K,Tc(R=0)=20.8K.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Raman光谱分析方法对名义组分为YBaxCu3O(x=2.0,1.8,1.6,1.2,0.6)的系列样品的相组成和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制备Y(123)相材料过程中,Ba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的成相有着重要影响.在高Ba含量的Y(123)相样品中,容易产生BaCuO2相杂质,在低Ba含量的样品中则容易产生Y(211)、(Y2BaCuO5)相杂质,而Ba含量适当低于标准化学剂量配比时有利于Y(123)相的生成2)样品的相组成对超导转变温度Tc值影响不大,但与超导转变温度宽度△Tc密切相关.当x=1.6时,其△Tc最小,说明样品中适量的Y(211)相杂质的存在对超导转变特性的改善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Tl12Ba2Ca2Cu3Oy和Tl2Ba2CaCU2OY块状超导体的ZFC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存在一些新的特性,并用Josephson结电流和屏蔽电流关系作了解释。指出低场强下Josephson结和超导晶粒构成的非超导区域可能是磁通钉扎中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80~300K温区测量了电阻随温度变化行为十分不同的Y1-xPrxBa2Cu3O7-δ(x=0,0.2,0.5,1)膜的1/f噪声,发现Pr含量对样品噪声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我们还将实验结果与Duta-Horn热激活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YBa2Cu3O7-δ膜符合较好,PrBa2Cu3O7-δ膜定量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