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结合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从简单易得的底物出发实现吴茱萸碱一锅法合成的综合化学实验。实验过程包括背景文献调研与分析总结、吴茱萸碱一锅法合成、化合物波谱性质表征以及反应机理研究。该综合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合成操作以及谱图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方法学及反应机理研究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逻辑的认知,为将来从事相关科研或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天然产物骆驼宁F一锅全合成的相关科研成果,利用本科生创新型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了从简单易得的底物出发,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天然产物骆驼宁F一锅全合成的创新型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将自组织一锅全合成的前沿理论知识应用到骆驼宁F的全合成之中,实验内容包括文献调研及分析总结、骆驼宁F一锅全合成、化合物波谱学性质检测分析以及反应过程学研究等部分。该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于有机合成方法学及反应过程学研究方式的理解,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及核磁等大型仪器的检测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路线设计、合成操作以及谱图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础课与专业结合的培养要求,设计了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降凝性能测定的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包括合成条件的考察、产品红外光谱的表征、原油降凝效果的测定、偏光显微镜的观察、流变性质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实验通过“合成-表征-性能-机理”4步,使学生对降凝剂的研发有了整体认识,引导学生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乃至科学研究步步递进深入。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达成工程认证教育的培养要求,设计了“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微波合成及其性能”综合实验。实验包括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微波辅助合成、结构表征及产品性能测定等内容;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各种制备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掌握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等表征技术及树脂溶胀性能测定技术,分析实验数据。另外,设计了融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考核体系,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等环节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该实验教学方案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开设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综合实验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更新"草酸亚铁制备及组成测定"的实验方法,并以此创新综合实验为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并优选实验方案。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实验及科研方法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应用的基础,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成为近些年来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课题。而在高分子化学实验合成方法中,悬浮聚合方法由于反应温度低、操作方便、反应过程容易散热、聚合物粒度容易控制、水为分散介质廉价等优点,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高分子化学悬浮聚合实验为例,从"看"、"听"、"摸"、"嗅"多个角度向学生们展示了高分子化学反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及不同反应阶段所表现出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结果,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验能力,使之早日踏上科研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7.
王书玉 《化学教育》2020,41(3):89-93
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和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热点相结合,开发并实施了 “氢氧化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 创新实验课程。该课程通过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结果与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这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内容中,设计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磁性材料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综合实验。该实验教学对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融合较为前沿的科学问题,采用半开放式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分析,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机制。通过实践表明,该实验具备综合性特征,内容涵盖了材料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相关理论;经过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辉  魏雨 《大学化学》2008,23(4):63-66
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纳米α-Fe2O3的液相合成及表征实验。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合成方法以及常用的表征手段。实验内容的设置具有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验内容要向材料、生命、环境等热点领域倾斜。本文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合了目前的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材料化学、无机合成、胶体化学、仪器分析、催化等方面,涉及材料和环境等领域。本文内容可以作为综合化学实验和开放实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式。构建了整合式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化学与医学、生命科学的关系,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研发数字化虚拟实验,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考核体系。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提出了"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完善实验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验成绩有一个公平、准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 针对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从实验性质、教学模式、组织模式、考核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了开展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开设地方医学院校化学开放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为主线、自主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观念。探讨了医学类院校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意义,并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期提高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医用化学实验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更加密切地与医学相关专业结合,并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化学试剂的毒性与刺激性,甄选出一系列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待鉴别试剂,同时设计绿色环保、安全低毒、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鉴别方法,为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提供指导。以期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相关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医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将SPOC在线学习活动与翻转课堂的过程设计结合,从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与教学评价设计等4个部分搭建了教学模式结构框架。在具体教学实验项目中,细化了知识传授、内化、拓展3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程序。该模式打破了实验课时间空间的壁垒,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化学与医药学关联的情境创设,学习活动丰富有序,可操作性强。结果表明,采用SPOC式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把化学绘图软件ChemBioOffice 2010应用于临床八年制医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经过一系列由简到难的化学结构式的绘制、3D画面中结构式的立体观察、实验装置的搭建、预测化学结构信息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软件各功能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为理论学习提供了直观性和自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化学实验全英文在线教学资源匹配度较低、相对匮乏等问题,以医学留学生为中心,建设了有声课件、模块化实景实验操作视频以及测试题库3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资源,通过资源的线下使用和基于雨课堂的在线预习,实现从“集中、定时、定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向“模块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秩序,提高医学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良性循环,可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国际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在医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并结合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大纲修订、思政案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形成性评价增加、线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自觉的环保意识,探索了医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路径,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在高校非思政类课程中全程、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润物无声地立德树人。该体系对其他非思政类课程开展思政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靳莹 《化学教育》2015,36(17):4-8
思想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阐明科学理论的表述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其基本特征为:思想实验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实验,具有非实际的可操作性;思想实验,全凭思维中的抽象形式和抽象运动展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想实验是人们在长期实验的经验基础上的产物,具有实践性。在化学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仿真实验逐渐被教学一线所接受。考察仿真实验的相关研究和思想实验的特征可见:仿真实验具有思想实验的特质,仿真实验可视为思想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领域的特定表现。有限度地使用仿真实验,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化学实验观念的更新。但仿真实验不能承载所有的实验教学功能,搞好仿真实验教学需以真实场景的实验教学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