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核反应研究中可以根据出射粒子的能谱分析剩余核是处在基态还是激发态,这是核激发态能量测量的基本方法。本实验就是通过14.1MeV中子引起的 ̄(28)Si(n,a) ̄(25)Mg反应出射a粒子能谱的测量,以确定 ̄(25)Mg的几个低激发态能量。  相似文献   

2.
用气体电离室-半导体位置灵敏探测器望远镜测量了46.7MeV/u 12C离子轰击197Au,115In,58Ni靶时,在大角区发射的从Li到Mg的复杂碎片能谱;由各碎片的能谱提取了蒸发源的温度和碎片发射的最可几动能Ep,并与=Vcoul+2T计算的平均动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上提取的最可几动能Ep总是低于计算的.用A.Friedman简单的统计公式对复杂碎片的产额进行粗糙拟合,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用考虑了角动量守恒的BUU模型计算了20MeV≤E/u≤180MeV能区16O+197Au系统的反应线性动量转移(LMT)及余核角动量,着重讨论了反应线性动量转移及余核角动量对反应碰撞参量、入射能E/u的依赖关系,比较了计算LMT与Viola系统性给出的结果间的偏差.计算结果揭示了当E/u≥90MeV时,余核角动量对E/u增长出现的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靶核对弹核捕获能力的持续丢失.  相似文献   

4.
用46.7MeV/A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5.
用屏栅电离室测量了入射中子能量为5.1MeV的58Ni(n,α)55Fe核反应的α粒子角分布,238U裂变电离室作中子注量率的测量,测得该能点58Ni(n,α)55Fe的总截面为(47.4±5.0)mb.用中国核数据中心推荐的理论计算程序UNF计算了在1—8MeV能区58Ni(n,p)58Co,58Ni(n,α)55Fe的反应截面和入射中子能量为5.1MeV的58Ni(n,α)反应角分布.理论和测量数据的比较说明,用复合核模型来描写该能点的角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177Hf(19F,9n)187T1反应和在线同位素分离法,对187Au低激发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γ符合与γ-e符合的测量分析,束流能量为175MeV,发现了多条新的跃迁,测量了内转换系数,扩展了187Au的能级图.对187Au低激发态下的集体带结构、单质子与不同偶-偶核芯的耦合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锕系和稀土偶偶核基带转动谱实验数据的拟合和Mallmann图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量子群Uqp(u2)模型对原子核转动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Uqp(u2)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明显优于单参数形变量子代数SUq(2)模型.此外,还建立了Uqp(u2)的形变参量q、p与核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报道30MeV/u40Ar+159Tb反应中碎片碎片关联函数的实验结果.利用三体弹道模型从关联函数提取了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时间.中等质量碎片的平均发射时间随碎片能量而变化,从低能时的约500fm/c下降至高能时的约100fm/c.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时间随束流能量的升高而下降,表明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机制逐渐从相继两体衰变向多重碎裂发射过渡.对于40Ar+159Tb反应,此过渡能区在35—45MeV/u之间  相似文献   

9.
从包括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依据以广义的Dyson展开方法所建立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中子异荷素154Dy、156Er和158Yb的低能态及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实际计算时,低能态及高自旋态分别用(sd)N组态及(sd)N-1加两中子组态描述,且取用了统一的参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特别是理论较好地复现了原子核的第一个回弯.  相似文献   

10.
用中子活化法相对于54Fe(n,P)54Mn反应,在13.50—14.80MeV中子能区测量了Ba(n,x)134Cs,134Ba(n,2n)133Ba,140Ce(n,2n)139Ce,142Ce(n,2n)141Ce和23Na(n,2n)22Na的反应截面.并将所测的结果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中子能量是用90Zr(n,2n)89m+gZr反应和93Nb(n,2n)92mNb反应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11.
25MeV/u~(40)Ar ~(93)Nb反应中热核的激发能和核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导体望远镜探测器和PPAC对25MeV/u40Ar+93Nb反应中的带电粒子和余核进行了关联测量,对所得α粒子能谱用三源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由余核飞行时间和粒子多重性得到热核激发能.通过对温度的修正,发现在本实验中有激发能E*/A为4.3MeV,温度Tinit为6.9MeV的热核形成。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核物质在轻系统和重系统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制作了一种可在6—11V偏压范围内均匀发射可见光的新型金属—绝缘体—金属结型发光器件,其内层结构是Al-Al2O3-MgF2-An(Cu),其承受偏压、单位面积发光功率及相应的外量子效应高过迄今已知的M-O-M遂道结型发光器件.本文首次报导并论证了这一由Schottky热电子所激发的光发射及其物理图象:Schottky热电子在AO(Cu)-真空界面激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Au(Cu)-真空界面的SPP通过表面粗糙度与外光子耦合.这一图象与该器件的电流—电压(I—V)、电流—温度(I-T)关系及其发射光谱的主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对氮原子以sp~2杂化,孤氮电子占据sp~2杂化轨道,以这种形式成键的氮杂交变多环芳烃中的11个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计算。该计算依据CNDO方法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参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环电流、空间效应以及针对氮原子的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的考虑,得到理论上计算的化学位移,该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通过时~(13)C-NMR化学位移的回归分析表明,回归系数达到0.99,非常好地反映了氮杂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与分子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表明我们在处理诸多化学位移时考虑到的因素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pH条件下以N-烷基亚胺二乙酸[R-N(CH2COOH)2,R=Me,i-Pr,n-Pr,HO—Et]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二氨铂(Ⅱ)类配合物.13CNMR(20MHz)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配体均以N、O与铂配位,配位方式不随合成时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弱酸条件下,配合物处于交换平衡状态.平衡常数由不同pH下未配位羧基碳的化学位移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和已有的报道,综合了一批Ni(0)、Mo(0)、Au(Ⅰ)、Cu(Ⅰ)与二氟化膦(RPF_2)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19F-NMR光谱数据;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19F-NMR化学位移的特点和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在该类配合物中F化学位移的改变值△δF(=δ配合物-δ配体)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两种不同基质的掺杂3d_(z ̄2)基态铜(Ⅱ)苯并15冠5配合物(Cu(Ⅱ)B15C5)的粉末样品,ESR测定结果表明,以B15C5为基质时,Cu(Ⅱ)B15C5的轴向配体是H_2O;而以Mg(Ⅱ)B15C5为基质时的轴向配体则是.不同的轴向配体对ESR谱的线型有着较大的影响。利用Bleaney公式,计算了键参数,并对成键特性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利用△E—E望远镜及Q3D磁谱仪,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5MeVα离子束轰击下,测量56,57Fe,59Co(α,d)58、59Co,61Ni核反应的精细能谱和微分截面角分布,微观DWBA近似用来分析实验数据.在56Fe(α,d)58Co核反应观测的9个强激发能级中,重点分析和讨论了6.79MeV和6.4MeV能级的性质,观测到迄今所能看到的最高拉长组态(1g9/2,1g9/2)9和首次确认了6.4MeV能级Jπ=1+.在57Fe,59Co(α,d)核反应测量中,未看到孤立强激发能级,它意味着强度分散在许多能级上,以致看不到孤立拉长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铕(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丙烯酸(HAA)的三元配合物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键聚合物(CPEu(TTA)2AA)和掺杂型聚合物(Eu(TTA)2AA/PMMA)的发光性质.测量了配合物中Eu3+的5D0和5D1能级的荧光衰减,对其传能过程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讨论.测量了配合物及聚合物THF溶液的荧光光谱.配合物和聚合物的吸收峰较配体发生明显红移,且存在配体到中心离子的传能.指出小分子配合物和掺杂型聚合物中Eu3+具有类似的发光性质而与成键型聚合物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利用BUU模型模拟核-核碰撞36Ar+108Ag(35Mev/u)、14N+108Ag(35MeV/u)中的平衡前中子发射.模拟结果与唯象的运动源拟合给出的中等速度源成份相吻合.这说明中等速度源成份产生于核-核碰撞的早期,对应平衡前发射.并从级联碰撞的角度定量地研究了平衡前发射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此文采用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构成的自洽场分子轨道(SCF-LCAO-MO),用一级玻恩近似(FBA)计算了能量为100-5000eV的电子与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全截面。由于采用了Gauss函数的线性组合拟合Slater函数的方法(STO-KG),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解析表达式,使计算大大简化。计算得到的电子和N2,CO散射的总截面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当入射电子的能量大于1keV时,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