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比图像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通过类比帮助学习者理解科学概念。通过对2007年和2019年人教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类比图像的分析发现,图像数量偏少,目标物范围较窄,各教材图像对相同目标物呈现内容不同,内部结构简单且易于理解,解释性语句表述充分,并指出部分类比失效处。最后,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育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低温煤焦油重油正庚烷萃余物的反应(甲醛)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重油为原料,采用正庚烷溶剂萃取得到煤焦油正庚烷萃余物(H-CT)并与甲醛反应,通过溶剂萃取法将反应后产物(P)分为:正庚烷可溶物(HS-P)、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P)、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P)和喹啉不溶物(QI-P)。借助GC-MS、FT-IR、TG-FTIR等分析手段,对P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H-CT相比,P中TI-QS-P组分和氧原子的含量较多,C/H原子比较高;HS-P、HI-TS-P、TI-QS-P和QI-P的含量分别为11.63%、26.42%、57.08%和4.88%;HS-P和HI-TS-P均以中性组分(以芳烃为主)为主,酸性组分(以酚类为主)含量较少,其余为含O、N、S等杂原子化合物;TI-QS-P富集了羰基、亚甲基桥键及稠环芳香化合物,且含酚羟基及芳环取代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麦裕华  陈徽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09,30(8):22-24,80
"图像类比"是通过日常事物或生活情景图像实现类比科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工具.使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科书中图像类比的使用情况,发现图像类比的使用率低和使用范围狭窄,内部结构简单而良好,具有充分的解释性语句.提出在化学教科书中使用图像类比的3项原则及使用图像类比进行教学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麦裕华 《化学教育》2011,32(3):9-12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中微观表征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版本教科书出现的微观表征插图数目均较少,微观表征插图主题内容均偏重“过程”,均只体现到部分重要主题,而且均缺乏“宏观-微观“表征插图。对如何合理认识微观表征插图的意义及系统规划微观表征插图的使用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6,27(3):9-13
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要点是:(1)化学微观认识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化学微观认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建构的说明物质微观世界的可能性认识;(3)化学微观认识之所以合理是因为较为满意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和预测了物质的性质。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思路是:(1)以WWHW为架构对化学微观认识进行认识论思考;(2)以“横纵关照”为基本技术构建发展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3)设计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教学主题;(4)通过显性话语发展科学本质理解;(5)通过反思性活动发展科学本质理解;(6)适当评价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刘玉琛  许晶  沈玥  王宇昕 《化学教育》2020,41(12):18-22
类比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种高阶思维的培养难以量化评估并且在科学教育研究中缺乏明确的指导,但它却与类比教学的细节设计息息相关。因此,根据类比推理的结构映射理论,对有机化学概念中类比的课堂呈现进行了映射图解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关系结构,以期在有机化学教育的点滴渗透中加强学生对类比推理过程的了解,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廖志刚  袁鑫 《化学教育》2019,40(3):23-28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与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的插图功能进行比较,分析2版教科书中插图的编排特点、呈现方式及功能意图的差异性,为我国后续教科书的插图编排方式改革及形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C)载体-氯化钕配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规律,考察了PSAC载体及PSAC·NdCl3配合物的组成与催化活性间的关系.PSAC载体的收率不影响配合物的活性,而配合物的活性却随PSAC载体中C(O)NH2功能团含量的高低而改变,含量低时活性高.PSAC载体与配合物的组成不影响所得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煤抽出物中的含硫多环芳香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煤的索氏抽出物中的含硫多环芳香化合物(PASH)由硅胶柱色谱与配体交换薄层色谱(PdCl_2/SiO_2)两步分离,用毛细管气相色谱(FID与FPD)和色质联用仪分析其组成、结构。通过与文献的色谱保留指数相比较、质谱数据验证,鉴定出贵定煤含硫芳香化合物以三、四环结构为主,主要是二苯并噻吩及其C_1~C_3烷基取代物、苯并萘并噻吩及其烷基取代物,其它稠环含硫芳香化合物较少。  相似文献   

10.
选取加拿大安大略省纳尔逊教育版九年级科学教科书(学术)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共同内容“原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目标引导、过程引导、评价引导等3个维度对2本教科书教学属性进行比较。发现在教学属性的设计上,安大略版教科书更趋于素养取向,而人教版则趋向于知识取向。并基于此对化学教科书教学属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为主配体、四苯基膦酰亚胺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铱配合物Ir(ppy)2tpip(Hppy:2-苯基吡啶,Htpip:四苯基膦酰亚胺)、Ir(npy)2tpip(Hnpy:2-(1-萘基)吡啶)和Ir(pnpy)2tpip(Hpnpy:2-(9-菲基)吡啶)。它们的结构通过1HNMR和MALDI-TOF质谱进行了表征,其中配合物Ir(ppy)2tpip还进一步通过晶体结构分析验证。主配体从苯环到萘环和菲环的改变增加了配合物的π共轭,减小了能级差,导致了3种配合物的磷光发射光谱从516nm红移到600和633nm(从绿光到红光),发光量子效率也从0.36增加到0.51和0.53。从量化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共轭效应增加了主配体的电子密度,提高了配合物的LUMO能级。配合物结构和发射性质之间的关系规律为设计不同发光颜色的铱配合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一兵 《化学教育》2013,34(1):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与化学教科书发展关系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用先进化学知识充实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化合物和基础理论的编排关系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匹配问题;学习国外教科书编写的问题等。审视其发展中的问题,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CE)进行增韧改性,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能谱仪等分析手段表征共混物的微观结构,测定其力学性能、耐热性等.结果表明,CTBN增韧BCE树脂体系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共混结构;当平均粒径为2~3μm时,增韧效果最佳;当CTBN加入10份时,冲击强度提高150%,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5℃;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证明BCE/CTBN共混物是一个多相体系,存在橡胶CTBN相、BCE相和以BCE为主的BCE/CTBN共聚相、以CTBN为主的BCE/CTBN共聚相.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紧密接触对时采用以氨基酸的重心代替C^α原子的新方法,通过计算(α/β)8桶状蛋白质中的中程和远程紧密接触对的数目,研究了不同氨基酸在形成紧密接触对时所具有的不同能力以及在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发现在(α/β)8桶状蛋白质中氨基酸形成的远程紧密接触对数目与它的Fauchere—Pliska疏水性实验数值(FPH)存在着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而对于氨基酸所形成的中程紧密接触对数目不存在这种关系.同时还研究了(α/β)8桶状蛋白质分子大小,发现其回转半径大小与表示远程接触对数目的远程次序值LRO存在着关系.表明这一类(α/β)8桶状蛋白质具有相似的结构,分子的远程接触对数目越多,分子越紧密,分子尺寸就越小.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氨基酸之间形成紧密接触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固体高分辨NMR系统地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均聚物,共聚物,聚合物共混物以及用接枝共聚物增容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的13C自旋-晶格弛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C))是表征固体聚合物体系的很有用参数,它能提供有关本体聚合物微观形态结构的信息,并可望建立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它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共混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相互作用,而且能定性地给出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准确地指明相互作用产生的位置,因而为揭示共混体系的相容机理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另外T1(C)还能给出增容剂对不相容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和增容机制的直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四氢呋喃(THF)与环己烷的混合溶剂中,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采用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和特定电荷环境的P配合物为添加剂,实现了异戊二烯(Ip)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分别采用GPC、^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THF与环己烷体积比的增大,单体的转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空间位阻较大的P配合物的加入,堵塞了正、负离子对之间的部分通道,有效地抑制了MMA段聚合副反应的发生,在易于工业化的0℃之下成功合成了分子量分布窄(1.21)的聚异戊二烯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I—b—PMMA),并且共聚物中PI嵌段以3,4结构链节为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NH3处理温度对N掺杂P25-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可见光催化活性与表面组成和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H3处理温度在600℃时,有最高活性;在700℃,P25-TiO2转变为以金红石相为主,表面未发生N掺杂,这与700℃时NH3分解有关;N掺杂浓度、可见光吸收两者与可见光催化活性之间均不存在顺变关系.讨论揭示:N掺杂P25-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是由三个要素协同作用产生:(i)表面生成大量束缚单电子氧空位(Vo),(ii)表面有N掺入,(iii)晶型以锐态矿为主,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RuxCoySez纳米簇合物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u3(CO)12、Co4(CO)12和Se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技术在1,6-己二醇中合成了RuxCoySez纳米簇合物.利用SEM和XRD测试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同时形成无定形相,呈现高度均匀聚集的纳米颗粒.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在0.5molL-1H2SO4溶液中,RuxCoySez催化剂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明显高于RuxSey,开路电位达到0.91V(vs.NHE).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得到了“人造玫瑰花花瓣”,即具有玫瑰花花瓣结构的PDMS薄膜,通过对该薄膜逐级拉伸改变微观结构的分布;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了不同拉伸程度下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高敏感性微电力学天平测试了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过程中水滴的粘附力,分析了微观结构分布与水滴粘附性质的关系;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不同拉伸条件下薄膜的浸润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DMS薄膜被逐次拉伸,单位面积内玫瑰花花瓣乳突的数目减少,纳米褶皱面积不断增加,而纳米级褶皱结构尺寸随着拉伸基本上不发生变化,直到样品破坏;与微观结构变化相对应的,该表面对水滴的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直到该表面彻底破坏.由此可见,微米结构及纳米结构的分布是影响玫瑰花花瓣对水滴粘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C)载体-氯化钕配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规律,考察了PSAC载体及PSAC.NdCl3配合物的组成与催化活性间的关系,PSAC载体的收率不影响配合物的活性,而配合物的活性却随PSAC载体中C(O)NH2功能团含量的高低而改变,含量低时活性高,PSAC载体与配合物的组成不影响所得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