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胶束薄层色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体慧 《色谱》1988,6(4):209-211
1979年美国D.W.Armstrong等开始研究胶束薄层色谱(Micella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胶束薄层色谱是用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或非极性有机溶液并含有少量水)作展开剂,常以聚酰胺、氧化铝、硅胶或硅烷化的硅胶作固定相的一种薄层色谱。胶束薄层色谱分正相胶束薄层及反相胶束薄层两种。  相似文献   

2.
党淑琴  李庆恕 《色谱》1988,6(1):46-48
L型~(75)Se-蛋氨酸或DL型~(75)Se-蛋氨酸的无菌溶液,用于肝、胰和甲状旁腺的扫描,进行其病变包括肿瘤的诊断,还可以用来测定动物或人体中蛋白质的转化。~(75)Se蛋氨酸中的主要放化杂质是亚硒酸、砜和亚砜。本工作利用国产滤纸型硅胶薄层片(G)和WhatmanNO.1色层纸(上行、下行以及小型)对~(75)Se-蛋氨酸、亚硒酸、亚砜和砜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期寻找快速、理想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3.
纸色谱(即纸上层析)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的纸色谱实验过程比较复杂,且费时。作为课堂实验或演示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若用水、乙醇、丙酮混合液作展开剂,甲基橙和次甲基蓝混合物作试样,则展开速度快,(2—3分钟)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容易成功。适合中学纸色谱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4.
小檗碱(Berberine)属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系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小檗碱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正性肌力等心血管药理作用。生物样品中小檗碱的测定方法有纸色谱法,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同位素标记法,气相色谱-质谱法。DL-樟脑-10-磺酸(CSA)是一种手性离子对试剂,曾用于生物胺的测定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我们用CSA作离子对试剂,建立了血浆中小檗碱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测定方法,并对GSA的色谱行为及方法的优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晶纤维素-硅胶混合型薄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有光 《色谱》1989,7(2):112-114
薄层色谱(TLC)用的微晶纤维素膜,国内外已有多种类型产品出售,但它们在氨基酸等化合物的临床化学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Turner等及Lato等曾报道利用微晶纤维素-硅胶混合型板与单独微晶纤维素板的二维薄层色谱(2D-TLC)效果比较,有可以省去脱盐、分离效果好、氨基酸斑点对茚三酮显色敏感等优点,这对于分析生物体液或提取液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可是国内外尚未有这种微晶纤维素硅胶混合型板(膜)出售。本文采用国产材料,用水作糊,聚酯薄膜作片基(玻璃板亦  相似文献   

6.
以交联聚苯乙烯为载体的手性螯合树脂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作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可拆分多种DL-氨基酸。但载体疏水性强,氮基酸在色谱过程中传质阻力大,保留时间长;硅胶键合的配体交换色谱手性相亲水性好,但柱容量小。我们通过2-羟基丙撑间隔臂将L-脯氨酸功能基联于球形酚醛树脂上,合成了手性螯合树脂(Ⅰ)。以其铜(Ⅱ)络合物作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对多种DL-氨基酸呈现拆分活性,且保留时间少于1h。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高纯硅胶色谱柱填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水和氨气催化下使单晶硅粉水解, 合成了单分散、高纯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 再利用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PICA)制备单分散脲醛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球形硅胶色谱柱填料.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电子显微镜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球形硅胶的纯度、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色谱分离对硅胶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合成的色谱柱填料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及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用硅胶G作吸附剂,以甲苯-丙酮(30:1)或甲笨-1,4-二氧陆环作展开剂,对32个二茂二芳氧基钛、锆和铪的衍生物进行薄层色谱分离,获得较满意的分离结果。并根据化合物的Rf值及其茂环质子的δ值看它们在薄层色谱中的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9.
硅胶基质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分离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高效制备分离技术。色谱柱是HPLC系统的核心,不同性能的填料是HPLC广泛应用的基础。硅胶是开发最早、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HPLC固定相基质,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及模板法等。近年来,亚2μm小粒径硅胶、核-壳型硅胶、双孔径硅胶、介孔性硅胶、有机杂化硅胶等新型硅胶应用于HPLC并取得了色谱分离技术的飞速发展,例如基于亚2μm填料的超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基于核-壳型填料的快速分离技术、基于杂化硅胶填料的高温液相色谱技术等。硅胶经表面化学键合、聚合物包覆等有机改性可制得先进的大分子限进填料、温敏性填料、手性填料等,大大扩展了HPLC的应用范围。本文对液相色谱用硅胶的制备方法、改性与修饰方法以及硅胶基质固定相的评价方法加以系统综述,概述了新型硅胶在HPLC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硅胶基质填料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实验在生物、医学等本科专业中的教学重要性,对实验教材上未能细化讲解的部分作了详尽的补充,其中包括纸色谱固定相的来源、滤纸的毛细作用、流动相中水及酸(碱)的作用等,以期加深学生对纸色谱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硅胶基质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电色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华  邓启良  伦志红  阎超  高如瑜 《色谱》2005,23(3):243-246
采用热引发一步法制备了毛细管电色谱硅胶基质整体柱。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增加了反应液中两相之间的相互溶解,使得反应液最终成为均相溶液,实现了硅胶整体柱的均相聚合制备。所制备的均相硅胶整体柱内部结构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分离度。评价了该整体柱的电色谱性能,深入探讨了有机溶剂比例、pH值、电压以及温度等电色谱操作条件对电渗流、保留机理和柱效的影响。在该均相硅胶基质整体柱上成功地分离了9种中性物质(硫脲、苯、甲苯、乙基苯、正丙苯、萘、正丁基苯、芴和蒽)以及7种中性、酸性和碱性物质(硫脲、邻氨基酚、苯酚、苯、邻甲苯胺、α-萘胺和2,4-二氯苯胺)。该柱对硫脲的柱效超过110000塔板/m。  相似文献   

12.
全氟酰胺键合YWG填料分离苯二酚异构体和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结成  马月华 《色谱》1986,4(5):291-292
苯酚和苯二酚的三个异构体虽然可以用无定形硅胶为填料作正相色谱分离,也可以用反相色谱来分离。可是当样品中存在较多量水时,不宜用硅胶作固定相。此外硅胶作固定相时,其间、对位苯二酚的分离度不佳,且邻苯二酚的色谱峰有“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样品采用索氏抽提,抽提液依次经酸性硅胶床、多段混合硅胶柱和凝胶渗透色谱柱(GPC)净化后,用Florisil硅藻土柱分离出样品中的二噁英(PCDD/Fs)和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ioxin-like PCBs),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HRMS)测定了其中的17个2,3,7,8-氯取代二噁英类化合物和12个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结果表明,用该法分析二噁英和多氯联苯标准溶液,平行4次的分析结果为:RSD(PCDD/Fs)<8.9%,RSD(PCBs)<11.4%;回收率可达60%-105%。PCDD/Fs和PCBs的检出限分别为0.1-0.8 pg/g和0.05-0.6 pg/g。应用本方法成功测定了沉积物、淤泥、土壤和飞灰中的二噁英和类二噁英多氯联苯,并计算出它们的毒性当量。  相似文献   

14.
钟虹敏  张华  万慧慧 《色谱》2013,31(4):342-347
硅胶是目前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质材料,其流动相的最佳使用范围为pH 2~8。在高pH(pH>8)的流动相条件下,流动相中的氢氧根会进攻硅胶基质表面残余的硅醇基,导致硅胶基质固定相骨架溶解。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将高温氨气处理多孔硅胶微球得到的氮氧化硅材料用作HPLC固定相,氮氧化硅在高pH流动相条件下表现出了较硅胶更高的稳定性。本文利用元素分析对氮氧化硅材料的氮化程度及含氮量进行系统的表征,并考察了氮氧化硅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的静态稳定性。利用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试剂对氮氧化硅材料表面进行疏水性修饰,并以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表面键合氮氧化硅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碳链的烷基苯、酸性化合物、碱性化合物在疏水改性的C18氮氧化硅反相色谱固定相上的色谱分离性能。进一步分别以酸、碱和中性化合物为分析对象,比较了C18-SiON1050(10)与C18-SiO2色谱保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硅胶是最常用的色谱固定相填料.毛细管电色谱(CEC)广泛地使用反相硅胶填料分离中性和非极性物质.极性和碱性物质由于在反相填料上色谱保留很小或不保留,对这些物质的分离长期以来一直是毛细管电色谱反相分离模式的挑战~([1,2]).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反相色谱、正相键合色谱、硅胶吸附色谱、体积排阻色谱4种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的分离效果,分别采用Kromasil C_(18)(250 mm× 4.6 mm,5 μm)、Agilent ZORBAX NH2(250 mm× 4.6 mm,5 μm)、Waters Spherisorb S3W(150 mm×2.0 mm,3 μm)和Shodex MSpak GF-310 2D(150 mm×2.0 mm,5 μm)色谱柱,以225 nm为紫外检测波长,对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流动相组成、梯度洗脱条件、柱温、流速等进行了优化,并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中的保留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相键合色谱实现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分离;硅胶吸附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的分离效果较正相键合色谱稍差.  相似文献   

17.
许丽丽  李来生  杨汉荣 《色谱》2007,25(3):374-379
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偶联剂将具有抗菌功能的植物有效成分姜黄素键合到硅胶上,制备了姜黄素液相色谱键合硅胶固定相(CCS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该固定相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醇和水为二元流动相,不同的中性、酸性和碱性化合物为溶质探针,并用ODS柱作参比,对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及保留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键合固定相不仅具有良好的反相色谱性能,同时由于配体结构中所含有的基团形成了含芳环的共轭体系,从而引入了n-π和π-π作用位点,所含的羟基和β-二羰基与溶质之间存在偶极-偶极和氢键作用,与ODS相比,该固定相在极性化合物分离中占优势,且分析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8.
《色谱》2020,(8)
研究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胶整体材料进行研磨、浮选、假晶相转换和水热处理,最终获得了粒径为2~5μm、孔径为20~60 nm的硅胶颗粒。利用部分含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apstone FS-66和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双胶束模板体系对硅胶基质进行假晶相转换处理;再采用碳酸钠溶液水热处理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孔径。用扫描电镜(SEM)和N_2吸附-解吸等温线测量对扩孔处理前后的硅胶整体材料研磨颗粒进行表征,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处理前后的形貌变化和差异。随后将含有长链聚乙二醇(PEG)的硅烷键合到扩孔后的硅胶颗粒表面,分别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固定相进行表征,并对固定相进行色谱性能评价。对键合固定相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硅胶表面键合PEG的含量约为8%。研究揭示了利用假晶相转换法与碳酸钠溶液水热处理和长链PEG硅烷修饰的硅胶整体材料颗粒在尺寸排阻色谱分离蛋白质方面的良好分离效果。同时进一步的高效液相色谱评价结果表明,该键合固定相还可用于疏水作用色谱模式分离核糖核酸酶A和溶菌酶,以及可用于亲水作用色谱模式分离吡啶甲酸、左旋多巴、三聚氰胺和邻苯二酚等极性比较强的化合物。研究显示了PEG键合固定相具有多功能性,及其在多模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在毛细管内壁上合成出均匀的纳米硅胶多孔层,对纳米硅胶颗粒进行了形貌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纳米硅胶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的变化规律。先采用含氢硅油高温键合固化硅胶层,然后用无机盐淋洗钝化毛细管色谱柱,制备出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考察了所制备的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对挥发性氟氯烃、水中氯代烃、含硫化合物以及低碳烃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一定的抗水性、稳定的色谱保留特性和良好的制柱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许丽丽  衷明华  陈小静 《色谱》2015,33(5):461-467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先将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键合到球形硅胶表面,然后再将植物有效成分丁香酚与硅胶上的KH-560活性基团反应,合成了丁香酚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EGSP)。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该固定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萘作为溶质探针,乙腈-水(35:65, 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测得EGSP柱的柱效。以一系列的中性、碱性和酸性化合物为溶质探针,C18柱和苯基柱作参比,对该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及保留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胶表面成功键合上了丁香酚配体,键合量为0.28 mmol/g, EGSP柱理论塔板数约为24707 N/m。该固定相不仅具有良好的反相色谱性能,同时由于配体结构中含有芳环、烯基和甲氧基,还能与溶质发生π-π电荷转移、偶极-偶极和氢键作用。与传统的反相C18柱和苯基柱相比,EGSP在极性芳香族化合物的快速、简便分离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