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研究(I)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流动注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用,建立了一种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并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对系统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分析系统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在临床、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将光纤传感技术、荧光分析与免疫分析技术结合,自行设计了Y型分叉光纤、光强可调的光纤固定架及性能优良的荧光测定池,建立了新型光纤荧光免疫系统。系统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既可进行普通的荧光分析,又可进行光纤荧光免疫分析。将系统用于临床血清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测试,结果与荧光显微镜法和ELISA法结果一致。该新型光纤荧光免疫系统在临床、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型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 FITC)对新建立的荧光光纤免疫磁珠流动分析系统参数及性能进行了考察。不同泵速下测定流量的恒定性 ,其 RSD为 0 .2 3%~0 .76 % ( n=2 4 ) ;对 1× 1 0 -5~ 1× 1 0 -2 mol·L-1FITC溶液 ,线性相关系数 0 .986~ 0 .999;连续测定 1 2次 ,RSD为 0 .73%~ 0 .95% ;2 h内基线不产生飘移。  相似文献   

4.
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纤流动免疫分析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新型荧光光纤免疫传感流动分析测试系统,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进行测试;将偶联于微晶纤维素表面形成的HSA固相抗体与待测HSA(抗原)、荧光标记抗原(FTTC-HSA)竞争性结合。经稀碱液处理,固相载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用新型荧光光纤免疫传感流动分析系统测定解析液的荧光值,以求得待测HSA的含量;该法检出限为0.1g/L,日内RSD0.91%-6.4%,日间RSD1.8%-8.0%,加标回收率91%-120%;用该法测定注射用HSA,与临床检验常用的溴甲酚绿化对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08)。  相似文献   

5.
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倏逝波与荧光免疫分析原理,研制了一种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该系统利用单多模光纤耦合器,使得激发光的传输、荧光的收集与传输均通过光纤来实现,减少了系统的光学分离元件,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仪器小型化;同时该系统光传递效率高、损耗低、信噪比高;单多模光纤耦合器和探头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多种样品的顺序检测。研究表明:光纤探头的最佳锥角度为0.37;系统对Cy5.5荧光染料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9mol/L;系统检测Cy5.5标记的羊抗大鼠IgG的最低浓度为10μg/L,检测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6.
微流控免疫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免疫芯片以其微型化、高通量、快速检测及低消耗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检测技术是微流控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免疫芯片的微系统研究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包括电化学检测及荧光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检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光纤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谱检测、热透镜显微镜检测和比色检测等光学检测及其它新型检测方面的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稀土掺杂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因其近红外区激发,可见光区发射的特殊发光性能,在生物标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大幅度降低荧光背景.β-NaYF4:Yb,Er是目前已知的发光效率最高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之一,已在生命分析及生物成像分析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现有β-NaYF4:Yb,Er制备工艺多是在高温条件下于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反应制得,所得产品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差,限制了其在生命分析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聚丙烯酸(PAA)配体交换反应,对表面包覆油酸基团的疏水β-NaYF4:Yb,Er纳米粒子进行了有效的表面修饰.表面修饰后,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表面的PAA具有众多游离羧基,使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同时,由于羧基的存在,使得带有氨基的生物分子能够通过化学交联反应结合到纳米粒子表面.本文以PAA表面修饰后的β-NaYF4:Yb,Er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以磁珠作为免疫反应的载体,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免疫传感器,对模型靶标分子羊抗人IgG进行了灵敏检测.磁珠表面固定兔抗羊IgG,PAA修饰的β-NaYF4:Yb,Er纳米粒子表面连接人IgG,当样品中存在羊抗人IgG时,便会在磁珠表面形成(兔抗羊IgG-羊抗人IgG-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标记的人IgG)三明治式免疫复合体,通过磁分离除去未反应的组分,在980nm激光激发下测定免疫复合体的上转换荧光强度,即可实现靶标分子的高灵敏分析,可检测到低至0.1ng/mL的羊抗人IgG.同时,以磁珠为载体的免疫复合体也可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成像分析,背景荧光信号低,成像质量高.实验结果表明,PAA修饰的β-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标记材料,有望在生物传感及生物成像分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流控芯片中磁珠作为固相载体的免疫分析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了解磁珠表面动力学行为对于磁免疫分析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一种实时监测微流控芯片中磁珠表面免疫反应的方法,探究了微流控芯片中流速和分析物浓度对磁珠表面偶联的小鼠IgG和溶液中Cy3标记的羊抗小鼠IgG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获得相应的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分别为7.9×104 L·mol-1·s-1,和1.7×10-4 s-1。  相似文献   

9.
负载高密度乙肝检测探针磁珠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负载高密度乙肝检测探针磁珠的制备技术,并对其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开辟了一种乙肝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化学键连接的方法制备出表面偶联乙肝抗体的磁性复合微球(亦称“乙肝抗原检测免疫磁珠”),之后将其用于乙肝检测研究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检测准确性及灵敏性,对乙肝免疫磁珠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包括磁珠的胺化工艺及抗体的偶联工艺。通过优化得到氨基磁性复合微球的氨基含量为2.71 mmol/g、单位磁珠抗体偶联量为108.36 ug/mg、偶联效率为77.40%的负载高密度乙肝检测探针的磁珠。并在此过程中采用类“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乙肝抗体的活性及优化效果进行了检测。通过性能检测比较,磁珠法检测灵敏度高于普通酶联免疫法。  相似文献   

10.
邢言言  佟玲  陈楠  于治国  赵云丽 《色谱》2015,33(12):1320-1326
将ProtElut NHS(N-羟基丁二酰亚胺)偶联磁珠与抗黄曲霉毒素总量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磁珠,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良好的磁性能和特异的选择性。本文建立了陈皮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免疫磁珠富集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PBS缓冲溶液(2:8, v/v)提取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净化,1 mL甲醇洗脱;经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 μm)分离,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汞/氙灯荧光检测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013~0.038 μg/kg,定量限(信噪比为10)为0.044~1.2 μg/kg;平均回收率为63.9%~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0.4%~14.2%,均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陈皮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农药抗原、抗体制备技术、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免疫传感器现状及其免疫分析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基于免疫磁分离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待检样品经免疫磁分离富集和热洗脱处理后,用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检测.每毫克纳米磁珠标记30μg抗体制备的免疫磁珠,对浓度为102 ~ 106 CFU/mL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均大于90%,特异性好;在pH=6时,以300μ,g/mg猪霍乱沙门氏菌单抗11D8-D4标记荧光微球,制备免疫荧光微球;以2.0 mg/mL猪霍乱沙门氏菌单抗5F11-B11喷涂检测线(T线),以1.0 mg/mL驴抗鼠IgG喷涂质控线(C线),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建立的基于免疫磁分离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在PBS缓冲液中检出限为1.5×105 CFU/mL,牛奶中检出限为7.6×105 CFU/mL,与直接采用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相比,检出限分别降低了10倍和200倍.本方法可有效富集牛奶中的沙门氏菌,避免了基质干扰,灵敏度大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熊艳  陈士恒  关亚风 《化学进展》2009,21(6):1325-1334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器(LED-IF)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化荧光检测器,在流动注射、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芯片电泳等微流动分析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LED-IF的4种光学结构,并对其主要器件,包括光源、滤光片、透镜、光纤、光电检测器以及检测池作了详细讨论,还介绍了LED-IF与其它技术的联用及其在生物、医药和环境样品检测中的应用,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药物免疫分析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常文保  张柏林 《分析化学》1994,22(11):1167-1175
本文对用于检测药物的免疫技术作了概述,并总结了近年来一些分析体系的改进和发展,同时指出了现代药物免疫分析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多分析物免疫分析方法,新型均相免疫分析方法,以及色谱、流动注射技术等在药物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免疫分析技术可使今后药物定量检测更为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15.
冷川  张晓清  鞠滉先 《化学进展》2009,21(4):687-695
近20年来,随着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流控分析已从一个概念发展为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微流控芯片上免疫分析的方法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这些芯片包含传输流体的微通道和免疫分析程序中部分或全部的必要组件。微流控技术用于免疫分析在减少试剂用量、缩短分析时间、自动化等方面提高了分析性能。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上免疫分析的发展、分类,并评述了各类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的性能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基于全内反射荧光和免疫检测原理的传感器系统,它可用于检测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如2,4-D、藻毒素等.本系统采用长波长的荧光染料Cy 5.5,以氦氖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结合流动注射分析系统,能够快速方便地对传感基片上发生的免疫反应进行测定.本研究介绍了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系统结构设计、传感基片的修饰、小分子配基的固定和系统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对荧光染料的响应灵敏度可达1nmol/L;修饰后的传感基片基本不对蛋白产生非特异性吸附,而对不同浓度小分子配基抗体的响应符合Logistic方程;传感基片重复使用20个周期后,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广华  郑洪  鞠熀先 《分析化学》2004,32(1):102-106
对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评述。介绍了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热点,评述了它在临床检验、环境与食品监测和农药残留量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对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作了总结,引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成本底、检测时间短、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农残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为基础,介绍了吖啶酯类、鲁米诺类、咪唑类、苯酚类及芳基草酸酯类5种化学发光剂,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4种常见的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农药残留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芯片式流通池作为非均相免疫反应和原位固相荧光检测的场所,用双岔光纤将芯片式流通池与荧光光度计耦联,以双抗夹心式非均相免疫反应的模式,研究建立了测定人血清中IgG的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非均相免疫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焦奎  张敏 《分析化学》1995,23(10):1211-1217
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是将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新方法,近十多年来,电化免疫分析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电化学的免疫分析法的标记物、免疫方法、电化学检测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展望了电化学免疫分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