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2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遗传算法模拟了Dα 的光谱轮廓, 模拟曲线与实验中观察到的轮廓符合得非常好。分析模拟的结果表明, 在HL- 1M 装置边缘等离子体中, 存在一种H 粒子群和三种D 粒子群, 它们有各自的温度和粒子数比例。  相似文献   
2.
裂变堆中的氙-135中毒效应是由于裂变产生的碘-135经由β衰变产生氙。135,后者吸收中子的截面很大,如停堆时剩余反应性不够,就要经过一段“碘坑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停堆前的反应性后才正常工作起来。与此类似却有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首次被我们引入到聚变堆研究领域,它表明为了实现“得失相当”,起动一个聚变堆所要求的最少氚储备和运行时间。“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与具体的氚回收方案、提取氚的工艺过程、堆部件材料中的氚扣留量、增殖剂中不可回收的氚份额、泄漏到堆大厅的包容惰性气体氦中的份额以及氚自然衰变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中心的MHD现象可以用软X射线针孔相机进行观测。在HL-1M装置上我们建立了一套由3个软X射线针孔相机共60道探测弦组成的探测系统。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能将信号分解成正交的空间和时间两组本征向量,并且可以将复杂的时空成份分离开来,使各种不同成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一一对应,从而便于了解MHD现象的重复时间和特征半径。  相似文献   
4.
塞曼效应与边缘离子温度的光谱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谱线实际宽度和塞曼展宽之间的关系。在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2、2.5和3T的情况下,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用得到的结果拟合出了校正因子随离子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和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离子温度较低时,塞曼效应对谱线宽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较高时,塞曼效应对谱线宽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A broadband, O-mode sweeping Doppler reflectometry designed for measuring plasma E×B flow velocity profiles is operated in HL-2A.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Doppler reflectometry is its capability to be tuned to any selected frequency in total waveband from 26-40 GHz. This property enables us to probe several plasma layers within a short time interval during a discharge, permitt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plasma fluctuations. The system allows us to extract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locity change layer, namely its spatial localization. In purely Ohmic discharge a change of the E×B flow velocity profiles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region for 28 〈 r 〈 30cm if only the line average density exceeds 2.2×10^19 m^-3. The density gradient change is measured in the same region, too.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言部分,介绍了等离子体芯部MHD不稳定性的研究目的和其重要性,以及目前最常用的三种多道数据分析方法:Abel逆变换方法;SVD时空分析方法和层析变换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是综合介绍在托卡马克实验中软X射线探测系统能观测到的等离子体芯部的不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分别对锯齿振荡现象及一系列与锯齿活性有关的现象进行了描述。第三章主要介绍在托卡马克实验中软X射线进行观测的探测系统的诊断原理及在HL-IM和HL-2A装置上软X射线探测系统。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层析变换方法的原理,以及对程序的理论模拟检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的成员国之一,其中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第一壁板和屏蔽包层的制造,它是ITER的关键技术也可能是未来聚变堆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ITER第一壁板,即Be/Cu/ss复合部件的重要性,ITER国际组要求每个成员国在承担制造任务之前必须通过资格论证。从2004年起,以核西物院牵头,联合国内有关的Be生产、加工和检测单位,如宁夏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核动力院等组成了联合攻关小组。  相似文献   
8.
潘传红 《物理学报》1987,36(3):284-292
本文用Green函数法求解准线性Fokker-Planck方程,得到非均匀等离子体中rf波的电流驱动效率。结果表明:考虑非均匀性以后,驱动效率显著提高,并且驱动效率随β值的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做数值分析,需要将气球模方程表示成磁面量形式。考虑圆形磁面情形,并假定磁面位移(Shafranov位移)△为小量,如图1,图中ζ为环向角. R=R_0+△+rcosθ =rsinθ。其中r为磁面横截面半 θ为极向角,由平衡理论可知  相似文献   
10.
用软X射线脉冲高度分析(PHA)阵列系统获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剖面和电子速率分布的时间演化。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剖面在OH阶段较平缓,接近抛物线1.0×[1-(r/a)2]2分布;而在ECRH(功率0.8MW)阶段,等离子体中心(z=0)电子温度上升了0.6keV,边缘(z=30cm)处只上升了0.1keV,反映出ECRH功率沉积在等离子体中心区域;在ECRH期间有大量的高能电子产生,因而电子速率分布在ECRH期间显著改变;等离子体中心的高能电子的数量和能量都比等离子体边缘的增加更大,ECRH(~0.8MW)期间等离子体中心(z=0)产生的高能电子的能量可达17keV。分析表明:在ECRH(纵场Bt=1.3T)放电期间,ECRH加热效果显著,ECRH的功率主要沉积在等离子体中心附近;电子温度剖面在ECRH阶段较OH阶段峰化;ECRH期间有大量的高能电子产生,电子速率分布被改变成为非麦克斯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