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35篇
物理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合物III是细胞呼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杀菌剂的重要作用靶标之一,近年来以复合物III为靶标的杀菌剂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总结了复合物III结构和功能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抗霉素A、氰霜唑、Surangin B等Qi位点抑制剂,甲氧丙烯酸酯类、噁唑菌酮、粘噻唑、标桩菌素、UHDBT等Qo位点抑制剂,以及双位点抑制剂NQNO与复合物III的作用机理,并对各类杀菌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氧化异佛尔酮缩酮化产物的NMR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乙二醇有选择性的与氧化异佛尔酮4位或1位羰基形成缩酮化产物的NMR研究,介绍了通过与已知的缩酮化产物(2)的文献核磁图谱对照,以及与原料氧化异佛尔酮相应位置的NMR谱图对比来确定另一未见文献报道的缩酮化产物(3)的结构的方法,并对化合物(3)(3,5,5-三甲基-4,4-乙二氧基-2-环己烯酮)的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3.
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的作用机理, 可进一步了解农药在土壤中腐殖酸催化下降解的行为过程。将市售腐殖酸进行逐级分离,获得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的固态或溶液状态,而后分别与农药丁吡吗啉进行作用,利用红外,荧光两种分析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三组分与丁吡吗啉之间广泛存在范德华力、次级键等弱作用力。黄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存在氢键和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棕腐酸与丁吡吗啉存在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黑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最弱,即依照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三组分平均分子量依次递增的顺序,与农药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炔丙型硫Ylide环丙烷化反应及其立体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炔丙型硫Ylide与丙烯酸酯的反应是一个多反应竞争的复杂反应, 通常环丙烷化产物收率很低. 本文通过对反应底物的优化, 成功获得了高收率、高选择性的反式环丙烷化产物. 同时利用Gaussian 03程序, 选择密度泛函BHHLYP方法, 6-31G**基组对反应路径及过渡态模型进行了计算, 进而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选择6-31G**基组, 对顺、反式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该反应的高非对映选择性是由过渡态的能量差异和产物的热稳定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过渡态的能量差异可以归于分子内弱的立体电子效应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刘磊  郑中博  覃兆海  傅滨  袁会珠 《有机化学》2008,28(10):1841-1845
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2-吲哚基噁唑啉和噻唑啉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认, 同时测试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对各种植物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噻唑啉化合物要优于噁唑啉, 其中2a和2b在50 mg/L时, 对茄棉疫, 油菜菌核和芦笋茎枯呈现出100%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Wittig试剂与环氧氯丙烷和多聚甲醛构建亚甲基环丙烷结构单元,利用2,5-二乙氧基-3,6-二氢吡嗪引入氨基酸结构单元,通过6步反应成功实现了天然植物毒素Hypoglycin A外消旋体的全合成,总收率3.2%.中间体和Hypoglyein A的结构经1H NMR表征.对反应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玉梅  傅滨  覃兆海 《有机化学》2005,25(7):751-762
综述了近年来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不同类型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特点、机理和应用, 尤其是对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偶联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以吡啶二芳酮为分子插件,以嘧菌腙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芳基吡啶酮腙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认,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70μmol/L时,大部分化合物对所选8种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甲基乙酰基苯-4,6-二甲氧基嘧啶-2-腙(Ⅲ-3)和2-(2'-((4'-溴-苯基)(3'-氯-吡啶-4'-基)-亚甲基)-肼基)-4,6-二甲氧基嘧啶(Ⅲ-18)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嘧菌腙.Ⅲ-3对番茄灰霉病菌EC50为22.18μmol/L(嘧菌腙为31.38μmol/L), Ⅲ-18对水稻纹枯病菌EC50小于0.35μmol/L,比对照药嘧菌腙提高了2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2-甲氨基-5-(2-芳氧吡啶-3-基)-1,3,4-噻二唑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测定了其荧光性能,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其荧光发射波长在384~390nm范围,最大荧光量子产率为0.1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比较.借助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对丁吡吗啉的结构进行了解析.进一步选择6-31G(2df,2pd)基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空间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借助前线分子轨道、Mulliken电荷、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观静电势等对丁吡吗啉及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杀菌活性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吡啶环取代苯环后,一方面吡啶环上的N原子是一个负电中心,有利于与受体分子间形成氢键等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吡啶环又是一个缺电子的芳环,与苯环相比,在与受体的π-π相互作用中能起到更好的电子接受体的作用.这两种因素使得丁吡吗啉更容易与受体结合,因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