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407篇
化学   50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489篇
综合类   140篇
数学   1134篇
物理学   11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试卷质量评价指标区度的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试卷质量评价指标区分度的概念及其量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更合理的最化方法。  相似文献   
52.
众所周知,四阶以上辛群中指数型道路的Maslov指标可以取任意整数.本文给出了二阶辛群中指数型道路的分类及其Maslov指标的取值范围,指出了与高阶情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3.
本文定义了一种两指标过程过程的Markov性,找到了满足它的一个充分条件,讨论了此强Markov过程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54.
近临界水中苄叉乙酰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在无外加催化剂的条件下,苯甲醛与苯乙酮可顺利反应生成苄叉乙酰苯。在最佳条件下,苄叉乙酰苯的收率可达31.4%。该方法避免了常规合成方法中有机溶剂的使用以及NaOH催化剂的加入,产物后处理简单,是一种绿色合成新过程。  相似文献   
55.
近临界水中苯丁烯酮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探了一种以水为反应介质合成本丁烯酮的新方法。在近临界水中,以苯甲醛 和丙酮为原料,在不外加任何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60℃、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 ,苯丁烯酮的产率可达46.2%。该新方法避免了盐类副产物的产生,省去了常规 方法中反庆后繁琐的中和分离步骤。  相似文献   
56.
划痕试验法对特殊薄膜系结合力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介绍了划痕试验法测量表面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的测试原理和实验方法,讨论了影响临界载荷Lc测量值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薄膜系的分类以及大量实际测量数据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被测薄膜以及基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临界载荷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单纯从声发射信号的变化来确定临界载荷的方法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分析和讨论了某些特殊薄膜系的声发射信号与其实际临界载荷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针对不同膜系,合理利用声发射曲线,摩擦力斜率以及显微观测来正确判定临界载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7.
杨玉川  魏莉  金子林 《有机化学》2004,24(6):579-584
温控非水液/液两相催化,是指一类由两种或多种液态有机物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其特点是体系的相态变化可通过温度来调控,即体系在高温时相互混溶呈均相,低温不溶分成两相,催化剂和产物分别处于两相,从而为解决均相催化剂分离难的问题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是液/液两相催化研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首次以"温控"为主线将氟两相催化作为温控液/液两相催化的一个特定类型纳入"温控非水液/液两相催化"范畴,并与其它通过温度来调控的有机液/液两相和作者提出的温控相分离催化串在一起作一较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58.
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和十二醇存在下,直接以Ф4.6×50mm色谱柱管为模具,同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通过氩气对反应混合物施加一个恒定的压力,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型整体柱。在聚合过程中对反应混合物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制备的整体柱表面光滑无凹痕现象,并且使柱子的两头平整不凹陷,有利于提高柱效。本文对整体柱的孔结构及其对蛋白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柱内部含有大量类似渠道的大孔,孔径为2μm~3μm,在流速为5ml/min时,背压为7MPa。而且流速对色谱分离效率的影响小,流速从1ml/min增大到3ml/min时,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这两种蛋白质的总分离效能指标K1的值基本保持不变,保持在3.35左右,说明可以通过提高流速实现蛋白质的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59.
用磺酸酯法制备单端氨基聚乙二醇引发剂,引发谷氨酸苄酯羧酸酐开环聚合,生成可生物降解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用IR,NMR和GPC表征了共聚物。用超微透析法制备PEG-PBLG聚合物纳米粒,荧光芘探针法测定纳米粒的临界聚集浓度(cac)。紫外分光光度计考察纳米粒对疏水性药物的增溶作用,PEG-PBLG可作为亚微粒药物输送系统的载体。  相似文献   
60.
温敏性聚合物复合体系低临界溶解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敏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PNIPAm)及其共聚物P(NIPAm-co-KY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等复配体系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变化规律。单因素复配体系中,wEDTA为0.1%时,体系LCST从33℃降低到25℃,增大到0.2%时,LCST下降趋于缓慢;wCTAC在0.5%-3.0%范围内,LCST先上升后下降,但wCTAC在0.5%-1.0%内相转变很不明显,超过1.5%后相转变又趋于明显;而无机盐能使体系LCST线性下降;多因素复配体系中LCST变化较缓和,易于控制且相转变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