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06篇
化学   133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采用液相沉积法, 用铜的无机与有机酸盐对β, Y,丝光沸石进行表面修饰, 以萘的异丙基化反应评价HY,Hb,HM,HMCM-22以及改性沸石的催化反应性能. 用129Xe NMR研究铜在沸石表面的分散状态, 并与改性沸石的催化性能相关联, 探讨影响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原因. 催化剂的反应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顺序为HY > Hb > HMCM-22 > HM. Cu改性使HY和Hβ的催化性能明显改善,CuHβ系列的萘转化率最高达60%,β,β'-选择性达70%,CuHY系列则分别为97%和69%. 己酸铜和辛酸铜对β,Y沸石具有良好的表面与孔口修饰作用. 129Xe NMR研究结果证明CuHβ沸石中的两种孔道对Xe来说是畅通的,处于不同吸附位的Xe之间存在快速化学交换,微孔中存在Cu2+的强吸附位点,Cu2+离子也是反应的活性位点,且Cu2+和Cu+共存于孔道中,与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42.
王建国  李永旺 《分子催化》1994,8(4):250-256
胃苏冲剂是以香苏饮为基础加减而成。应用本品治疗顽固性胃脘痛300例,总有效率达94.2%,无效率仅为5.6%。在有效病例中,经X光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病灶消失或好转者达60%。  相似文献   
43.
正庚烷在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XRD表征显示,利用正戊烷作为碳源得到了对异构化具有活性的βMo2C。以正庚烷为模型反应物,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和氢烃比对βMo2C/β沸石催化剂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获得了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的最佳反应条件温度270℃~275℃,压力1.0MPa~1.5MPa,体积空速1.0h-1,氢烃体积比200∶1。在最佳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为82%,选择性和异构产物收率分别达到71%和58%。  相似文献   
44.
45.
丝光沸石合成与表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祁晓岚  刘希尧 《分子催化》2002,16(4):312-319
丝光沸石 ( MOR)是人类认识最早的沸石之一 ,分天然和合成两类 .1 864年 How首次命名天然丝光沸石[1] . 1 948年 ,Barrer等 [2 ] 用碳酸钠为矿化剂 ,使混合硅酸凝胶与铝酸钠水溶液在 2 65~ 2 95℃下水热晶化 ,首次合成出丝光沸石 .丝光沸石具有优良的耐热、耐酸和抗水汽性能 ,工业上广泛用作气体或液体混合物分离的吸附剂及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催化剂 .1丝光沸石结构丝光沸石中由 5~ 3结构单元连接的四元环和五元环 (五元环占优势 )构成椭圆形 1 2元环主通道 ,主通道间有八元环通道沟通 .1 2元环直筒形通道尺寸 0 .695× 0 .5 81 nm,八元…  相似文献   
46.
钱斌  孙尧俊  龙英才 《化学学报》2001,59(2):235-240
运用热分析技术,研究吸附在体相和表面结构完美的单晶状疏水全硅FER沸石孔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脱附行为,测定亲和性指数AT值和负载量。所研究的吸附质为直链烷烃、直链烷基醇、直链烷基胺等,结果显示醇有较低的AT值,而直链烷烃有较高的AT值,胺类有最高的AT值。证明全硅FER沸石骨架对烷基、胺基呈现出强的"亲和性",而对羟基呈现出“憎性”。同时还发现吸附质的链长对脱附性质、AT值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7.
改性HZSM-5催化剂上4-甲基联苯与甲醇的甲基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ZnO,La2O3和CeO2)改性的HZSM-5催化剂,以4-甲基联苯与甲醇的烷基化为探针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MgO改性的HZSM-5催化剂上,目的产物4,4′-二甲基联苯的选择性最高,可达80%,而在未改性的HZSM-5上仅为13%.金属氧化物改性对4,4′-二甲基联苯的选择性均有提高,其大小顺序为:MgO>SrO≈ZnO≈CaO≈La2O3>BaO>CeO2.另外,还详细研究了MgO改性条件(如MgO浸渍量,改性剂的阴离子种类,改性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浸渍量为5.6%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8.
 采用水蒸气和碱性氨水蒸气在500℃下对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进行了水热处理改性,并用XRD,IR,NH3-TPD和XRF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降低FCC汽油(≤70℃馏分)烯烃含量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水热处理介质对催化剂酸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介质水热处理后,纳米HZSM-5沸石中约10%的Al2O3被脱除,总酸量降低,导致积炭失活的强酸中心明显减少;不同水热处理介质对催化剂的总酸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对酸中心类型分布的影响较大.水热处理改性使催化剂活性的稳定性明显改善,初始活性降低.同时,水热处理改性降低了催化剂对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对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采用氨水(0.5mol/L)蒸气处理的纳米HZSM-5催化剂其降烯烃催化活性更为稳定.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FCC汽油的烯烃含量(φ)由65.9%降低到约26%,产物中烯烃、芳烃(主要是C7~C9芳烃)和烷烃含量分别保持在25%,19%和55%左右,辛烷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9.
采用脉冲微反体系研究了经不同程度还原和不同镓含量的GaZSM-5沸石的芳构化性能与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特征谱带吸收度的关联,证实了1458 cm~(-1)吸收带的用于表征与Ga物种有关的活性中心,并研究了沸石的硅铝比对Ga中心形成和Ga的价态对芳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Ga含量相同的样品来说,硅铝比愈低,起始Ga中心生成量愈多,高价态与低价态的Ga中心对丙烷芳构化反应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0.
Fe/MnO-ZnZSM-5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芳烃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Fe/MnO-ZnZSM-5(n(SiO2)/n(Al2O3)=50)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芳烃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和Zn载量对CO转化率及芳烃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O-ZnZSM-5具有良好的合成气芳构化性能,在V(CO)∶V(H2)∶V(Ar)=3∶6∶1,SV=1600h-1,p=1.1MPa,T=543K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到98.1%,芳烃产物选择性可高达53.1%.催化剂经60h运转后,CO转化率仅降低0.5%,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