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4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2128篇
化学   4701篇
晶体学   278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101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87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HMMM)-多元醇-丙烯酸酯-酸催化剂的混合体系在较高温度下同时进行缩聚和自由基聚合并表现出协同效应,DSC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在HMMM和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并把反应释放出来的大量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缩聚发反应,满足缩聚反应吸热的要求,从而节省固化所需要的能量,为了提高储存稳定性。本文以潜酸催化剂作为酸的来源,对该混杂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仍有明显的热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苄基三甲基溴化铵动态改性、十四烷基吡啶盐等“永久性”涂渍的两种反相色谱,系统分离和间接光度检测了强极性、弱紫外吸收羟基酸。测定这些检测和改性试剂在YWG-CH反相填料和甲醇-磷酸缓冲液色谱体系的吸附等温线,探讨试剂在固定相的吸附量和其它因素对羟基酸保留、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及分离检测机理。  相似文献   
93.
双臂型方酰胺多齿配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9年发现方酸以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其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但方酰胺多齿配体的研究却不多。在方酰胺内鎓盐中,二氧环丁烯具有电荷分离特性,其上的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是理想的配体原子。如果以它为中心,对称地引入具有配位能力的分子片段,如甘醇  相似文献   
94.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K_2CO_3/DMF/TEBA)条件下,对硝基苯磺酰基乙酸酯与α,β-不饱和酸酯反应意外地生成加成重排产物[如生成2-甲基-2-(对硝基苯基)戊二酸-1-甲酯-5-乙酯]。其反应机理可能是砜酯首先与α,β-不饱和酯起Michael反应,随后加成物发生分子内芳环上的亲核性取代,酸化后脱去SO2得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95.
本文提出了新的硼酸类催化剂体系HB,用该体系对α-蒎烯与无水乙酸相互作用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反应得到两种系列产物-酯化产物和异构化产物,酯化产物主要是乙酸正龙脑酯,葑醇酯和松油酯,异构化产物主要是莰烯、烯和松油烯等,总酯化产率为50%以上,其中乙酸正龙脑酯为20%以上,是至今从α-蒎烯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最好结果。通过对产物的 ̄1HNMK图谱分析及动力学考察,确证反应主产物是正龙脑酯而不是异龙脑酯。文章对H_2SO_4、HClO_4、多聚磷酸(PPA)和杂多酸(12-磷钨酸)等催化剂进行了实验考察、对比和评述,表明了自制的HB催化剂体系具有高选择性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显著优点,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煤中砷,铅,铍,铬等元素的存在状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机物按其在煤中的浓度大小可分为三类:(1)常量元素,在煤中浓度大于0.5%,如Si,Al,Fe,Ca等。(2)次要元素,约占煤的0.02%—.5%,包括K,Mg,Na,Ti,有时还有P,Ba等。(3)微量元素,在煤中浓度<0.02%,这类元素目前已测出60种左右。60年代以来,基于能源需求的增加,国内外煤炭消耗量都很大,考虑到有害的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煤  相似文献   
97.
在方酸内鎓盐中,四碳环的电荷分离使其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成为潜在的良好配位基。 据此,作者于前文中合成了以双苯氨基方酸内鎓盐为骨架、苯环的2—位对称引入多甘醇醚氧 链的多齿配体,并以它们为萃取剂或电活性物质成功地实现了水相中UO_2~(2 )的萃取及碱水中NH_3 的测定。如果配基链由苯环的2—位移至N上,整个配体分子的几何及电子结构将发生改变, 四碳环上的氧与侧链的匹配情况也将不同。此外,苯环上的取代基将可能通过共轭体系直接影响 四碳环上氧的电荷状态及配位能力。因此,本文合成并研究了一类新的1,3—双(N—取代苯氨基) 方酸内鎓盐型多齿配体2(a~h)(见下式)。  相似文献   
98.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酸萃取技术浓缩分离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比较了两种萃取剂和两种油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选用10%(体积分数)HCl作萃取剂,油剂比为10:1(体积比)时,碱性氮化物的提取率较高;浓缩分离出的氮化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主要是C0-C2苯胺及少量吡啶类、喹啉类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99.
本文合成了10,12-双炔廿三酸,并用其在Si、SiO_2、CaF_2等基片上沉积了LB膜,结果表明,10,12-双炔廿三酸的镉盐成膜更稳定。这种LB膜在紫外光辐照下很快聚合,聚合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并保持层状结构,等同周期稍变。通过红外吸收的二向色性分析,确定了该分子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0.
赵勇  张宝文 《应用化学》1993,10(3):51-53
本文将3-三氰基乙烯基-N-十六烷基吲哚与花生酸混合制成单分子膜。不同摩尔比混合膜的π-A曲线均出现平台,表明膜压缩过程中分子排列相态发生变化。混合LB膜的紫外吸收光谱证明吲哚分子形成聚集体,X-射线衍射结果说明这种聚集体被夹带在花生酸的框架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