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70篇
化学   1063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体系溶液与模拟原油混合,研究该体系的相行为和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粒度分析仪和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间混合层的粒径分布及其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中间混合层的体积随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间混合层与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特别是得到了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照片, 并提出中间混合层为胶束、微乳液、乳状液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共存体系,其中微乳液结构占主要地位.这对丰富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研究及探讨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复合纳米微粒;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2O3纳米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43.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自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乳液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及动力学.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Q随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的情况下,环氧基因在羧基的作用下开环而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4.
高水相W/O型乳化膏体油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财 《应用化学》1998,15(6):83-85
高水相W/O型乳液是指水相体积占74%以上,属于高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1,2].乳化炸药的问世,使这种高水相W/O型乳液有了新的实际应用.这种炸药是90%~95%重的硝酸铵盐(占水相80%~90%重)水溶液高度分散在5%~10%的油相中构成W/O型乳...  相似文献   
45.
反应性复合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交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层或壳层带有环氧基以及壳层带有羧基的3种不同核/壳结构的乳胶粒子,通过物理共混带环氧基和羧基的乳胶粒子,得到了两种反应性复合乳液.利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动态光散射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其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分布的多分散系数为0.062,平均粒径约76 n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通过胶膜的凝胶率和膨胀率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反应性复合乳液中乳胶粒子的扩散及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对涂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反应性复合乳液中的环氧基和羧基分别分布在乳胶粒子的核层和壳层时,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链的充分扩散和化学交联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涂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含量为10 wt%时,涂膜的拉伸强度达20.3 MPa.  相似文献   
46.
润滑油、Tween80、1%硝酸溶液三种组分按1.5∶3∶21的体积比可形成稳定的微乳液.采用标准加入法,微乳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铜.进样量为20μL,对最佳原子化条件进行了试验.方法的精密度为5.1%,检出限为0.055mg.L-1,回收率为96.7%~105.0%.  相似文献   
47.
李光兴  张秀兰  纪元 《合成化学》2002,10(6):513-514,560
以甲醇为溶剂,在70℃,3.0MPa苯丙酮酸经Raney—Ni催化氢化反应1h得到了β-苯基乳酸的白色针状结晶,收率91%,转化率91%。并解析了β-苯基乳酸的IR及MS谱图。  相似文献   
48.
采用逆微乳液为媒介合成六铝酸盐及其金属取代系列甲烷燃烧催化剂.首先研制了由表面活性剂、助剂、油相和水相四组分逆微乳液拟三元体系相图,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为助剂,正辛烷为油相和水相[或Al(NO3)3溶液].研究了助剂脂肪醇链长、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相对量和盐浓度对微乳液体系形成和稳定性影响,并以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印证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选取相图中稳定微乳区合成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六铝酸镧[La(Mnx/Fex)Al12-xO19-δ].用BET、TG-DTA和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性和结构,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逆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使催化剂前驱体分散更充分,使六铝酸盐晶相形成的温度有效地降低到950℃.Fe取代的六铝酸盐具有较好高温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而Mn取代的同晶体则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Fe和Mn离子同时对Al3 进行取代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T10仅为475℃,T90为660℃.  相似文献   
49.
非离子型微乳液介质-氯化银浊度法测定氯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斌  王淑仁  魏琴  徐胜菊 《分析化学》1995,23(5):612-612
本文研究了以非离子型微乳液乳化剂OP/正丁醇/正庚烷/水为介质,氯化银浊度法测定氯离子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微乳液介质中,分析条件大为改善,氯化银悬浊液3h内非常稳定,并且室温即可直接测定.本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水、水泥原料、生料及熟料中微量氯的测定.2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50.
采用水/CTAB/正丁醇/正辛烷体系微乳液法及水热技术制备了BaLiF3∶Er3+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红外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 所制备微粒与JCPDS 标准卡片18-715吻合很好, 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所制备产物平均粒径在98.45 nm左右, 与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同.BaLiF3∶Er3+纳米微粒的红外发射图谱由4个峰构成, 最强峰位于1540 nm处, 属于Er3+的f→f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